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26 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基本特征的对比研究

2023-12-02李鹏沈有华高伟张微钟建玲李浩鲍琳王颖冯雪芳孙涛0陈晓琴李丽贾红志许守广蔡晓波张雯赖群英于志强王振兴周艳君0汪鹏张燕华张国强牛海英净红利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李鹏 沈有华 高伟 张微 钟建玲 李浩 鲍琳 王颖 冯雪芳 孙涛0 陈晓琴 李丽 贾红志许守广 蔡晓波 张雯 赖群英 于志强 王振兴 周艳君0 汪鹏 张燕华 张国强 牛海英 净红利△

(1.邯郸市中心血站,河北 邯郸 056001;2.上饶市中心血站;3.淄博市中心血站;4.北京市通州区中心血站;5.咸阳市中心血站;6.承德市中心血站;7.宜春市中心血站;8.保定市中心血站;9.邢台市中心血站;10.赤峰市中心血站;11.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12.淮安市中心血站;13.盐城市中心血站;14.扬州市中心血站;15.泰州市中心血站;16.九江市中心血站;17.赣州市中心血站;18.洛阳市中心血站;19.东莞市中心血站;20.南宁中心血站;21.毕节市中心血站;22.青岛市中心血站;23.焦作市中心血站;24.濮阳市中心血站;25.宝鸡市中心血站)

2019 年12 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查明导致此感染的病原体为1 种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由SARS-CoV-2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被归类为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 2020年3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COVID-19 这一全球卫生突发事件定性为大流行[1]。 献血和输血在医学和公共卫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及其成分是标准临床实践的1 个组成部分,血液供应对于急救、手术、某些疾病(例如肿瘤疾病)、移植和输血治疗等均非常重要,因此,充足的血液供应对于地区医院和医疗中心而言无疑至关重要[2]。 我们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以下简称“疫情或疫情前后”)我国26 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特征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全血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从多个方面来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采供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秘书处收集我国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 年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根据保密原则对26 家采供血机构的名称进行暗码标注,由字母加数字组成(如下文中的A1、B2、C4 等),部分指标的数据分析不足26 家(仅23 家)。

1.2 数据和基本特征筛选 每项指标仅采用处理完整且无明显异常的数据,对数据中逻辑关系异常,未在限定范围及数据不符合常理等情况进行剔除[3]。 全血献血人群特征相关参数(14 项)的名称、定义及计算公式见表1。

1.3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依据数据特征参考相关文献的计数统计方法和图表绘制思路[3-4],比较疫情前后(发生前2 年和发生后2 年)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基本特征的变化,了解疫情对采供血的影响,对差异不明显指标进行表格展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作图分析(直方图、组合图),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对所有指标的数值进行±s和中位数计算,使用SPSS 软件对所有指标的数值进行多样本比较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后,26 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总体呈增长趋势,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部分指标有明显波动。 在观察的14 个指标中,有6 个指标受疫情影响较小,差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受疫情影响差异较大的有8 个,占比57%。

2.1 受疫情影响较小指标 1)23 家采供血机构适龄献血者人口总数受疫情影响不大,其中G2 受疫情影响较重,疫情后较疫情前降低28.25%,A4、B4、C4、F2、K2 受疫情影响有所降低,其余单位均与疫情前持平或高于之前,总体差异不明显;2)男性献血者平均年龄受疫情影响较小,疫情前后差别较小;3)疫情前后青年献血者(18~24 岁)参加率23 家采供血机构总体受疫情影响较小,部分单位呈现无规律波动。 除B2 受疫情影响降低28.87%外,K2、Z5 呈无规律波动,E4 疫情后呈逆势增长,2020—2021 年参加率分别为30.49%和34.30%,明显高于疫情前10 倍以上。 该项总体受疫情影响较小,疫情前后差别较小;4)疫情前后400 mL 全血献血频率受疫情影响较小,其中K2 疫情后高于疫情前,但总体疫情前后差别较小;5)疫情前后献血者流失率总体受疫情影响较小,其中K2、T2 下降较为明显,疫情后较疫情前分别降低69.32%和52.59%,A4 在2020 年有所下降,2021 年又与疫情前持平,其余单位疫情前后差别较小;6)全血延迟献血率受疫情影响较小,除B4 较疫情前稍低外,其余疫情前后差别较小。 以上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新冠疫情前后(2018—2021 年)差异不明显相关指标一览表

2.2 受疫情影响较大指标

2.2.1 26 家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 受疫情影响较大,2018 年和2019 年增长率基本持平,2020 年受疫情影响增长明显降低,其中K1、G2、X5、U5、H9 受疫情影响呈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52%、-4.15%、-1.58%、-13.11%和-11.63%,2021 年逆势增长,其中E3、B4、E5 增长率分别达到20.18%、21.87%、23.0%,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该项目疫情后整体增长率高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4,P=0.014),见图1。

图1 2018—2021 年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

2.2.2 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 年活跃献血者人数 均为增长趋势,增长率疫情后高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15,P=0.000),见图2。

图2 2018—2021 年全血活跃献血者人数

2.2.3 疫情后全血献血频率 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年献血频率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后低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4,P=0.014),见图3。

图3 2018—2021 年全血献血频率

2.2.4 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 年献血者平均年龄、女性献血者平均年龄 受疫情影响范围波动较大,部分呈不规则波动,两者年龄较疫情前偏高(χ2=9.206,P=0.027;χ2=14.540,P=0.002),见图4,5。

图4 2018—2021 年全血献血者平均年龄

图5 2018—2021 年女性全血献血者平均年龄

2.2.5 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 年初次献血者招募(<25 岁vs≥25 岁)参加率 受疫情影响差别较大,两个年龄段G2、D4 疫情后波动幅度较大,呈不规则波动;<25 岁年龄段中,E5、H9 下降较为明显,疫情后较疫情前分别降低41.59%和18.90%,K2 呈不规则波动;≥25 岁年龄段中,G1、U5、F1、K2 明显低于疫情前,分别下降9.84%、11.50%、23.34%、29.34%,C1 呈不规则波动。 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5,P=0.024;χ2=11.908,P=0.008),见图6,7。

图6 2018—2021 年初次献血者招募(<25 岁)参加率

2.2.6 26 家采供血机构2018—2021 年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百分比 受疫情影响呈不规则波动,其中D1、F4、A4、G4尤为明显,D1、U5、T2、X5 疫情后较疫情前分别降低16.29%、12.52%、11.82%、6.05%,D4、K2、C1 受疫情影响较重,2020 年占比分别为4.925、19.81%、41.09%,均明显低于疫情前,2021年逆势增长占比分别为37.68%、29.55%、51.76%,达到或高于疫前水平,该项整体占比低于疫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5,P=0.011),见图8。

图8 2018—2021 年初次献血占全部献血者百分比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带来了较大影响,也对采供血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疫情对我国全血献血人群总体影响有限,但部分地区受疫情的影响较大,这与国外相关报道相似[1]。 在献血人群特征14 个指标中,有6 个指标受疫情影响较小,差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受疫情影响差异较大的有8 个(占比57%)(见图1~8)。

分析原因有:1)全血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在疫情期间呈现的整体增长率高于疫情前,但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明显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又在2021 年出现逆势增长趋势。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疫情初期我国采取了封控措施,减少了人员流动,血站也无法招募团体献血,加上外来人口返城受阻[5],种种原因使得各地献血量锐减,部分地区由于疫情较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K1、G2、X5、U5、H9)。2021 年,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各地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采血量,如各地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向当地市民发出无偿献血倡议,各血站(血液中心)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招募献血人员[6-7],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危机期间,个人也愿意在灾难期间提供帮助[8],使得总体采血量有所恢复。 2)活跃献血者人数26 家单位均为增长趋势,增长率疫情期间高于疫情前。 活跃献血者大多都是重复献血者,这部分人群对献血知识比较了解,且在社会需要时献血意愿更强烈。 重复献血者在经历“知-信-行”的转变过程后,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更容易养成定期献血的习惯[5],活跃献血者高于疫情前这一结果和国外研究结果相似[8]。 3)献血频率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期间低于疫情前。 由于防控措施人们不能随意流动,且大多数人担心在献血期间受到感染[9],导致献血频率减少。 4)献血者平均年龄、女性献血者平均年龄受疫情影响,范围波动较大,部分呈不规则波动,两者年龄较疫情前偏高。 在疫情期间,重复献血者(活跃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10],而这一人群献血年限较长,往往年龄较大。 有文献报道,“疫情期间,本地人群、女性、36岁以上、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献血人次较往年均有不同幅度地增长”[7],这也与国外报道相一致[11]。 5)初次献血者招募(<25 岁、≥25 岁)参加率受疫情影响差别较大,两个年龄段G2、D4 疫情期间波动幅度较大,呈不规则波动。 <25 岁年龄段中,E5、H9 下降较为明显,疫情期间较疫情前分别降低41.59%和18.90%,K2 呈不规则波动。 ≥25 岁年龄段中G1、U5、F1、K2 明显低于疫情前,分别下降9.84%、11.50%、23.34%、29.34%,C1 呈不规则波动,但总体受疫情的影响要低于疫情前。 疫情较重地区收紧防控措施,人员流动减少,献血人群随之减少;疫情较轻地区防控措施逐步放松,人员流动比较活跃,献血人群逐步增多,出现了不规则波动。 这两个年龄段以年轻人为主,大部分为大学生群体。 据文献报道,由于疫情传播迅速,传染性强,有不可预测性,引发民众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而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9%存在恐惧情绪,已献血和未献血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12]。 除此之外,年轻献血者献血减少也与父母的反对有关,这比其他时间点都要强烈[9]。 6)初次献血者占全部献血者的百分比受疫情影响呈不规则波动。 通过献血基数、献血频率、年龄性别等的变化,及防控措施和人群心理变化等因素,可以看出该项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占比低于疫情前。

献血者基数变化趋势反映的是一整个报告周期内的献血人数变化趋势,比较具有代表性。 参考相关文献[13-15],分析该指标是否因地域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显示,2020 年K1、G2、X5、U5、H9 受疫情影响呈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52%、-4.15%、-1.58%、-13.11%、-11.63%,以上地区位于全国不同区域,既有发达的一线城市,也有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 此次参加比对的不包含湖北地区的采供血机构,因此各地统一按照国家防疫政策进行防控,使得地域对疫情前后采供血的影响有限。

综合以上情况,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更应受到重视,应采取有针对性和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如电话精准招募,虽然疫情期间电话招募的成功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更多人在电话中答应献血并付诸行动[6]。 究其原因,疫情期间作出献血承诺的人,大部分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决定,他们了解疫情期间血液紧张,从而前去献血。 固定和稳定的献血者也是稳定血源的重要来源,文献报道在疫情期间这一群体是开展应急血液采集工作的基础[5,10]。 另外,国外在疫情期间的招募策略也对我们有所启示,例如美国采用新设备缩短献血时间,提供SARS-COV-2 抗体检测等措施,日均献血人数从2 759 名增加到3 476 名;日本通过明星、虚拟动漫人物合作开展献血宣传,2021 年5 月较4 月人数增加约400%;韩国在各大线上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献血,改造陈旧献血中心,向首次献血者发放感谢礼物等,2020 年献血中心献血比例较2019 年增加4.8%,2021 年首次献血人数新增20 000 人,增幅为9.5%;欧盟加强成员国的媒体宣传,针对献血者保护缺失的现状对相关条例进行修订,2020 年新登记献血人数由23 997 增至36 573 人[16]。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疫情程度不同,给采供血事业带来的影响也有不同,研究分析献血人群的不同特征,针对受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疫情对采供血的影响程度,对完善血站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制定应急预案,实施精准招募具有重要意义。

致谢:感谢中国输血协会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工作组对本研究工作的支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