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理念下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的现状和策略

2023-12-11李励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随班幼儿园融合

李励

隨着国家融合教育理念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实施融合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听障儿童逐渐不再安置到传统隔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转而走进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孩子共同学习、生活,然而在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我们教师将利用随班就读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等形式设计幼儿园集中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探索融合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教育策略,以提升听障儿童的适应能力,为更多听障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生活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融合教育理念下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理论分析

(一)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继“回归主流”教学理念之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念,它以特殊创设的环境与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特点幼儿的发展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会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幼儿发展目标,最终的目的是把特殊孩子纳入家庭、物理环境和社区文化的基础中。我国的学前融合教育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具备特殊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不高,普通教师将肩负巨大的社会任务,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项目才能真正以合理而可行的方式开展。

(二)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也称听力障碍幼儿,他们没有严重的智能或情感障碍,仅是听力有损,必须通过人工助听技术或特别、额外的技术来解决他们的困难,他们在成长中遵循着和普通幼儿一样的成长路径与规律,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阶段的特殊教育需求。

(三)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指让轻微残障、轻微智力障碍、弱视和重听等特殊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活动、彼此交流的需要,从而进行必要、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措施和服务。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随班就读”的质量并不高,常常出现“随班就座”“随班就混”的现象。这说明我们还未能建立起真正系统性的综合素质教育生态架构,听障儿童只是“进入”学校这个学习氛围,未能真正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融合”的含义是让每一位“截然不同的人”感觉到公平,每一位孩子都是我们“和谐”而“差异”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能因为他们的“特殊”和“差异”而公平地并存。

二、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适应现状

听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状况相对滞后于普通幼儿,主要与缺乏系统且专业的训练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听障儿童在一般人群中的身高和体重整体滞后于一般幼儿,主要和幼儿园缺乏面向听障儿童的专业设施有关,特别是对体能出现问题的孩子而言,专业的运动器械非常重要。当前听障儿童在接受融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数量多,质量低的反差。听障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往往只得到了形式上的安置,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还出现了倒流的情况,部分听障儿童在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后,受到主观以及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又重新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当前听障儿童不适应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原因如下:

(一)学习行为不规范

听障儿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往往会选择一对一的听力语言康复课,只有部分幼儿会参与集体活动。他们虽然对一日常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参与幼儿园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时相对比较随意,语言和学习行为不规范。

(二)学习能力较弱

与普通儿童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相比,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在相关知识的运用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听障儿童的语言,因此部分听障儿童在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其他领域涉及内容较少,学习能力较弱。

(三)基本生活能力欠缺

由于听力障碍,部分听障儿童家长对他们非常宠溺,尤其是在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时,家长不但全程陪同,甚至包办代替,导致听障儿童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不会自己吃饭、收拾物品等,导致他们在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时,很难适应集体的学习环境。

(四)社会行为能力不全面

听障儿童的社会行为能力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他们虽然有基本的社交礼仪,但是表达不够准确,难以主动发展同伴关系,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中不愿意采取主动,不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等等。

三、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游戏活动中的策略

(一)合作能力培养

合作能力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听障儿童在进入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后对其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影响听障儿童班级适应程度的主要原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给予其必要的重视,如在询问问题时,可以减慢语速,用夸张的口型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提的问题,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反应时间,就算他们的答案有误也不能打断听障儿童的回答,应让其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在描绘自己喜爱的食物时,有的听障儿童在发“面条”这个音时,一直不准,老师就可以张大嘴,缓慢地发音,做好示范。在班里教师应多尝试进行合作教学,邀请班里学得好、乐于帮助他人,积极主动性较好的孩子和听障儿童共同组成学习合作小组,不管在课堂活动中沟通或者在课下沟通,均由组里的孩子带领听障儿童共同进行,尊重听障儿童的建议。这既可以吸引听障儿童参与活动,让其在互动式交往中更加自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重视“游戏分享”,帮助听障儿童提升游戏经验

游戏活动的交流与分享是整个游戏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除了要关注普通幼儿的游戏发展和表达欲望之外,还要照顾到听障儿童,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为了充分满足听障儿童表达的需求,发现并解决听障儿童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和游戏能力,教师可以探索全新的游戏分享模式。如以游戏后再分享的设置为例,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根据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游戏中发现的重点问题或者个别听障儿童身上的典型问题来进行再次的补充分享。针对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案例,教师还可以通过照片、录像回忆,引发听障儿童的思考,帮助他们提升语言交往能力。

(三)巧用儿歌、故事,引导听障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与普通幼儿交流

幼儿阶段孩子们的交往往往带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因此,在听障儿童与普通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减少自我中心倾向,让他们懂得谦让,体会游戏的乐趣。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他们在听力、语言以及沟通上与同龄的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游戏中往往会表现出缺乏角色意识、沟通被动、交往不畅等问题。教师应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基本的交往沟通能力,如可以巧用当前小班幼儿所学习的《礼貌歌》《小客人》等简单的儿歌、故事,帮助听障儿童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在学习和说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听障儿童主动开启话题、主动询问等沟通技能。

(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融合教育有着特殊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听障儿童和普通幼儿双方共同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还需要充分考虑所采取的策略是不是适应双方幼儿,同步带动普幼儿童与听障儿童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入园随班就读的普通幼儿园需要具备听障儿童教育专长的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幼儿的课程设计,帮助普通幼儿教师运用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还应邀请特殊院校的专职听障教师到普通幼儿园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协助普通幼儿园教师研究听障儿童们面临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五)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受听力障碍、物质条件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听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随班就读的幼儿园成了他们基本生活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教师可通過各种途径提高听障儿童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可以利用儿歌,鼓励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做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并了解日常生活技能的使用;通过一日游戏,帮助孩子完成日常生活技能的动作训练等等。此外,教师还应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在家庭中创设锻炼的环境,充分给予孩子锻炼机会,尤其要做好听障儿童的行为建设,切实保证幼儿园教育的成效,达成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

总的来说,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听障儿童实行随班就读教学,突破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隔绝状况,可以让听障儿童和正常幼儿共同学习与发展,改变了听障儿童自卑、自闭的心灵状况,有效促进了听障儿童的发展。身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学会怎样平衡听障儿童和正常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学会优化教学策略,促进班级孩子间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其将来可以独立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随班幼儿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我爱幼儿园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融合》
欢乐的幼儿园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