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思考

2024-02-23吴会亭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激励机制人才培养

吴会亭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组织而言培养人才能夠决定组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培养人才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息息相关,如何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组织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分析,对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引言

新时代随着各类管理模式的盛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得到更多变革与机遇,如何有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部分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传统,无法满足新时代市场环境和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基础促进组织实现快速发展。

一、人才培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思考

人才是组织发展建设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环境中现有的组织逐渐呈现综合化发展,组织内部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所有组织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而新时代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1]。组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人才,能够时刻保持组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组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能,从而为组织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加强人才培养还能够让更多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来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组织实现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提高人才培养重视度、完善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在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组织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一)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点

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两方面优点:一是降低成本支出。通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组织的日常经营成本支出。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人员招募、培训、考核、档案管理等相关环节均交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能够有效缩短各环节流程的处理时间,进而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采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对不同员工进行科学安排,例如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员工自身习惯、特长和工作经历来安排岗位,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使组织发展得到保障[2]。二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定员工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政策,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将员工获得的报酬与激励机制直接挂钩,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在不影响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通过制定激励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好的价值。

(二)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点

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发展,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逐渐无法满足组织的日常需求,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信息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互联网设备的运用。大部分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侧重于人事管理,而对于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较为缺乏,导致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源的调配与使用。二是激励机制缺失。很多组织对于绩效管理制度重视度不足,在绩效落实方面存在问题,制定绩效管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容易降低现有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员工日常工作开展。三是对组织文化重视度不足。组织文化能够给予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对于员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对于组织文化重视度不足,部分组织甚至没有自身特殊的组织文化,因而导致对员工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影响组织良性发展[3]。

三、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形成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现有人才实现全面发展。在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对现有人才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将成为新的工作重点,同时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能够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从而有效促进人才实现全方位发展。通过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组织能够为人才提供适合自身成长的环境,同时利用更加自由、包容的管理模式来获得人才的认可和信赖,让人才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使人才能够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通过人才培养能够对现有员工素质和自身能力进行提升,进而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4]。

(二)强化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强化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软实力和文化底蕴的体现,拥有完善的组织文化能够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使所有组织工作人员能够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前景。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渗透组织文化,能够使现有员工更加了解组织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建设组织文化展览室、组织文化活动室等措施来深化组织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能够结合自身组织文化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到有效升华,使员工得到更多福利和尊重,从而提高员工自身满意度,员工也能够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提升组织竞争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同样能够有效提升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环境迅速发展、各行业组织竞争压力增大的新时代,有效培养人才不仅能够提高组织自身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组织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影响。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人才管理的核心,而通过加强人才培养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从而确保组织经营良性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流通,同时使所有人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组织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路径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措施。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加以优化,将人才培养和人才配置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确保现有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均能够满足组织的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同时兼顾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同时对组织现有的人才配置能力加以优化。针对人才现有人员配置问题做到实时调整、人尽其才,确保工作人员与自身岗位的适配性。同时结合不同岗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针对现有人才实行竞争制度,从而让所有人才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促使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确保自身业务能力能够满足组织需求。一旦出现现有人才素质能力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时,立即将现有人才进行淘汰或更换岗位,让具备业务能力的人才进行补位,以确保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组织务必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组织日常工作开展和未来发展,因此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充分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组织也要为人才提供公平、透明、自由的成长环境,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有价值。

(二)培养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组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才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重点。例如在制定激励机制时,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不能仅仅通过报酬、绩效实行激励政策。每一个员工不仅在工作能力、兴趣爱好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对于自我认知、自身未来发展也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注重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才需求作为重心,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强化组织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科学、完整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能够帮助组织吸引更多人才,同时优秀的组织文化同样能够使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因此组织在制定组织文化时需要从人才角度出发,为人才打造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同时鼓励人才进行创造发挥,为想要学习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从而确保人才素质和能力时刻处于行业顶尖,为组织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充分吸取人才的意见,根据人才意见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加以优化调整,同時对提出意见的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吸引人才为组织提供更多个人见解和意见,让组织获得更多人才的信赖和拥护。通过强化组织价值观,为所有组织员工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安排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更加深入了解组织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强化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方式来感染员工,让员工发自内心地认可组织,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来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为组织日常经营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高素质人才引进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两方面,人才是保障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募人才时需要充分结合组织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招募的人才能够满足组织日常工作需求。同时招募人才数量也需要根据组织自身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人才引进数量过多超过组织需求,造成成本支出升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对组织的未来发展规划具有清晰的认知,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做到提前培养,避免因人才不足而影响组织的发展速度。在开展人才培养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充分与人才沟通,尊重人才的个人意愿,并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和需求对培养方向加以优化调整,确保人才的未来培养方向与自身需求相符合,以此来提高人才的积极性。

(四)建立持续成长激励机制

建立持续成长激励机制对于组织而言具有关键性影响。持续成长激励机制的制定包括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政策两部分,是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之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员工实际需求和组织需求制定完善的持续成长激励机制,同时确保该机制得到充分落实。持续成长激励机制的激励内容需要尽可能丰富,根据不同员工自身需求不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现金奖励、表彰奖励、节日福利和假期等,制定多种不同奖励内容以供员工自己进行挑选,不但能够满足不同员工的个人需求,同时还能够提高持续成长激励机制的层次性,让更多员工对持续成长激励机制产生更多期待,从而有效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针对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调研,避免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切实际,无法起到应有的考核效果。同时考核评价体系的考察内容要保持多样化,将员工的日常表现、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业绩等相关内容全部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与组织自身发展规划相符合,能够对员工起到应有的规范和限制效果。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可以加入一定的惩罚制度,对一些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处罚和批评警告,避免有员工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阻碍组织正常发展。持续成长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注重对员工的激励,同时也需要完善对部分员工的约束和规范,通过持续成长激励机制做到恩威并施,以此来端正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市场环境对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核心,在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度,以人才培养为发展主线,充分发扬组织文化,为组织的未来发展和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佩莹,鲍军,金一星,等.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3):165-168.

[2]鲍宜周.基于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组织人才培养模式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25-27.

[3]车文,商溥雯,张光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

——基于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 [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3):51-55. [4]何纯荪,丛培栋.基于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展经济,2021(17):79-81.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激励机制人才培养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