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4-01-01李蓉简清梅王劲松缪园欣

中国食品 2023年24期
关键词:食品思政融合

李蓉 简清梅 王劲松 缪园欣

日益加快的信息化技術革新使食品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展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更是培养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职业精神、公民意识、工匠精神等素养的必要环节。食品分析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对各种食品的组成成分进行详细检测,保证生产、储运和销售全过程检测工作的合理性,进而从更深层次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推进。然而,目前传统的食品分析类课程教学目标中涉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内容仍然不足,致使高校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为有限。因此,应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基本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等相关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实际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价值。

一、食品分析课程概述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能极大地为食品质量监测、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食品质量管理等提供更为完善的前提支撑与引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食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能够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独立操作,科学分析结果并获得有效结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评价、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专业认同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将来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和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食品专业课程中涉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极少,因此有必要对食品分析这一食品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融合。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分析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供更为完善的基础保障。

二、思想政治与食品分析课程的融合设计

将各种知识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是未来我国教育行业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向更加良好方向发展的重要引导因素之一。要想顺利推进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深入掌握和了解各种思政资源和德育素材,进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三、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第一,教授食品分析课程时,教学思路应始于实际生产与日常生活实践,着重探讨待测组分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及其对食品品质、加工和储藏特性的影响,阐明检测这些组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讲授待测组分的性质时,要介绍其在食品体系中的角色,并阐述相关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强调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为了加深理解,可以引入实际案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食品样品中组分分析测定的全过程,包括样品的前处理、仪器使用、试剂配制及操作步骤,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能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程设计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感以及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如图1所示),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也能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为将来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四、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工作的合理推进,达到价值观教育与基础知识传授同步进行的目的,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1.加强专业课程预习,与思政教学内容相融合。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点细节的讲解,尤其是在授课前应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预习,这样才能很好地保证之后的教学工作顺利且有效推进。也可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与具体的教学课堂进行融合,促进思政课堂与食品分析工作的有效融合。此外,本课程与当前的食品安全时事热点联系非常紧密,在课程预习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入对应的思政素材,引导学生联系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进而带动食品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影响,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阻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小组辩论等教学手段,从食品行业科研、生产和生活中选择典型实际案例。例如,根据湖北食品安全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更好地提高食品的整体安全质量。其中,对金龙泉啤酒、京山大米、风干鸡等特色产品的加工及品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为之后学生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了解奠定了基础。此外,教师在讲授完成后应让学生完成后续的市场调研、课后作业等,以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政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中均增加思政要素考核,以客观评价思政教育融合后的教学效果。“德、能、勤”等是评价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主要方面,可以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本文以食品分析课程为试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专业认同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科学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一般教改项目(JX2023-033);荆楚理工学院一般教改项目(JX2023-032)。

作者简介:李蓉(1987-),女,湖北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通信作者:缪园欣(1988-),女,江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健康。

猜你喜欢

食品思政融合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