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玉”的文化意义探析

2024-02-02李欣

今古文创 2024年1期
关键词:玉壶许渊冲原诗

李欣

【摘要】语言文字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信息符号系统,不同的语言文字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玉”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也大不相同。本文以文化意义为指导,探析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玉”所反映的文化意义,以帮助译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玉;许渊冲;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1-011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1.035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语际传播行为,翻译的实质性特征,是双语在交流中的意义对应转换。“文化意义指语言载体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1],它承载于语言文字中,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的信息符号系统,能够反映相应的文化特征。因此,语际转换不能忽视语言符号的这种文化信息承载——传递功能,意义的转换必须包括语言文化信息所包含的尽可能完整的内容和特色。[1]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翻译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诗歌翻译则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这些特点增加了诗歌英译的难度,要想把诗歌中的美和情感传递给目的语读者,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诗歌的丰富内涵,需要译者费一番功夫。“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2]本文从文化意义的视角出发,探析诗歌翻译中“玉”反映的文化意义。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玉文化的体现

玉作为玉文化的中心载体,深深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与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玉被赋予“德”的内涵,二者结为一体。玉文化包含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浩瀚如烟,其中不少都和“玉”有关,体现了玉的各要素。“玉盘珍羞直万钱”“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玉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一片冰心在玉壶”,体现了儒家用玉来比喻人品格高尚的观念。以玉为美,用玉比喻美好事物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也许多例子。

三、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玉”字的翻译策略及其文化意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身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并逐渐演变出“德”“君子”“财富”“美”等象征,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翻译诗歌有助于向世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具有文化意义的字词时,需要考虑使用何种翻译策略,以便更准确地传达原诗词的意义。

(一)“玉”和“jade”

“玉”字在《汉语大辞典》中的意思有:①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②泛指玉石的制品;③指玉制的乐器;④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⑤比喻美德、贤才;⑥敬辞;⑦形容美好;⑧形容洁白;⑨珍贵。

以《牛津英語词典》为例,“jade”的意思有: noun [mass noun] a hard, typical green stone used for ornaments and implements and consisting of the minerals jadeite or nephrite. [count noun] an ornament made of jade.(also jade green) a light-bluish green. Noun archaic 1.a bad-tempered or disreputable woman. 2.an old or worn-out horse.

可以看出,当“玉”的释义为“玉石”和“玉石制品”是,其释义和用法基本与“jade”相同。但二者在颜色上有所区别,“玉”可以指各种颜色的玉石,而“jade”一般指绿色的玉石。其次是“玉”在汉语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是“jade”在英语中所没有的。“玉”和“jade”的转义也大不相同, “玉”的转义为褒义,如“君子比德如玉”;而 “jade”的转义则是贬义。所以,“玉”字只在指本义,且指青绿色的玉石或玉石制品时,才可译为“jade”,若使用“玉”字的转义,译者应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体现“玉”字的文化意义。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玉”无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玉”字出现了很多次,既有指其本义玉石或玉石制品,也有使用其比喻义的。其中,当“玉”作本义时,许渊冲先生都译为了“jade”。例如:

例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From whose house comes the song of the jade flute unseen?It fills the town of Luoyang, spread by wind of spring.[4]

例2: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Drink wine from pot jade-white;From golden horse alight.[4]

可以看出,当“玉”字用作本义时,许渊冲先生都直译为“jade”。因为 “玉”字本义无太多文化内涵,所以直译是最佳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例2指出了这里的玉是白色的,而“jade”一般指淡绿色。那么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也应加上颜色词,与原诗保持一致。

例3: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Winds blow for miles with main and might,Past the Jade Gate which stands so proud.[4]

例3中的玉门关是名字,而且其名字的由来和“玉”的本义有关,并没有使用“玉”的比喻义,所以也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译为“jade”。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玉”字在诗歌中作本义,几乎没有文化内涵的情况下,都译为“jade”,且不做颜色上的区分。但如果原诗中明确指出玉的颜色,译者在翻译时就需要加上颜色词,以便与原诗保持一致,真实准确地传递原诗信息。

(三)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的“玉”有文化意义

“玉”字在中文里除了本义还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但“jade”在英语中的文化意义比较单一,而且其文化意义和“玉”差异较大。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译者不能死板地直译,而应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感受。以下是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玉”包含有文化意义的情况,笔者将其文化意义分别列出,以供参考学习如何处理具有文化意义的字或词。

例4: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She may roll curtains up, but light is in her bower; She may wash, but moonbeams still remain on the stone.[5]

例4中的“玉户”意为玉饰的门户,亦用作门户的美称。该诗句描写的是妻子思念外出的丈夫,月光与她作伴,为她分解忧愁,把柔和的月光洒在她房间的帘子上,捣衣砧上,“卷不去”“拂还来”。可见,这里的“玉户”具体指的是妻子的房间,许渊冲先生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词的实际所指,没有受“玉”字的影响,而是将其译为bower,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其中一个解释为literary a woman’s private room or bedroom,与诗句中的意思相符合。

例5: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Her heart is cold and will not seek to please as spring;Her skin like jade is tinged with the hue wine would bring.[4]

前文提过,“玉”在中国人的心中一般是白色,且“玉”在中文中的比喻义常是褒义,所以人们喜欢用玉来比喻和它颜色相似的东西。玉肌被用来比喻白润的肌肤,形容肤色洁白光洁,多用以赞美女子。诗人将梅花比作面容姣好的女子,描写了梅花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译诗也将梅拟人化,白色的梅染上一丝桃红色,正如有着玉脂般肌肤的女子染上红晕,和原诗对应贴切。

例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When Autumn’s Golden Wind embraces Dew of Jade,All the love scenes on earth, however many, fade.[5]

金风玉露指的是秋风白露,是秋天的代称,无论是“露”还是“dew”,其概念意义是一样的,但许渊冲先生采用了“jade”,笔者认为可能是为了保留和传递玉文化的知识。此句中“金风玉露”的翻译可谓神来之笔。

例7: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Your jade-like bones and ice-like skin. Are naturally sweatless,fresh and cool.[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还是一切美好事物或人的化身。例7中的玉骨比喻花蕊夫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格。虽然该词表达的意思和“玉”无关,但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仍然保留了“玉”在英语中的对应词“jade”“jade-like”和“ice-like”形成对应,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例8: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诗:

If my friends in the North should ask if I’m alright,

My heart is free of st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

“冰心”比喻純洁的心,“玉壶”是道教的词语,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常用来比喻人纯白清洁的节操。如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心若怀冰”,比喻心地纯洁,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代白头吟》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句子,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jade”在英语中的转义通常是贬义,而中文中“玉”的转义通常是褒义,这一点可以从该例子中看出,所以为了不引起目的语读者的误解,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玉壶”时,为了保留原诗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没有采用“jade”,而是用“crystal”译出了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考虑十分周到。

例9:

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So soon, so soon my lord left me again.Where trots his steed on willow-shaded lane?[5]

例9中“玉人”的解释为容颜美丽之人,或者对亲人或所爱者的爱称,既可指女人也可指男人,在这里指心爱的男子,即丈夫。“lord”在《韦氏词典》的其中一个解释为husband,与这里“玉人”的意思相同。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没有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恰到好处地向目的语读者传达了“玉人”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例10: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A child knew not the moon.But call it jade plate bright.[4]

月亮也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之一,同时也是他们寄托情感的载体。[3]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玉”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高尚、财富等的代名词。例10把月亮比作“玉盘”,译为“jade plate”,体现了“玉”字在这里的文化意义。 “jade”的保留,体现了译者向世界传播中国玉文化的思想。

例11: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What difference will rare and costly dishes make? I only want to get drunk and never to wake.[5]

“玉”是财富、地位的象征。例11中“馔玉”的意思是美好的饮食,“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rare and costly dishes”,不囿于字面意思,既传达了原詩的意思,又显示了“玉”的文化意义,可谓十分精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玉”和“jade”在各自语言中的文化意义有所不同。 “但在找不到对等词的时候,不是译文不如原文,就是超过原文”[6],在这样的情况下,许渊冲先生都尽量保留了就“jade”的译法,致力于向目的语读者传播中国的玉文化,将“玉“所蕴含的美、德、财富等文化意义传递给目的语读者。

四、结语

玉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字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高尚的品德,象征着财富、地位,还是一切美好事物和人的化身。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对文化传播有积极作用,而玉文化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部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采用何种翻译策略,以求准确、恰当地传递原诗中所蕴含的玉文化。本文以刘宓庆老师的文化意义为指导,探析了许渊冲诗歌翻译中“玉”的文化意义,分析了许渊冲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对“玉”这一意象的处理思路,得出许渊冲先生多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侧重于保留“玉”的文化意义,在翻译中体现出“玉”的文化内涵,向目的语读者传播中国的玉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3]欧阳文萍.古汉诗英译中月亮意象之美的传递[J]. 湖南社会科学,2016,(05):209-212.

[4]许渊冲.大中华文库:李白诗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5]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6]许渊冲.谈诗歌英译[J].中国翻译,2021,(02):102-108.

猜你喜欢

玉壶许渊冲原诗
元 日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峨眉山月歌
石维文
张勇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改诗为文三步走
玉壶
折桂令·客窗清明
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