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向

2024-01-02黄运堪

高教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张 雷,黄运堪

(1.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2.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1]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并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以上政策和论述为高校进一步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作用,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内在的真实经历和感官体验,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大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应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厘清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定位,针对现存问题多维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才能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功能定位

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指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中,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双向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内在的知、情、意、信、行的切身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掌握有关知识,领悟做人道理,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3]。“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突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针对性,通过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精准供给、运用现代技术搭建多维体验平台、发挥协同育人功能等途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具有精准性、多维性和持续性特征的深度体验,深刻领悟思政课所讲的“理”,进而“知道、信道、悟到和行道”,实现思政育人入脑入心、培根铸魂。

(一)聚焦精准化育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精准体验

精准体验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思政课的某一个理论知识点、历史事件和现实成就等进行针对性设计体验式实践教学主题、搭建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创设体验式实践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思政课所蕴含的理论魅力、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等进行真切感知和精细体验。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精准体验的获得需要从教学主题的精准设计、教学平台的精准搭建和教学情境的精准创设三个维度进行精准化育人。首先,精心设计教学主题。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一方面应坚持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即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主题设计要以统编教材的理论知识点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据,彰显较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即实践教学主题设计既要创新教学供给,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也要契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其次,精准搭建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的搭建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和主题精准搭建对应的教学平台,并把课堂“大权”交给学生,形成“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实践氛围。最后,精致创设教学情境。实施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精致的教学情境,如创设虚实结合教学情境,如以案例分析、故事叙事把学生引人设定情境,初步感悟教学主题,再以VR、AR等现代技术创设虚拟场景,吸引学生自觉地置身于可感知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表层认知到内在体验和感悟的转变。

(二)聚焦协同化育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多维体验

多维体验是指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在体验式实践教学中,发挥不同教育主体的协同育人作用来开展多维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体验、技能体验、情感体验和价值体验等。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多维体验的获得要根据体验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从不同维度开展体验活动。就认知体验而言,要侧重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开阔认知视野。就技能体验而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企业导师等的协同育人功能,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借助实习实训课堂、生产技术设备等,让学生获得动手和操作能力方面的真实体验。在情感体验上,侧重对学生的心理感悟和心灵启迪,如通过参观革命圣地、红色故事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方式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在价值体验上,侧重于用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亲历实践体验,在知识探索、感悟中获得知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聚焦持续化育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持续体验

持续体验是指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中,发挥教师队伍、教学平台和教学制度的作用,形成长效保障机制,让学生在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中获得持续性体验。首先,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实现体验式实践教学持续开展、让学生获得持续体验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营造感染力强、亲和力足的实践课堂,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持续参与到体验式实践教学当中。其次,教学平台的搭建是拓展体验式实践教学阵地、让学生获得持续体验的关键。如通过“创建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平台、实体性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体验平台及专业化社会实践体验平台”[4],打造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大舞台”,从四个维度设计“节目单”,吸引学生持续参与,获得持续体验。最后,教学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是提升体验式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持续体验的保障。高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就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和实践教学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的长效保障机制,给予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足够的支持。

二、“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

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中,只有充分发挥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当前实施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面临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素质不够强、教学平台不够用和教学方法不够新等现实困境。

(一)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制度保障薄弱

一些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制度保障机制不足。一是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不到位。“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5],是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然而,一些高校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因工作体系的不同,各育人主体各耕“责任田”、各自搭台、各自为战比较普遍,难以达到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自然就难以到位。二是教学平台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已较多,如校地合作基地、校企合作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等传统实践教学共建平台已然不少,但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整体设计和使用缺乏对应的制度支持,形式化的合作协议多,而持续化实践教学活动少。此外,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但却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高质量的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亟待建设。三是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结果关乎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然而以思政课教师的单一评价为主,“‘唯分数论’的导向仍占主导地位,未能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多元化的实践考核综合评价机制”[6],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与体验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获得感也可能被消解。

(二)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齐

选优配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创新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思政课”视域下有效开展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前提。目前,高校“大思政课”师资队伍与体验式实践教学的要求还有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队伍数量和结构有待健全。尽管目前各高校基本按照1∶350的师生比配齐了思政课教师,但队伍的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等结构参差不齐,特别是“非马”学科专业背景而走“马”上任的不乏其中,专业素养缺乏而不利于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二是队伍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的行家里手短缺,特别是政治强、素质硬,又能跨行业领域、懂专业职业指导的“高精尖”教师不多,对多渠道挖掘实践教学元素、多角度设计主题体验活动和多维度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等是不利的。三是队伍的“大思政课”理念有待加强。部分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理念意识不强,认为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本身,于是采取“单兵作战”,力图凭一己之力耕好“责任田”,实现铸魂育人。显然,这忽略了协同育人的作用,基于校企合作、思专衔接、部门联动等的资源协同与人力协同不足,不利于营造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等三师协同、多维联动的“大思政课”育人氛围。

(三)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搭建多样化教学平台,用平台凝聚人、吸引人,促进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焕发活力。但目前教学平台的搭建还存在统一性与协同性不足、趣味性与时代性不够等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是部分高校尚未能从顶层设计出发,搭建统一归口管理实践教学平台,且各育人主体缺乏信息互通、资源融通、平台共享的协同育人共识,忽略了各部门共同的思政育人属性,导致在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中各自“搭台唱戏”,未能奏响同频共振之音。其次是一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仍以校内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基地和红色基地等线下实践阵地建设为主,对课堂实践平台和网络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视不够,特别是顺应时代要求,将VR、AR等现代技术与思政课实践融合、建设集趣味性和时代性为一体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导致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不健全。

(四)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守正创新不够,仍以传统的小组研讨、社会调研和实地参观考察等为主,忽视大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认知体验、实践性技能体验、自觉性价值体验和虚拟性情感体验等。主要体现三方面:一是实践教学设计规范化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高校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时,各教学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缺乏统一性设计,往往是任课教师自行其是,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获得精准体验。二是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程度不足。如会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多部门联动的协同实践育人模式较难推进;基于产教融合建构多元协同的实训技能体验实践教学模式鲜少;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政课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不利于学生获得多维体验。三是实践教学手段信息化程度较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挑战。然而,目前一些高校信息化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已然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堵点,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探索虚实融合的思政课虚拟体验实践教学新手段,以增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让学生获得持续的深度体验。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向

运用“大思政课”高质量推进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实践教学提供制度“大保障”、打造育人“大队伍”、建好实践“大阵地”,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大体验”,推动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一)健全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制度,完善学生实践“大保障”

制度引领规范。健全的教学制度、顺畅的机制运行是推动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规范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要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健全体验式实践教学制度,为学生实践提供“大保障”。一是构建完善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7]这就是说,无论是校内校外、课上课下还是理论与实践,都要把各育人主体广泛调动起来,把各方教育资源汇聚起来,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才能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二是构建规范的实践教学支持体系。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教学、平台搭建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要建立统一的平台管理机制,如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平台和5G智慧体验馆等,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才能进一步确保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运行顺畅。三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要深化实践教学评价改革,探索学生互评与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协同参与评价的有效路径,形成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多维联动、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二)建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队伍,打造全员育人“大队伍”

队伍领航育人。用好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推动思政课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7]。因此,推动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全方位开展、全面性提质,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核心作用,也要广泛调动各育人主体加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打造全员育人“大队伍”。首先,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从战略高度,为学生成长成才领航,为育人“大队伍”的建设“撑腰”。其次,要增强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既要做“经师”,也要成为“人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等方式,切实担起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育人职责。再次,要发挥辅导员队伍的骨干作用。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通过开展谈心谈话、主题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对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这与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协同合作,把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最后,要主动对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企业精英等行业先进模范,通过“请进来”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答疑解惑,或是通过“走出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搭建“行走的课堂”,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8],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三)拓展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建好学生实践“大阵地”

平台汇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7]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育人目标、育人内容和育人方法的要求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汇聚平台资源,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小课堂”有效融入社会“大课堂”。一方面,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主阵地,要发挥平台聚人、平台育人的作用,既要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心理素质拓展基地等传统实践教学平台,也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技术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建立虚拟仿真体验中心、5G智慧体验中心等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切实为学生获得精准体验、多维体验拓展教学空间。另一方面,开拓校外实践教学阵地。学校要与各社会各级组织和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及校企合作基地等设立实践教学阵地,丰富实践育人载体,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有效资源、平台和保障,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四)创新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实践“大体验”

方法决定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8]高校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要在守正创新中发展,就要“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7]。也就是说,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不能一个“腔调”唱到底,要多元化开展实践教学,广泛调动各育人主体的力量,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中,并发挥各自优势,合力设计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用好“一站式”学生社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训基地等实践阵地,并依托信息化技术,以融入式体验、嵌入式体验、渗入式体验和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方法,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创设情境,打造翻转课堂、虚拟课堂等,“共同奏响人才培养的‘交响乐’,唱好合力育人的‘大合唱’”[9],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中获得持续性“大体验”。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