APP下载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2024-02-27刘宝俊程佩杰袁焕焕武苏华

大医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刘宝俊 程佩杰 袁焕焕 武苏华

作者简介:刘宝俊,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相关疾病的诊疗。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疾病诊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心肌损害分为伴心肌损害组(100例)和不伴心肌损害组(5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呕吐、脱水、腹泻、发热及代谢性酸中毒),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hs-CRP、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心肌损伤标记物及hs-CRP、PCT、CRP水平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儿呕吐、脱水、腹泻及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心肌损害组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占比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24、0.873、0.826、0.744及0.858。结论 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中表现出较高水平,且上述指标均可用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可指导临床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轻心肌损害。

【关键词】急性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心肌损伤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1.011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037

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是由于消化道感染轮状病毒所致,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周左右,且病情程度受患儿免疫水平的影响较大,临床应给予对症治疗[1-2]。急性轮状病毒可导致患儿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等,也可引发其他肠外并发症,如心肌损害等。心肌损害是由于病毒扩散损伤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间质性炎症[3]。随着心肌损害的发展,会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因此,临床需要早期评估和诊断心肌损害并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防治病情进展[4]。本研究探讨心肌损伤标记物及血清炎症指标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伴有心肌损害分为伴心肌损害组(100例)和不伴心肌损害组(50例)。伴心肌损害组中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47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86±0.32)岁;BMI 16~20 kg/m2,平均BMI(18.56±1.22)kg/m2;病程2~16 d,平均病程(8.15±3.42)d。不伴心肌损害组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79±0.28)岁;BMI 17~20 kg/m2,平均BMI(18.45±1.06)kg/m2;病程3~12 d,平均病程(7.36±2.0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黄河三门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患儿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③年龄<6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心脏病的患儿;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儿;③合并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⑤病情严重的患儿,如发生休克等。

1.2 研究方法 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呕吐、脱水、腹泻、发热及代谢性酸中毒)。入院后采集两组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离心机(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BY-160C)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半径12 cm),分离血清,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阿斯雷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炎症因子水平。②分析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hs-CRP、PCT及CRP水平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呕吐、脱水、腹泻及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心肌损害组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占比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炎症因子水平对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证实,血清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能够用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均P<0.0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24、0.873、0.826、0.744及0.858,见表2。各项指标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ROC曲线,见图1。

3 讨论

心肌损害是婴幼儿感染急性轮状病毒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轻症者常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危害患儿健康。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6]。有研究表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发病早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时均可发现心肌受损的异常表现[7-8]。cTnI、CK及CK-MB是临床常用的心肌检测指标,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其水平迅速上升,可以作为临床检测患儿病情的重要依据和诊断指标;而hs-CRP、PCT及CRP则属于炎症感染指标,能够用于评估感染程度,从而可帮助临床判断由炎症浸润而导致的一系列细胞损伤[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伴心肌损害组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占比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这提示伴心肌损害患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概率更高。代谢性酸中毒通常是由于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所引起的。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多频繁呕吐、腹泻等,使大量水分流失、酸性物质浓度升高,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有研究显示,酸中毒会导致心肌细胞代谢障碍,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室率改变,由此可反映心肌细胞受损程度[11]。本研究结果显示,伴心肌损害组患儿cTnI、CK、CK-MB、hs-CRP、PCT及CRP水平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这提示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和炎症感染指标均表现异常。cTnI是一种心肌肌钙蛋白(cTn),为心肌损害、心肌坏死的标记物,对于早期诊断心肌损害有重要参考作用,且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其水平升高表示机体发生心肌损害或心肌坏死。在cTn应用之前,CK、CK-MB一直作为心肌损害诊断的首选标记物,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均可表现异常,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横纹肌溶解及严重肝功能不全等[12]。在急性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由于心肌细胞受到轮状病毒的侵害,引起细胞变性和间质性炎症,部分患儿还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最终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功能不全,且患儿一般年龄较小,营养吸收能力、免疫功能较弱,心肌损害的起病隐匿,极易加重病情或出现其他并发症。hs-CRP、CRP属于常见的炎症指标,可反映早期心肌损害的情况,能够作为心血管炎性病变的监测指标。PCT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清水平极低,炎症反应可致PCT大量分泌而使水平升高,能够作为诊断细菌、真菌感染的指标[13]。在急性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由于器官灌注不足,可使全身脏器组织特别是肠道内神经-内分泌细胞大量释放PCT[14]。有研究提出,PCT水平较高时可能提示合并冠状动脉扩张,能够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15]。

本研究ROC曲线分析证实,心肌损伤标记物及血清hs-CRP、PCT、CRP水平能够用于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伴心肌损害的诊断,AUC分别为0.828、0.824、0.873、0.826、0.744及0.858。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由于心肌損害的早期症状不显著,所以需要及早监测心肌功能相关指标,以便早期评估心肌受损情况,为临床预防或治疗提供依据。且心肌损伤标记物及血清炎症指标检测具有方便、快捷及可重复性等优势,有利于临床对患儿病情的及时跟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中心肌损伤标记物和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且能够用于心肌损害的监测和诊断。

参考文献

张向荣,汪宏斌,李红.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19(8): 1361-1363.

杨雨婷,张冉,汪雅,等. Treg/Th17失衡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发病风险的关系[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2, 17(6): 689-692.

唐晓芳,童晓玲,安阳阳.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及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 17(4): 37-39.

盛欢,吕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肝功能、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3(1): 87-90.

贝政平.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56-159.

程丰,黄菲,龚国富,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23): 1923-1925.

孙蓓蓓,封东进,王光猛,等.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23): 4543-4546, 4551.

杨群燕. CK-MB/CK方法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11): 2522-2523.

张玉霞.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多项指标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13): 54-55.

陈思如. PCT、CRP、hs-CRP在急性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中的表达[J].现代临床医学, 2017, 43(3): 185-186, 188.

陈方,陈全景.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心肌损伤危险因素探讨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 43(12): 1101-1105.

林欢,陈灿锋,梁有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肌酶谱在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17): 2455-2458.

武宇辉,杨燕澜,张蕾,等.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急性病毒性腹泻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6, 23(12): 830-833.

江超雄,杨长青,王慧,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损害的临床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7, 44(3): 205-209.

张卫国,唐芳,陈德平,等.轮状病毒感染性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6): 421-423.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降钙素原在成人心脏术后感染的监测价值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