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开学习轨迹,赋能学习进阶
——“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探析

2024-01-07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英杰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6期
关键词:进阶关键要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英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也就是要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梳理备课思路,建立理念与实践间的联系,有效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思路,笔者特提出“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有效备课提供思维支架。

一、六步备课思维模型

“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梳理了备课过程中的六个关键环节,分别是确定核心目标与任务、分解进阶要点、构建问题链/板块链、组织学生活动链、提供学习支架、明确学习评价。这六个环节大体勾勒了教师备课的思维脉络,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推进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

(一)确定核心目标与任务

教师备课首先要确定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目标问题。《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指出,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仅仅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能对复杂概念形成深刻的概念性理解,并能基于这些理解生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为此,指向素养的课堂并不满足于学生知识数量的积累,更要追求学生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知识结构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初,就确定整个单元或者课时教学要发展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学生学习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并且将关键能力作为单元或课时教学的核心目标,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后续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要从零散、分散的知识内容目标走向关键的能力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转向,教师可以从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通过对接核心素养、迁移日常生活、建立多要素关联等方法,找到教学的关键能力指向。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将其对接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就可以发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学习途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重点,最终达成的目标是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为此,本单元的关键能力就可以定位为“收集资料,阅读课文,交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

核心目标是教师教学的主线与追求,要将之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习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之转化为恰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也就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在关键能力上的发展目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习任务不是生活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关键能力对生活事件或学习问题的典型化,要让学习任务的解决过程聚焦在关键能力的运用上。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关键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前面分析过的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可以设计“制作传统文化名片,做传统文化宣传员”的学习任务,落实关键能力的发展。

(二)分解进阶要点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许多不同的中间状态,这些中间水平可以被称为“阶”。学生在某一关键能力上思维复杂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学习进阶的过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些关键进阶点,就可以使学生经历更清晰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确定核心目标后,教师还应对关键能力的进阶要点进行分解,清晰勾勒关键能力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中的发展路径。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确定关键能力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点。教师可以通过纵向梳理同一个语文要素在教材不同单元中的要求,特别是与所教单元相邻的前后两个单元的学习要求,结合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确定某一次教学的起点和发展点。第二,确定关键能力的进阶要点。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横向分析,确定单元内的不同教学内容在关键能力上的具体要求;通过学情分析,确定学生在关键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由此确定单元内、课时内围绕关键能力的进阶脉络。

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与其相关的单元还有四年级的两个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通过纵向梳理每个单元在关键能力上的具体要求,可以得知每个单元在关键能力“多角度关联整合信息”上的具体要求及发展空间。由此,就可以得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关键能力上的起点和发展点,即从“关联文内复杂信息”到“关联文本与资料信息”。

再次对单元内部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分析,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本单元学生在关键能力上可以自主完成“提取相关信息并简单关联”,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完成“提取多元信息并前后关联”,班级整体学习的重点是“完整提取并关联多元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还要实现“对文内多元信息与资料信息进行关联性理解”。(如图1)

图1 五年级下册四个单元关键能力横向进阶要点梳理

这样的进阶脉络,总体上描绘了学生在关键能力上的学习发展过程,是整个教学实践的骨架,也是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基础。

(三)构建问题链/板块链

进阶要点分解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对核心目标进行的预设性分解,它和核心目标一起构成了教的骨架,并不直接呈现给学生。学习任务承载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关键板块或问题承载进阶要点。每一个问题或板块背后,都有相应的进阶要点支持。这些问题/板块纵向衔接,就构成了学习的问题链或者板块链。这样,就使得学习的过程紧紧围绕核心目标的发展而展开。

要构建问题链/板块链,关键要在学习任务中找到能落实进阶要点的问题或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进阶要点,思考学习任务中哪些问题或环节能够落实这些进阶要点,并将之作为学生学习的问题或板块。例如,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核心目标是关联并整合文内外多元信息,理解主席内心世界。学生要经历“完整提取信息—关联文内信息—关联文本与资料”的进阶过程。核心学习任务是“看着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写下主席一夜的所思所想”。教师可以设计“你从课文哪里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和纠结—毛主席一夜未眠,他内心会想些什么—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话的理解”的问题链,在学生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目标。

问题链/板块链的有效构建,打开了学习的空间,避免教师琐碎的追问,同时也为学习注入了持续的驱动力。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经历真实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整体看,备课进展到第三步,核心目标和进阶要点是教师的心之所向,学习任务和问题链/板块链是学生的眼中所学。整个教学就初步构建了如下逻辑:以关键能力为主线,以进阶要点为结构,以学习任务为引领,以任务解决过程为路径。

(四)组织学生活动链搭建与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赖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此,教师要基于每一个问题或板块促使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经历实践探究的活动过程,而不是寻找固定答案或结论。这就是以学为中心备课的第四步,设计学生在每个问题或板块下的实践活动。有一个问题或板块,就会相应引发一组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将之纵向衔接,就是学生在任务解决情境下的语文实践活动链,也是围绕关键能力学习逐步深入发生的过程。

活动链设计的关键是确保学生的活动能够充分开展。按照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学生四种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教师要根据问题或板块背后进阶目标达成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实践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探究中获得发展。仍旧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例,根据前面几步确定的问题链,教师可以设计“自主读文,批画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交流体会主席内心—关联上下文,展开想象,书写主席内心的想法—聚焦关键句,关联文本与资料,深入感受主席精神”的活动链,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目标。把学生的活动纵向衔接,整个课堂就是学生运用关键能力逐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达成进阶要点,实现关键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提供学习支架

经历了前面四步的备课设计,课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主线、学习任务为载体、学习问题或板块推动、学习活动为主体的结构样态。这时,学生的发展是否一定能实现呢?

前面我们提到,每一个问题或板块都承载着一个进阶要点。面对进阶要点,学生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需要他人帮助,学生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进阶。这说明进阶要点的设计过小,没有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第二种情况是学生自己完成有些困难,但是通过群体的活动,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助能够达成。这时教师就要退在学生活动的后面,通过学生充分的活动达成进阶。第三种情况是学生合作也无法达成。这时就需要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也就是说,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进阶要点,考虑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好相应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进阶发展。所以,“指向学习进阶”的备课第五步就是提供学习支架。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支架的形式是灵活的。教师可以从内容上提供支架,例如,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席与岸英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从语言上提供支架。如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探寻主席复杂的内心世界,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主席想到了……又想到了……还想到了……”,以语言支架助力思维的深度探寻。教师可以从方法上提供支架,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已经掌握的理解古诗的方法,以程序性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从思维上提供支架,例如,教学《跳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泡泡图或树状图,帮助学生梳理船长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学习支架,是教师支持学生发展的“维生素”。“维生素”是否使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先学”的情况,也就是第四步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这些支架以及这些支架出现的时机。随着学生素养的发展,支架要渐进性地减少,逐步撤出学习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六)明确学习评价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课堂学习,很容易被任务本身影响,将任务的完成作为学习目标,忘记最初的关键能力目标。也正因为如此,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不论几年级,不论学习任务是做小导游还是讲故事,最终的学习要求都是声音洪亮、表情生动、带上动作……为了使学生始终将学习重点聚焦在核心目标上,备课的第六个环节就要回到评价上来,从核心目标出发,考虑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设计学习评价,做到“教—学—评”的一致。

有效的学习评价设计,首先要聚焦在核心目标上,这是对核心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例如,前面提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所处单元的关键能力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因此,针对学生所写的毛主席的内心想法,评价的重点就应聚焦在角度的多少、整合信息的复杂程度上,不能仅仅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价学生文字的流畅度。其次要体现进阶要点,评价标准的不同水平就是进阶要点在学习任务中的具体体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学生要提取“完整提取信息—关联文内信息—关联文本与资料”的进阶要点,相应的评价标准就要分为三级,每一级代表一个进阶要点。

至此,通过“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就可以构建一个以关键能力为主线,以关键能力的进阶发展为路径,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问题或板块推动,以学习活动为主体,以有效支架支持,“教—学—评”一体化的结构样态。

二、六步备课思维模型的特点

(一)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整体看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核心目标”“进阶要点”两个内容是从教的角度构建的课堂骨架。这两部分始终放在教师心里,支撑着教师后续所有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课堂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学习任务”,通过“问题链/板块链”和“活动链”,利用“学习支架”和“学习评价”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这几部分内容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的描述,是课堂的外在表现。二者共同构成了从教的逻辑到学的逻辑的有效转变。

(二)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发展过程

六步备课思维模型,不仅关注核心目标,同时以进阶要点的方式细化了学生的发展路径,以问题链/板块链、活动链的方式将之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拘泥于对课文理解结论的追寻,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能力发展状况,确保学生真正经历能力的进阶发展过程。

(三)提高备课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六步备课思维模型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维的支架,建立了各个关键内容之间的关系。使用这个模型,教师会在后面的步骤中不断回溯前面环节的备课结果,最终构建起以核心目标为中心、“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结构,提高备课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总之,提出“指向学习进阶”的六步备课思维模型,意在帮助教师找到一条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有效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并通过反复实践,最终突破模型,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进阶关键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健康烹调的要点
高考考好是关键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