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中的有效机制及实施策略

2023-12-03王姗姗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幼儿园

王姗姗

摘要: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随着近几年教育部关于幼小衔接政策文件的颁布,幼小衔接越来越被教育者所关注。幼儿园与小学分属不同的教育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关注幼儿心理变化,及时正确引导,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才能让幼小衔接顺利过渡。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

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与小学不同,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学习新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区别于小学的学习方式。小学以学科知识学习为主,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标准学习各门课程,学生在教师讲授、集体教学活动中接受新知。除此之外,二者还有生活习惯方面的不同。进入小学后,作息时间发生变化,多数学校取消午睡;饮食上,没有幼儿园的三餐两点,幼儿容易身体疲劳;心理方面,精神压力和幼儿园相比,多了学习任务,幼儿有时会不适应。所以对于幼儿来讲,适应小学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学校携手共育,共同努力。

1   关注心理变化,积极引导正面情绪

幼儿在大班后期就会逐渐出现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各种心理反应,有的幼儿渴望上小学,希望自己长大,期待进入人生的更高阶段,表现为习得能力很强;有的幼儿恐惧上小学,他们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教师,进入陌生的环境,适应新的教师和同学,不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是被动接受要上小学的事实。相比较而言,前者进入小学适应得会非常迅速,会接受并喜欢新的环境,能够很快与教师建立感情,也能主动结交新的朋友;后者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适应,有的幼儿甚至会持续一个学期不适应新的环境,表现为郁郁寡欢,甚至早上还会故意晚起或者在学校门口迟迟不肯进入校园。

根据心理学研究,可以将幼儿入学前的情绪分为憧憬期、剥离期、混沌期和新生期四个阶段,为了帮助和指导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增加心理期待,调动积极情绪

教师要多关注适应慢的幼儿,关注其内心成长,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比如,可以通过每天早晨的“七彩心情板”“签到小印章”等活动调动幼儿上学的积极性,同时,要全天关注幼儿的行为举止,多给他们鼓励的眼神和话语,让他们时刻感受自己是被关注的。当得到肯定和满足时,幼儿就会渐渐适应新的环境,进而喜欢小学生活。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变化而出现问题,表现为记不住知识、成绩不理想、作业完成拖沓等。幼儿如果一直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表现越不理想,信心就越弱,最后导致厌学。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反馈,给予幼儿肯定,让他们在一件件小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使其逐渐建立信心,调动积极情绪,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成为有学习能力的人。

1.2加大观察力度,了解情绪变化

教师应主动观察幼儿在校园生活中的情绪变化,重点观察个别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状态、课堂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主动性等。通过课堂观察,洞悉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并及时给予其帮助。教师在课间应多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是否有要好的朋友、是否能主动加入他人游戏、遇到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面对强势同学如何回应等。通过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及时予以引导。幼小断层变化容易让幼儿有情绪问题,父母也最容易忽视幼儿的情绪问题,作为教师,要从专业的视角去引导幼儿的情绪,从而促进成长。

1.3调整教学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应对幼儿进行个体观察与群体观察,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与形式,积极打造与幼儿园接近的环境,放缓幼儿心理的适应坡度,如在走廊里设置小小阅读区、运动器械区等,帮助刚进入小学的幼儿通过外部刺激缓解不适应心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2   加强幼小双向衔接,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幼小衔接不是单方面衔接,而是双向奔赴的美好成长,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建立联系。2021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幼小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幼儿园科学入学准备教育要点》又对幼儿园教师科学实施入学准备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做好衔接准备,这是新时期学前教育深化质量内涵,是促进每名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任务。

2.1双向衔接,建立联合教研制度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与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同样重要,基于此,幼儿园与小学要定期开展教师之间的聯合教研活动,沟通对于幼儿培养的举措与做法,让两个学段都了解相应的教育任务与进度,明晰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各自的教育重点、教学任务,以保障幼小顺利过渡。

2.2双向奔赴,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目前,幼儿园与小学都会定期组织幼小衔接互访活动,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通过参观环境,观看幼儿做游戏,了解幼儿作息时间,进一步掌握大班幼儿的生活规律和日常节奏,减少印象预期,从心理上接受“零”起点的幼儿,避免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产生过多焦虑或者对幼儿有过高期待,从而带给家长与幼儿压力。

幼儿定期走入小学,参观小学环境、了解小学作息时间、走进小学课堂,共听一节课,共做课间操,与小学生手拉手建立友谊,增加幼儿对进入小学的情感期待。幼儿通过直接参与、亲身体验,设身处地地感受小学生活,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增加对小学的美好向往之情。

2.3双向研讨,组织高质量教研论坛

幼儿园、学校及上级教研部门应该定期组织高质量论坛活动,按照教育进度聚焦教研主题,面向区域教研共同体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在研讨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观点,沟通幼小衔接的共性问题,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寻找解决办法,如区域内幼儿园幼小衔接共建、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教研论坛等。教研活动让教学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并借助教师的帮助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源,程伟,董吉贺.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心理过渡:意蕴、阶段及调节[J].中国教育学刊,2022(4):13-18.

[2]刘玲,王建平.幼小衔接视角下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分析与应对:基于北京市16个区小学一年级任课教师的调查[J].中小学校长,2023(1):32-34,5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