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前后我国19 家省级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研究*

2023-12-02张嫄陈阳王林张志安李莹张金彩罗孟卓孟慧灵周娟杜霞0卢长春谢英邓莉安慧娟梁社玲张旸兰艳周源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产量采供血总量

张嫄 陈阳 王林 张志安 李莹 张金彩 罗孟卓 孟慧灵周娟 杜霞0 卢长春 谢英 邓莉 安慧娟 梁社玲 张旸 兰艳 周源 邱艳△

(1.陕西省血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1;2.辽宁省血液中心;3.海南省血液中心;4.武汉血液中心;5.江西省血液中心;6.河北省血液中心;7.长沙血液中心;8.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9.山东省血液中心;10.云南昆明血液中心;11.黑龙江省血液中心;12.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3.重庆市血液中心;14.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5.宁夏血液中心;16.广州血液中心;17.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18.太原市血液中心;19.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目前血站提供给临床上使用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2 种来源,一为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通过一次性耗材,从一名献血者体内直接采集而来;二为浓缩血小板,采用成分血制备技术,如富血小板血浆法或白膜法,从献血者捐献的全血中制备,也可以将来自于多个献血者的浓缩血小板混合制备成混合浓缩血小板[1-3]。 上述2 类血小板制品,也被称为血小板成分血。 新冠疫情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其是否对采供血机构血小板成分血采集制备量(生产量)造成影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在我国血站系统中,血液中心作为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的血液供应主体,还兼有本省血液质量监控和血液调剂等多项管理功能,其采供血工作也代表着各省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因此,本文选取省级血液中心为研究对象,对疫情期间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的生产量进行研究,并与疫情前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进行比较,探讨新冠疫情是否对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产生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信息管理系统,由我国大陆执业比对工作组开发[4],目前我国29 家血液中心中有24 家自愿上报其数据[5]。 我们从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6—2021 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浓缩血小板制备量数据[5-6]。 采用Excel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中5 家血液中心仅提供部分年度的数据,予以剔除。 最终纳入的研究对象共19 家血液中心,来自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不同省、自治区,具有代表性。 血液中心名称均用大写字母加数字进行标识[4],分别为D2、V2、N1、M9、R3、C6、K5、Z4、F3、U2、B1、Y9、I8、F6、A5、H4、W2、Q1、M5。 依据第7 次人口普查区域划分进行区域划分,D2、V2、 K5、B1 及Y9 为东部地区;N1、C6、Z4、F3 及U2 为中部地区;M5、I8、F6、A5、H4、W2 及Q1 为西部地区;M9 和R3 划为东北地区。

1.2 数据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疫情发生之前4 年(2016—2019 年)及新冠疫情期间(2020 年和2021 年)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即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加上浓缩血小板制备量之和。 某年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所有血液中心该年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 其中计量单位均以成人治疗量(adult therapy unit, ATU)为单位,1 个ATU 血小板计数≥2.5×1011/袋;浓缩血小板均折合为ATU,即5 袋400 mL 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或10 袋200 mL 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数量为1 个ATU[5]。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Excel 建立数据库,计算中位数及构成比。 环比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年份数据-上一年数据)/上一年数据×100%”。 将数据按年份和机构代码整理,采用折线图及柱状图显示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2016—2021 年19 家省级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 2016—2019 年19 家省级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由460 820 ATU 增长至627 750 ATU,年均增长10.85%;2020 年,生产总量为601 651,环比降低了4.16%;2021 年为695 489 ATU,增加了15.60%。 见图1 及表1。

表1 2016—2021 年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增长率 (%)

图1 2016—2021 年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及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

不同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年度环比增长率见图2。2016—2019 年除东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在2018 年降低了0.45%,其余均保持增长;2020 年仅西部地区保持3.13%的增长率,东部、东北及中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均降低;2021 年东部、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均实现增长。

图2 2019—2021 年不同地区血小板成分血年度环比增长率

2017—2019 年分别有94.74%(18/19)、89.47%(17/19)和100.00%(19/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 2016—2019 年19 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中位数由16 192 ATU 增长至22 733 ATU。 2020 年,42.11%(8/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超过10%的4 家血液中心分别降低了22.80%(F3)、19.14%(D2)、12.80%(R3)和11.24%(B1)(图3),其中F3、D2 和B1 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居全国前四(图4);2020 年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中位数增长至23 916 ATU。2021 年,94.74%(18/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3 家血液中心分别增加了35.55%(F3)、35.05%(K5)和28.65(I8)(图3)。

图3 2019—2021 年19 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年度环比增长率

图4 19 家血液中心2016—2021 年血小板成分血及单采血小板生产量

2.2 2016—2021 年19 家省级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

单采血小板占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98.07%。 2016—2019 年19 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变化趋势见图1及表1。 不同地区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年度环比增长率,见图5。 2016—2019 年除东部地区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在2018 年降低外,其余均保持增长;2020 年仅西部地区保持2.86%的增长率;2021 年东部、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均保持增长(图5)。

图5 2017—2021 年不同地区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年度环比增长率

2016—2019 年19 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中位数由16 155 ATU 增长至22 730 ATU。 2017—2019 年分别有94.74%(18/19)、84.21%(16/19)和94.74%(18/19)的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 2020 年,42.11%(8/19)的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的采集量较上一年有所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超过10%的4 家血液中心分别降低了22.80%(F3)、19.28%(D2)、12.80%(R3)和14.29%(B1)(图6),其中F3、D2 和B1 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居全国前四(图4);2020 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中位数增长至23 891 ATU。 2021年,94.74%(18/19)的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图6)。

图6 2019—2021 年19 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年度环比增长率

2.3 2016—2021 年10 家省级血液中心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及变化趋势 见图7 及表1。 19 家血液中心有10 家血液中心开展浓缩血小板制备,10 家血液中心中仅4 家(B1、Z4、C6、I8)在2016—2021 连续6 年每年都制备一定量的浓缩血小板。 不同血液中心浓缩血小板制备量所占比例不同,占比最低为0.05%(W2),占比最高为B1(11.04%),且其浓缩血小板制备量居全国第一。 浓缩血小板制备量最大的2 家血液中心(B1 和D2)均在东部地区,其在2019 年制备量环比分别下降66.70%和89.55%,而在2020 年制备量环比分别上升28.49%(B1)、和3.6%(D2)。 2021 年D2 未制备浓缩血小板,B1 环比下降28.92%。

图7 2016—2021 年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2016—2019 年,19 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 2020 年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总量环比减少了4.16%,可能与新冠疫情突发,采供血机构应对不及有关。 马杰等[7]研究发现2020 年血小板采集总量与2019 年持平,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其研究对象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军队系统以及区级血站,本研究的对象为血液中心。 且疫情初始,世界各地都有报告献血者人数和血液制品生产量的减少[8-9]。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疫情期间最初的血液供应减少,但由于由于择期手术的推迟等导致临床用血需求相对减少,供需基本保持平衡[7,9]。 2021 年,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总量环比增加了15.60%,超过疫情前水平,可能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以及政府大力支持和各采供血机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等有关[7,10]。

2020 年仅西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总量保持增长,其余东部、东北及中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均降低,可能与不同地区疫情严重程度有关。 新冠疫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以及与之相邻或周边的省份,如河南省、湖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安徽省和江西省等[11,12],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2021 年东部、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均实现增长。 2016—2019年,绝大多数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能力稳步增加。2020 年,8 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降低,降低幅度超过10%的4 家血液中心有2 家在东部,1 家在中部,1 家在东北地区。 2020 年仍有11 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保持增长,由于收集数据时为保证成员单位数据安全,我们只知道单位的暗码[4],不了解这些血液中心所在地,因此推测可能与这些血液中心所在地受疫情影响程度及其采取的措施有关。 如在疫情初起时,浙江省血液中心通过启动应急方案,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临床用血[13]。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无偿献血的形势也在好转,血小板成分血生产能力亦然。 2021 年,94.74%(18/19)的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

我国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主要依靠单采血小板采集,因此新冠疫情对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影响与血小板成分血基本一致。 2016—2019 年,绝大多数血液中心血小板单采血小板采集量稳步增加。 2020 年,8 家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的生产量较上一年有所降低,其中降低幅度超过10%的4 家血液中心分别降低了22.80%(F3)、19.28%(D2)、12.80%(R3)和14.29%(B1),其中F3 属于中部地区,D2 和B1 属于东部地区,R3 属于东北地区。 这可能与这些血液中心所在地受疫情影响程度及其采取的措施有关,如天津血液中心2020 年较2019 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下降了10.37%[14],而山西省血液中心在2020 年2—6 月单采血小板采集量每月均较2019 年同期增长,作者推测与单采血小板捐献多数都是预约制和固定献血者,及新开的单采血小板献血屋有关[15]。

浓缩血小板作为某些血液中心血小板成分血的补充,制备量占比较小,这与地市级血站一致[16]。 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在2019 年下降的基础上在2020 年略为上升,可能与新冠疫情期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下降,浓缩血小板作为有效补充满足临床需求有关;在2021 年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上升后,浓缩血小板制备总量又再次下降。 10 家血液中心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备量最大的2 家血液中心(B1 和D2)在2019 年制备量同比分别下降66.70%和89.55%,可能与单采血小板能满足临床需求有关,而在2020 年这2 家血液中心制备量环比分别上升28.49%(B1)、和3.6%(D2)。 B1 最为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最大的血液中心,2020 年单采血小板采集量降低了14.29%,而血小板成分血生产量仅降低了11.24%,与浓缩血小板的有力补充有关。 因此,为确保血小板成分血的充分供应,采供血机构可考虑将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应急情况时保障血小板成分血供应的有效补充,提前确立业务流程和培养工作人员的制备能力。

新冠疫情之前,血小板成分血生产总量稳步上涨,新冠疫情爆发后,采供血机构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部分血液中心受到冲击较大,尤其对于保存期较短的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影响较大,但仍有部分血液中心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血液中心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下保障了疫情期间的血小板成分血的生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采供血机构应尽早考虑供应不足的风险,做好准备和评估,启动应急响应。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对有风险的献血者的判定应根据流行病学的变化定期进行重新评估[17]。 献血者延迟献血会影响血液供应,全血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方面存在差异[18],可针对单采献血人群制定有效策略以满足特殊时期临床需求。 本次疫情期间采供血机构采取的各种措施相关经验值得总结推广[13-15],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偿献血工作的展开积累经验。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生产量采供血总量
“同化和顺应”认知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ICP–OES测定饰品中砷、镉、汞、铅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