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024-01-25李娇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李娇

摘 要:高校师德师风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领路人。忠诚教育是反复强调的重要时代课题,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价值和最核心的操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强调初心不忘、一心向党,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教师队伍是对历史、理论和实践的回应,也是其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忠诚教育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其正当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忠诚教育 师德师风 六个要 长效机制

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教师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强调初心不忘、一心向党,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教师队伍是其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忠诚教育视域下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让广大思政课教师把对职业忠诚和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注入灵魂、付诸实践。

一、忠诚教育视域下开展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党员身份和思政课教师身份决定着其重要职责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把思政课教师培养成为能够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育人育心和对党忠诚、为党分忧、对党尽职的“大先生”,这是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诉求,有其必要性。

(一)历史逻辑:革命年代政治工作者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延续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主动承担起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梳理历史脉络可以看出,忠诚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内容,在忠诚教育视域下开展师德师风研究,是从历史视角对革命年代政治工作者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责任的延续的回应。

(二)理论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近些年来,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文件,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别从政治素养、道德水平、职业能力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例如2018年1月20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9年3月18日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22年9月发布《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在这些文件及座谈会当中提到“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2]。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的要求。[3]其中“六个要”首要的便是“政治要强”,这是新时代对于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历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其所具有的鲜明政治属性却一直是重要内核,因此从客观意义上来讲,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要“政治要强”,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政治定力,要保持鲜明的政治底色,务必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全面、细致、坚决的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4]。这是落实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担当,也是职责所在。这些文件和座谈会为进一步强化和细化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政治担当和职业责任提供重要遵循,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永葆政治本色,保持忠诚,不变质、不褪色。

(三)实践逻辑:职业特殊属性要求始终保持对自身和党的事业高度忠诚和认同

唯有担当才能诠释忠诚,思政课教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所应承担的职责使命极为重要,这要求他们對自身事业和党的事业保持高度忠诚。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传话筒,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保持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尤其是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后,思政课教师要在面临种种风险、挑战、质疑、诱惑时敢于发声、科学发声,抵制住各种诱惑,坚持思想不滑坡、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不动摇,始终保持住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忠诚,理直气壮地为学生讲好思政课。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拔既重视能力才干,更重视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鲜明导向,做到忠诚担当。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和认同,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本色,做到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与党中央的号召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这些都是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二、阐释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要求与忠诚伦理规范的耦合性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从忠诚伦理规范出发,对其师德师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职业忠诚,另一个是政治忠诚。两方面的耦合性要求具有特殊身份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在高质量完成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增强“政治三力”,真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教师队伍。

(一)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从“六要”出发,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标准,着手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中第一要即为“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做到“政治要强”,对自己职业忠诚。而对自己职业忠诚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站在讲台上,立在学生前,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顺利转化升级为事业的肯定性。因此,探索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王德峰教授指出:“文化自觉不会自然而发生,而现代大学必将‘是民族精神的守护者和文化自觉的最后阵地。”[5]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成为精神中心的守护神,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也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持职业忠诚。职业忠诚不仅仅指对思政课教师教学上的要求,而是教学和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根据授课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授课内容和教学质量为王,这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做到的第一步,但在教学工作中,备课及课堂反馈也很重要,因为备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一个简单掌握、了解及讲授,也是对于学情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全面而完整的把握,了解学生所思所念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从思政课当中获得什么,一节课上完之后又能够收获什么,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并在持续的课程中不断调整,不断进步,只有这样的课程才是相对完整成熟的课程。另一方面,职业忠诚还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能够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理论的能力,因此科研要做到源自教学,形成教学中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最终实现反哺教学,进而形成一条专门的科研思路。即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教研课题的提出或可以将其称之为教学研究觉醒,慢慢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发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验证,在完成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达到教学和教研的相得益彰。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归根结底就是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忠诚

思政课教师相较于其他高校教师而言,还有一种身份是作为共产党员而存在,而一名共产党员的首要素养和品质则是务必要做到政治忠诚。想要铸牢政治忠诚,最为关键的也是第一位的,就是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认为以下“四个能不能” 是测量党员忠诚度的标尺,即“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都是对党忠诚的直接检验”[6]。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身份为共产党员,思政课教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证在信念上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认同。理想信念坚定是对党忠诚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上保持清醒,需要利用好自我革命进行自我完善,在各种斗争实践中磨炼心智和秉性。第二,保证在时间上对党和人民保持持久忠诚。对党忠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终身信条。对党忠诚要求广大党员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不变样,时刻砥砺初心使命。第三,保证在品格上做到无论任何情景都能对党和人民矢志不渝。“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胜利的密码。要求思政课教师是对党、国家、人民及其事业始终如一、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忠诚,不管风吹浪打,无论坎坷艰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站得稳、靠得住,始终不变。第四,保证在态度上对党和国家的决定和命令做到绝对服从。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五,保证在行动上做到时刻保持廉洁自律,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德为立身之本,修身立德要求每一位思政教师都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恪守道德情操,增强自身免疫力。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探索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

(一)用好对党忠诚教育的政治“指挥棒”

忠诚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时代课题,忠诚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價值和最核心的操守。因此想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要充分发挥对党忠诚这个“指挥棒”作用。用好对党忠诚教育的政治“指挥棒”,那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首先,让思政课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韧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其次,要强化组织观念,思政课教师始终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忠诚担当上,做到对党和事业忠诚。这就要做到首先在工作上主动融入学院、学校甚至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的全过程,服从组织、服从安排,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按照党组织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对自己的要求去做去办去落实。最后,要开展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做好意识形态安全隐患排查,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化思想宣传舆论工作,积极稳妥做好舆情应对、引导工作,做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才能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实在人。

(二)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加强党性党史教育

红色资源凝结着鲜活的红色价值,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河北西柏坡、福建古田、贵州遵义、安徽金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足迹遍布众多革命老区。”[7]在这些革命地区中所形成的红色精神,是红色基因的历史体现,集中表现着红色基因的内核。这些特质深深融入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其血液之中,在革命年代是激励广大党员永续发展的根本命脉,在新时代条件下同样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继续前进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8]。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筑牢对党忠诚的信仰之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三)汲取榜样模范力量,增强感情认同和群体凝聚力

新时代的榜样不仅创造了社会价值,还创造了时代价值。思政课教师践行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心中有信仰,心中有榜样,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一方面,广大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典型登台讲故事、人人都来学典型、奋勇争先当典型”的教育模式,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成功实现思政课教师以先进模范当榜样、做表率,向榜样学习,追寻榜样之光,强化党性和师德师风的修养,把感动化作行动,将心灵的震撼化为奋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行动有担当。教书育人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还应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要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论思想武装自己,不忘教育初心使命,积极服务和奉献教育事业,力争做到敬业创优。同时更要忠诚于党,忠诚于教育事业,做有理想、敢担当、有仁爱的好老师。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还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担当作为,并随时保持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榜样的良好形象。

(四)培养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精神,增强责任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其中之一即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而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培养自我革命和自我斗争的精神,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人们要拥抱变化、直面不确定性。思政课教师在面临各种复杂情况时都需要学习我们党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提高斗争本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成功实现增强责任意识,锻造忠诚之魂,在斗争和自我革命中做到对自身的职业和党的绝对忠诚,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5):16-23.

[3] [4]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5] 王德峰.通识教育与中国大学的文化自觉[J].教书育人,2009(27):7-9.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2:525.

[7] 桂从路.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N].人民日报,2018-06-26.

[8] 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4-11-02.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2023年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忠诚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Y-202303),天津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协同创新中心课题 “‘四位一体浸润式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研究” (JJSZKY20220506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