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重要性及方法

2024-02-26张淑琴

甘肃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要性幼儿教育

张淑琴

【摘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幼儿带来精神启迪,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潜在的教学资源,整合幼儿课程,使得幼儿在学习成长中积极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优良特点,自觉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文章主要结合幼儿课程教学展开研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2—0125—04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是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也是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活教材”。伴随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逐步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注重让幼儿了解更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汇集了五千年的文化变迁,反映了国家独特的思维方式,用其来启发幼儿,不仅能促使幼儿形成优良品性,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历程,经过层层筛选、沉淀而成的独特文化,激励无数后辈奋发图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学结合起来,是幼儿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可熏陶和净化幼儿心灵,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有利于提高幼儿课程教育质量。在国家政策变化背景下,学前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如今,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建设高效、安全、优质的幼儿教育活动和课堂,已成为幼儿教师关注的焦点。幼儿教师发挥幼儿课程生活化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融入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幼儿课程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形式,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各领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诸如民间体育游戏、神话故事、经典儿歌、手工剪纸、民族服饰、非遗武术等各具特色的内容,若将其融入幼儿课程中,将使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课程体系更加完善[2]。

3.有利于培养幼儿优良品质与文化自觉。幼儿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幼儿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初始发展的阶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等成为植根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应是启蒙教育即人生发展关键期教育的灵魂所在[2]。因此,幼儿园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思想情感。一方面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培养幼儿爱国意识;另一方面提升幼儿审美意识,使得幼儿受到良好熏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现状分析

1.缺少系统性规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调动各自社会资源,引导幼儿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民族的差异[3]。但现实情况是,即使部分幼儿园意识到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但是在行动上没有完全重视起来,从总体上看,幼儿并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幼儿课程内容,将会导致二者整合效果不佳。

另外,在幼儿课程中融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具有碎片化特点,不同活动中所分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例不同,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这些都无法对幼儿进行系统性教育,不利于幼儿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学结合起来,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多数教师注重对幼儿进行基本学习和生活技能训练,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多数幼儿教师都通过游戏方式来推动教学工作,但由于过于注重娱乐,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时出现碎片化特点,无法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另外,一些幼儿教师在进行优化设计幼儿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不注重增加课程内容趣味性,经常敷衍了事,导致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旧认知不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可见,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则不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能动性。

3.幼儿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幼儿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对幼儿只是浅层次讲授。再者,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热情并不高。在此之前,一些教师并未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幼儿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漠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實际教学中并未深入挖掘其价值,这不利于幼儿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的实践方法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游戏中。幼儿天性就爱“玩”,而“玩”又是幼儿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此,幼儿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然本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跳绳”这一传统游戏中,教师可以用朗朗上口的“诗词”来让幼儿跟着跳。如“学一学李向阳,怎么困苦都不投降”,幼儿起初会跟着读,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对李向阳的名字产生浓厚兴趣,此时幼儿教师应让幼儿对李向阳有更多的了解,让其知道李向阳是一位坚韧不拔的英雄。幼儿便会继续对黄继光和董存瑞等民族英雄产生敬畏之情,迫切地想要深入了解英雄人物的光辉历史。

又如,在“过家家”游戏中,教师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节”内容灌输进去,通过游戏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当幼儿把材料整理好“开饭”时,幼儿教师扮演一名“老者”,向幼儿介绍在家中吃饭“长辈未上桌、晚辈不得先动筷”的进餐礼仪,从而让幼儿养成尊老的意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这些优良礼仪文化体现在小小游戏中,更有利于加深幼儿的记忆,促使幼儿形成优良品质,确保幼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2.将中华优秀音乐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美育是我国当前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加强幼儿对音乐文化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

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大力推广民族音乐,加深幼儿对音乐多样性的了解,从而培养幼儿的国家意识,强化爱国情怀。例如,在幼儿音乐课程教学中,组织葫芦丝音乐活动可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葫芦丝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其特有的音质可使幼儿产生别样的柔和之感,这种感觉来自自然,又有一种灵动跳跃、圆润多情的效果,如同清澈的溪流,令人心旷神怡。

在葫芦絲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感受葫芦丝音乐文化的纯洁,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傣族家庭的和谐日常生活,想象自己置身于纯洁、柔和、宁静、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并画出优美景色图画。葫芦丝乐是其文化意蕴的体现和扩展形式,是其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基本特征。当幼儿对葫芦丝音乐感兴趣时,通过葫芦丝音乐文化的构建,可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学习活动中。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传统的乐谱建立高效率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节奏美,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再如,在学习《瑶族舞曲》时,教师先做简要介绍,让幼儿把音乐和欢乐场景联系起来。如诸多名家将葫芦丝线演绎方法融入其中,用美妙曲调描绘出瑶族民族精神和文化面貌。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乐曲时,要让幼儿静心聆听、体悟,跟着音乐节奏体会音乐意境,将所学的内容内化于心。

3.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调动幼儿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中华文化月”“我对古人说”等主题活动,让幼儿及家长充分参与,在幼儿园与家庭内部均形成浓郁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方式,使汉字学习和绘本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图腾”符号,汉字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汉字文化的渗透,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教幼儿了解汉字发展历史时,可融入汉字文化韵味和人文因素。教师可以把象形文字知识导入汉字教学课件中,让幼儿了解象形文字的发展历程。

在信息技术渲染下,将汉字发展和变化过程用动态方式呈现出来,让幼儿形成较为宏观的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在学习“型”字时,即可通过信息技术将其加以解构,用生动的方式解释这个字的由来,其从古代“模具”延伸而出,而模具材质主要是黏土,所以“型”可以用三个板块来解释,分别是“刂”“开”和“土”,这三个板块可以很好地解释“型”后面的“刀”和“土”,并将每一个部件的来历都清晰展示出来,让幼儿不但能从视觉上理解汉字,还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脉络中理解其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4.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中。传统节庆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让其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加深对各种民俗知识的记忆印象。例如,对于“七夕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七夕来历”“画作为爱”“忆念幸福”等环节,让幼儿加深对“爱”和“情”的了解。可由教师通过动画影片向幼儿讲述七夕来历:七夕节也叫“七娘会”,是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七夕习俗。“画作为爱”则是让幼儿用手绘方式表达自己对七夕的认识,表达出爱家人、爱自己及爱朋友的美好感情。“忆念幸福”则是让幼儿回忆过往生活中爸爸、妈妈之间的美好情感与故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的教育”结合起来,让幼儿体会到“爱”与“情”的真正含义[4]。可见,以节庆为主题,融入民俗知识,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既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又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提高幼儿早期教育实效性,丰富幼儿生活。

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若想确保幼儿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应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契机,将二者加以整合,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典故及民俗等文学作品纳入幼儿区域活动中,丰富幼儿语言教育内容。将中华民俗节日、中华饮食文化、中华民俗礼仪、中华艺术、中华神话故事等主题教育与区角活动相结合,可使幼儿在聆听、欣赏、操作、表达、游戏与合作中充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这一系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可让幼儿在放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幼儿教师要重视变革幼儿教学内容和手段,并且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优化幼儿教学课程时,可分别将中华优秀民俗文化、音乐文化及游戏内容等引进幼儿课程,丰富幼儿学习体验,确保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积累更多经验,真正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后期发展和健康成长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07-09.

[2]霍力岩,胡恒波.构建有中国底蕴的启蒙教育体系[N].六盘水日报,2019-06-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冰,李云霄,范玉.中华文化视野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途径[J].艺术百家,2014(05):11-14.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要性幼儿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