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与管理

2023-12-14汤雷鸣吴炳青应纯洋洪开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标准管护农田

汤雷鸣 武 升 吴炳青 应纯洋 洪开燕 王 强

(1来安县农业农村局,安徽来安 239200;2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县域面积1 481 km2,大别山脉东延部分贯穿境内,地势由西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19 m、最低海拔5 m,相对高程214 m,属典型江淮丘陵地形,分为圩区、岗区和低丘三大地貌类型,南部为圩区,中部为岗区,北部为低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年降水量930 mm。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等作物生长,同时由于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生物循环活跃,从而加快了土壤的形成和熟化进程,有利于农业生产[1-2]。

耕地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农田改造提升是确保农业基本产能及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3]。在农田建设管理中,主要通过开展农田规划,结合农田工程建设,持续提升耕地的总体质量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4-6]。

近年来,来安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主线,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协调发展的筑基之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7]。通过集中连片开展耕地田块合并、平整和改造,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8],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9],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10-12]。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13-14]。通过耕作层深松耕,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15-17]。通过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对土壤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明显减少[18-19],为高标准农田建立生态屏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

1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1.1 政府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020年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1年7 月通过县、市级验收。2021 年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涉及8个乡镇17个行政村,项目于2022年7 月通过县、市级验收。2022 年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涉及5个乡镇13个行政村,项目于2023年6月通过县级验收。

1.2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重点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022 年4 月,来安县全面完成18 个重点村可行性研究规划编制工作。首批建设半塔镇红旗村、大刘郢村、丁城村、黄郢村、何郢村和北涧村,舜山镇复兴村和六郎村以及张山镇桃花村共9 个村,项目于2023年5月全面完工。

1.3 专项债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021 年,来安县成功申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目前,大英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及张山镇桃花村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已完工。

2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做法

2.1 项目科学选点,工程合理布局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永久农田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和宅基地复垦,提供土地资源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 个方面综合配套,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重点建设小农户亟须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生产道路等设施,项目建设实用高效。

2.2 项目制度管理,强化保险质控

项目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县级报账制管理。以制度抓管理,相继出台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等第三方单位考核办法,以及农田建设岗位制度、管护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手段,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管控长效机制。通过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强化工程质量生命线意识,坚持工程质量问题零容忍。安徽首单高标准农田IDI保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来安县落地,有效打通了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开拓了“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修复”的三位一体新格局。

2.3 发行项目专债,谋划新增耕地

为解决上图入库制约项目拓展与提升问题,来安县积极申报专项债,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使用范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专项债支持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资金标准,确保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满足来安县全域农业发展需要。合理控制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充分利用项目区内连片面积较大的可开垦耕地、废弃坑塘,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4 创新农业现代化,创建先行区示范区

来安县大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原有条件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引入“互联网+”理念,实现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自动化灌溉、气象观测等物联网手段,进一步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率先建成一个粮食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数字化的农业现代化先行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要求打造,项目区建设带动来安县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3.1 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配套完善,农作物单产比项目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平整土地、合并田块等进一步增加了耕地面积、减少了田块数量,如来安县独山镇“小田变大田”改革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耕地面积增加,田块归并度达85.16%,更加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3.2 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加大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多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近3 年来,来安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平均投入上逐年增加,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约束性任务,切实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创新建设投融资模式,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引导金融资金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开展了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高标准农田建设。

3.3 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地、智能喷灌、渠道节水、农机作业、集约化经营等项目落地,科学种田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来安县半塔镇北涧村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和在线自动化控制,通过精准控制田间阀门和水泵,定时定量灌溉,既节约水资源又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大英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化、精细化水平,并在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4 作物增产提质增效显著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完善田间灌溉系统,改善灌排条件,提高道路通达能力,彻底改变了原有地块地势低洼、高低不平、机械化耕作不便、田间道路不畅通、沟渠杂草丛生、渠道淤积渗漏等问题,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提高了农业作物单产、总产和土地流转费用。新安镇永兴村与北大荒集团开展“垦地合作”,共同打造专用优质粮基地,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农资、施肥治虫、灌溉排涝,使粮食产量和种粮效益大幅提升。

3.5 工程管护水平有所提升

来安县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手段,建立项目工程质量管控长效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2021年,安徽首单高标准农田IDI保险在来安落地,标志着金融保险正式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护。2022年,来安县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IDI保险,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高标准农田保险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县之一。

4 来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因金融机构政策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产生的新增指标收益无法用于融资,通过融资方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难度增大。按照到2027 年把所有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巨大。建成10 年以上的高标准农田部分设施已接近使用寿命,出现老化、损毁等现象,亟须资金提质改造。

4.2 监管力量亟须加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的金融保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维修程序复杂、修复不及时等问题。建议健全专业管护队伍,有效落实建成项目管护责任、属地乡镇和村集体组织等,强化履行管护意识,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高标准农田设施权属机制,使承包户、经营主体等直接受益者参与管护,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周期。

4.3 项目选址难度加大

滁州市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来安县经过多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施工难度较低的区域基本已经全部改造,余下的地块多零散分布,项目选址越来越难。

5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有效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补助标准,以满足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议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各方主体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引导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筹资投入农田建设。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信贷担保政策衔接,推行“政银担”一体化合作建设模式,支持鼓励市场化投资和社会资本介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此外,还需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5.2 健全统筹监管机制

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建设规程,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在建后管护方面,要完善农田设施管护制度,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良田粮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护规章制度,确保管护制度依法制定、机制长久、简单实用、保障有效,明确农田的产权归属和责任主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管护水平。另外,建议成立高标准农田管护基金,用于农田工程修复、耕地质量恢复等管护工作。对于部分前期建设项目的设施损毁、老化等问题,建议由县级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全面摸底,理出思路、着力解决。

5.3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

按照到2027 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目标,科学测算年度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建议对建成10年以上的项目区进行全面排查,并结合周边未改造的农田,制定整村推进计划,实现生产效益再提升。同时,将提质改造项目纳入工程质量保险,实现新老项目保险全覆盖、后期管护全面到位。此外,在编制建设方案时,要坚持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供电、生态环境、经济和信息等多方参与,科学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比如,突出地力提升和节水灌溉;减少田间固化基础设施,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满足机械化技术、智能化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推广机械化装备、高效率技术创造应用场景。另外,加强公众参与度,确保各环节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6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利于推进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规模农业发展;有利于增强项目区地力建设,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逐步稳定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状态,真正做到农业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的水、路、林工程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进行有效衔接,拓展村庄传承农耕文化、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功能,坚持以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农田建设与村庄建设,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农业综合体。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将农业生产推上一个新的起点。要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标准管护农田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农田创意秀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