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2024-01-15李安涵

黑龙江水产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黄鱼鱼体体表

摘 要: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假单胞菌病、盾形纤毛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白鳃症、贝尼登虫病、涡虫病等病害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3文献标志码:C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中国特有的中下层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 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素有中国“国鱼”之称[1]。大黄鱼网箱养殖是大黄鱼的主要生产方式,对促进沿海群众创业就业,丰富城乡菜篮子,加快渔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病害问题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一线从事大黄鱼病害防治实践,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大黄鱼养殖生产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1 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1.1 养殖密度过高

一方面,一些群众片面地追求产量,盲目加大大黄鱼的放养量;另一方面,海水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造成局部海区水流不畅, 溶解氧偏低,病害容易发生。

1.2 饲养管理不当

目前大黄鱼养成阶段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率不高,以投喂冰鲜小杂鱼虾为主,其常携带病原体,易变质腐败, 污染环境,诱发病害。此外,部分群众尚未掌握正确的投喂方法,投饵量控制不准。

1.3 防范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一是放养的鱼种未经必要的检疫和消毒;二是有的群众肆意乱扔病死鱼和生活垃圾, 未及时集中收集上岸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没有做好网衣的清洗及更换工作,导致网箱内外水体经常交换不畅, 鱼类排泄物、残饵等沉积箱底,水质恶化,从而引发鱼病。

1.4 养殖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废水、农业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加上部分海区不合理的养殖布局及连续多年的养殖生产,残饵、鱼类排泄物沉积等自身污染[2], 致使养殖环境质量下降,致病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病害频繁发生。

1.5 大黃鱼种质退化

在自然海区难于捕获到可用于育苗的野生大黄鱼,育苗场只能使用人工培育的亲鱼进行育苗。这样长期小范围内近亲多代繁殖、与自然海区原种群分离,致使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优良性状衰退[3],因而出现生长缓慢、抗病力差、性成熟早以及亲鱼小型化等种质退化现象。

2 防治网箱养殖大黄鱼病害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必要的诊断

群众不重视必要的诊断,不明白致病的病原体,凭经验用药,这往往针对性不强而造成药品浪费,菌群失调,耐药菌流行,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大面积爆发。

2.2 盲目增大药物的使用量

一些群众用药剂量往往是2倍或数倍于药物使用说明书所标示的剂量。这样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且人为增强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2.3 不重视鱼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治疗大黄鱼病害,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大黄鱼发病时,还有群众依赖特效药。任何药物在病害防治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鱼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只有鱼体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时,药物才能发挥治疗作用[4]。

2.4 休药期意识不强

为了确保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避免鱼体内的残留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每种渔用药物都有相应的休药期。还时常出现休药期尚未结束,就将大黄鱼起捕上市的不良现象。

3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3.1 虹彩病毒病

3.1.1 症状:患病鱼鳃丝颜色变淡,肝脏末端充血,呈“水溶”状,脾脏和肾脏肿大;病鱼拒食、反应迟钝、离群游动无力,不久衰竭死亡。

3.1.2 流行与危害:6月中旬开始流行,高发期7~8月份,主要危害当年的春苗,传染性强,蔓延迅速,若未及时停饵严重者死亡率达70%以上。

3.1.3 防治方法:①及时分箱稀疏,降低密度;②切忌过量投饲,尽量不使用冰鲜饵料,改用配合饲料;③尽量减少病原体、环境等造成的应激反应;④保持网箱内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⑤提前在饲料中添加渔用多维、保肝利胆、解毒等抗应激、免疫增强制剂。

3.2 假单胞菌病

3.2.1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外观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严重时病鱼不摄食,剖检体腔可见脾脏、肾脏、肝脏等组织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个别鱼体表或有溃烂、胸鳍基部出血和腹水,最后病鱼器官坏死、衰竭死亡。

3.2.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12月份至翌年的5月份,发病水温12℃~24℃,发病高峰期水温15℃~19℃。

3.2.3 防治方法:①在12月份海区水温降至16℃左右时,在饵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②降低养殖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及时拣除病死鱼;③停止投喂冰鲜杂鱼,改投优质的配合饲料;④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肠道益生菌及保肝利胆制剂等提高鱼体免疫力。

3.3 盾形纤毛虫病

3.3.1 症状:感染初期鱼体瘦弱,漂游或窜游在水面,体表虫体聚集处出现白斑,体表和鳃黏液增多,鳃盖挂脏停止摄食,鳃盖开闭加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头顶发红甚至烂身,最后继发感染细菌感染或生理性缺氧而衰竭死亡。

3.3.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3月~5月,水温13℃~21℃,主要危害海上网箱长时间高密度暂养的春苗,偶有发现感染大黄鱼秋苗。发病率高,蔓延迅速,往往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病,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

3.3.3 防治方法:①鱼苗运输、投苗、移网时操作谨慎,尽量避免鱼体机械损伤;②降低网箱投苗密度;③勤观察苗体状况,勤镜检症状疑似个体,早发现早预防;④及时捞除濒死或已死个体,集中上岸处理;⑤减少使用冰鲜杂鱼,改投配合饲料,减少网箱有机质残留;⑥用硫酸铜或其他外泼驱虫药于平潮期或投饵时集中泼洒(需现场观察鱼况),或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袋;⑦内服Vc、渔用复合维生素及免疫制剂等提高抗病力。

3.4 刺激隐核虫病

3.4.1 症状:刺激隐核虫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和鳃,患病初期幼虫感染体表,外观症状不明显;随滋养体长大,鱼体受刺激分泌黏液,肉眼可见小白点;患病中期鱼体表、鳃、鳍等均可见许多针头大小的圆形小白点;严重时体表和鳃出现点状出血,甚至细菌继发感染呈炎症或溃疡,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身体机能下降衰弱死亡或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4.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5~10月份,虫体最适生长、繁殖水温为22℃~25℃,每年的夏、秋季为盛发期。尤以网箱布局密集、水体中富含有机质且水流较缓、苗种放养密度大以及长期投喂冰(冻)鲜杂鱼饵料的鱼最易暴发。在内湾、浅水区域该病提早发生,且严重。

3.4.3 防治方法:①保持水流畅通,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规划和布局,留足通道、航道,降低养殖密度;②科学投喂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饲料,定期添加具提高鱼类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③病害流行前,于平潮期可轮流提起网衣若干米,泼洒药物驱杀网衣上附着的胞囊、其他寄生虫成虫和污损物,有益于水流通畅;④病死鱼不可随意丢弃海中,以免刺激隐核虫大量放散,增加传染源;⑤在发病初期,将渔排和鱼整体搬迁至流水通畅的区域;发病较严重时,禁止擅自将病鱼或渔排向其他养殖区转移,防止病原的快速传播蔓延。发病后期,鱼体质弱,不能随意搬迁网箱和鱼,否则会引起鱼大批死亡。⑥发病严重时,已达规格的鱼可以视情况适时起捕。

3.5 白鳃症

3.5.1 症状:体表外观无明显病变,仅体色变淡、各鳍泛黄,鳃丝颜色变淡呈贫血状;肝脏不同程度地肿大,颜色苍白或淡黄色、易碎,脾发黑肿大,胆囊肿大,颜色变深,肾脏出现糜烂等。

3.5.2 流行与危害:6月下旬开始流行, 7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范围广,网箱养殖区均有发病,主要危害成鱼,病程短,严重的日死亡率1%~2%,若不及时治疗,累计死亡率可达40%以上。

3.5.3 防治方法:①保证饵料新鲜,高温期切忌饵料过量投喂;②发病后停饵2餐~3餐后添加解毒、保肝利胆的中药制剂;③定期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增强制剂。

3.6 贝尼登虫病

3.6.1 症状:该虫呈半透明椭圆形薄片状,紧紧吸附在大黄鱼鳍、体表、头部与眼上,寄生处呈白斑状,严重时病鱼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箱壁,局部鳞片脱落充血,并继发性细菌感染后呈鱼体溃烂、尾椎骨裸露、瞎眼等症状。患病鱼不摄食、身体消瘦至衰弱而死。

3.6.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8月~10月,水温28℃~30℃,一般危害50g以上的大黄鱼,多发生在盐度高的海区,受淡水影响的养殖区受害较轻,发病率后死亡率一般在20%~30%左右。

3.6.3 防治方法:①用淡水加抗生素浸泡驱虫见效快(但大水面、大网箱的养殖不易操作);②勤换洗网箱,可提网壁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泼洒杀死网壁上的成虫、虫卵等;③定期吊挂敌百虫和白片(主要成分含氯消毒剂)并拌料喂大蒜素等预防;④通过拌料投喂抗虫药吡喹酮或甲苯达唑等,可降低贝尼登虫感染;⑤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养殖鱼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3.7 涡虫病

3.7.1 症状:涡虫寄生于鱼体的鳃、皮肤,鳃丝间有许多泥土样脏污附着,严重时鳃丝缺损、鳃弓骨裸露,有的病鱼体表会出现圆斑状溃疡,病鱼漂浮于水面而缓慢游动、最终因呼吸困难或细菌继发感染而死亡。

3.7.2 流行与危害:流行于9~10月份,水温23℃~28℃,主要影响当年春苗和前年秋苗,水流不畅的养殖区易感染,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的日死亡率达5%。水温下降至22℃以下、盐度在16以下时,虫体自然消减。

3.7.3 防治方法:①降低养殖密度,合理布局网箱,保持水流通畅和环境卫生;②使用硫酸铜或敌百虫泼洒、浸浴、挂袋均有一定效果,用戊二醛或敌百虫加淡水浸浴效果更佳;③通过口服多维、多糖,增强免疫,缓解应激,使鱼度过感染期。

参考文献:

[1]洪万树,刘家富,郑炜强,等.浅论我国大黄鱼产业转型升级之对策[J].渔业研究,2018,40(04):315-323.

[2]廖志强,纪荣兴,梅园园.福建省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J].福建水产,2003(04):30-35.

[3]郑汉丰,李家乐.我国大陆海水网箱养鱼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02):164-169.

[4]陈辉,杨鸢劼.渔药科学使用7日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3.

Comm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net box culture of Larimichthys crocea

LI Anhan

(Ningde City Jiaocheng District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Ningde 352100, Fujian China)

Abstract:Larimichthys crocea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scale of marine net box culture fish in China, but the diseases of Larimichthys crocea have be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imichthys crocea culture industry. For this reaso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of morbidity in net box culture of larvae, the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dic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symptoms, hazards, and method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Iridovirus diseas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eltate ciliosis, stimulated cryptorchidiosis, leucogillosis, Benedictine worm, and vorticellosis.

Keywords:Larimichthys crocea; cage culture; disease control

作者簡介:李安涵(1966- ),男,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工作。邮箱:1428128727@qq.com。

猜你喜欢

大黄鱼鱼体体表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宁德迎来大黄鱼丰收季
膳食锌对饲料引起的大黄鱼铜中毒症的保护作用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