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4-01-01焦俊美

中国食品 2023年24期
关键词:餐饮行业餐饮英语教学

焦俊美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餐饮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海外餐饮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餐饮企业也在国际餐饮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餐饮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高职院校餐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餐饮专业的英语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单一的专业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技能教育层面,而应将关注点放在更加重要的实用型职业技能层面,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切实推动我国餐饮行业向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交流、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餐饮服务人才的重担,所以,在餐饮专业中开展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病,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英语教学目标单一,英语实用性被忽视。高职院校餐饮专业主要是为社会餐饮行业培养具备语言技能、服务技能的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在该专业开设英语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化背景下餐饮行业日益国际化的现状。但是高职院校餐饮专业大多未明确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尤其没有设置明确的英语交流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餐饮专业英语课程往往按照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开展,即使有一些高职院校尽量选用与餐饮专业相关的英语教材,但是并没有突出餐饮服务的专业特点,仍然以词汇和语法为主要教学内容,或者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注重期末考试、轻视应用能力的现象广泛存在,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

2.教学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的招生门槛较低,生源的整体学习水平较低,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并不扎实,且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本就是英语应用方面的“特困生”。再加上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手段,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展现,互动交流较少,难以激发起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不足。在信息化时代下,虽然高职院校都已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教师也经常借助幻灯片课件呈现课堂知识,但是教师只是从依照教材讲授转为依照课件讲授,甚至课件内容大多是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多媒体应起到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改善。而且,餐饮专业的英语教师大多没有实际的餐饮行业英语交流经验,不想、不愿开展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较少。

3.教师素质有所欠缺,英语教学水平受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不足。高职院校餐饮专业的英语教师通常分两类:一类毕业于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餐饮专业相关知识,更对餐饮专业的英语应用要求不熟知,在教学中无法突出专业英语的特性。另一类教师毕业于餐饮服务管理专业,餐饮专业知识能力高,但是英语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无法适应英语教学需求。由此可见,高职餐饮专业教师素质有所欠缺,这对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极大影响。

4.评价体系单一,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餐饮专业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一般以学生的期末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原则上来说,英语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但实际上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处于缺位状态,导致教师无法清晰地掌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更摸不清学生对待英语的学习心理与学习兴趣,进而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修改与调整。长此以往,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效果反馈的缺失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无法获得显著提升。

5.产教融合程度不深,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所需。餐饮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以应对餐饮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该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困境,一方面,与高校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备、人力物力资源协调不充分、硬件软件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餐饮服务企业的育人意识不足,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愿不深,导致校企合作处于停滞状态,学生没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经验,英语运用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高。产教融合的不深入导致餐饮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需求不协调,学生在院校接受的专业知识与实际餐饮工作衔接不紧凑,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化应以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为基础,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课程评价体系单一、产教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

1.立足学生需求优化课程目标,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首先,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当前餐饮行业的岗位需求,了解实际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程度,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尤其要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考虑学生的英语需求与语言水平,力求目标设置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英语学习需求,同时能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避免由于目标过高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再次,课程設置还要考虑学生整体的就业方向,开设与餐饮相关的其他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最后,英语教学必须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扩大英语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参加各类英语听说活动、竞赛、讲座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体验性。英语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必须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体验性,突出其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应用情境对话等教学方式,根据餐饮行业的服务工作流程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要求学生全程用英语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弥补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不足。此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如利用微课、短视频等开展课堂导入或课前预习,利用具有音频、视频、动画形式的多媒体课件强化学生的英语实际交流体验感,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3.强化教师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餐饮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能力,还要具备餐饮行业的行业素养与对应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素养方面,院校应在教师入职前与任职期间定期开展专业素养培训,既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强化教师对餐饮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提高教师英语应用能力方面,院校应尽快落实校企合作,与企业一同建立服务师生群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或经常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参与英语能力实训等。在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面,院校应开展新媒体教学方面的专题培训、会议交流、研讨活动等,通过培训与经验分享的形式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使其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增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丰富教学手段。

4.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力求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餐饮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起到让学生自查自省、教师反思改进的教学效果。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利用英语解决餐饮行业实际服务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改革现行的以期末试卷成绩为唯一评价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形式。例如,可以设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性评价环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本堂课的知识点,既考察学生的整理、汇报、总结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课中,考察学生问题回答的表现、情境任务中的表现。课后,定期设置单元测试,按照一定比例将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热情,也可以丰富英语课程的评价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5.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尽快推进高职院校餐饮专业的校企合作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管理技能,使其满足餐饮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为此,院校应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尽快明确企业与高职院校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突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推动作用。另外,企业还应与院校一同开展各类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将表现优秀的学生纳入企业人才库,以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推动企业发展。

综上,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随着餐饮行业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企业对餐饮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也显著提升。为了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能力、考核方式、校企合作等进行改革,提高餐饮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助力餐饮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焦俊美(1990-),女,汉族,河南鹤壁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

猜你喜欢

餐饮行业餐饮英语教学
可怕的餐饮外卖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我国餐饮行业的营销策略
荣成市餐饮行业形成文明节约的新风尚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餐饮行业的万木之春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