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

2023-12-01庄锦兰

教育界·A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教学改革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这一阶段。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实现文化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衔接,还要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习惯等的发展,以保证衔接工作的完整性、全面化,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文章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展开探讨,简述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特点、教学意义,并简要分析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元素,立足课程活动及幼儿本位,从多视角出发对教育改革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庄锦兰(1979 —),女,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人生成长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对此这两个学段的学习特点,幼儿园更加自由、开放,而小学则偏向系统化。“课程游戏化”理念强调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及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符合幼儿独有的年龄特性,近年来,该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得到贯彻落实,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工作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为幼儿构建具有游戏化、趣味性的幼小衔接课程,利用轻松愉悦的课程活动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为其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经验准备。

一、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特点

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在学习模式、教学内容、班级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科学开展衔接工作,可幫助幼儿做好心理建设,让其快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其身心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立足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从学习环境与教学目标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两个学段的教育特点。

(一)学习环境上的区别

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幼儿园与小学具有较大的差别。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更加自由、开放,没有桌椅板凳的限制,且园所内具有很多“游戏化”的教学设备。幼儿知识经验的习得,大多来源于周围环境及与他人的互动,其学习环境具有趣味化、游戏化、开放性的特点。而小学教育则不同,其学习环境更具系统化、规则化,在课程时长、学习模式、教学标准上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且学习环境固定。简而言之,二者在学习环境上具有较大的差别,这对幼小衔接工作中儿童学习习惯的过渡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差异。前者的教育目标具有随机性、生成性的教育特点,教学目标的设定会随着幼儿的能力、兴趣、发展阶段而改变,教学内容会围绕着幼儿的发展进行灵活调整,教育目标的变动性较大。后者的教育目标则完全相反,其以分学科学习的形式展开教学,教育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息息相关,教育工作更具条理性、系统化、逻辑性,教学目标制订更具规范性,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作为教育根本目的[1]。

二、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儿童由“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的关键时期,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既能促进幼儿知识经验上的衔接,还能促进幼儿个人能力上的衔接,对幼儿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课程游戏化通过游戏课程的构建,让幼儿主动地吸收知识、运用知识,通过玩乐的形式构建全新的教育模态。幼小衔接游戏课程的构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阶段,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智力、思维、逻辑、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2]。一言以蔽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的构建,能将幼儿课程体系与小学课程体系进行较好的融合,通过游戏架起幼小衔接的桥梁,对幼儿当下乃至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的核心元素

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在教育形式、活动构建、游戏模式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点核心元素。第一点核心元素为“目标”,在游戏课程的创设中,教师应将总目标设为“幼小衔接”,围绕“幼小衔接”的教育主题,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课程活动;第二点核心元素为“规则”,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也要注重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与建立,利用游戏达成规则教育目标;第三点核心元素为“课程”,基于“幼小衔接”的教育主题,教师应保证教育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将幼小衔接、五大领域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将游戏理念全面渗透进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衔接工作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四、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教师深度研究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将衔接工作延伸至幼儿学习、生活等多个环节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其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明确衔接教育目标,科学构建游戏课程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游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幼小衔接”这一目标,将其视为教育根基,并围绕这一目标科学构建游戏课程。幼小衔接时期是指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为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教师可将“衔接”视为幼儿教育的主题,从生活、学习等不同视角出发,创建不同的游戏课程并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从而达成教育目的,让幼儿在游戏课程中获取更加全面的发展[3]。

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幼儿形成服务自己与服务他人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维护集体环境”的意识,这能帮助幼儿在未来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中。为此,教师可为幼儿构建游戏活动“劳动最光荣”,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创设“日榜评比”活动,要求幼儿独立完成一日生活中的不同劳动工作,比如独立更换衣物、整理床铺、收拾书包、整理玩具图书等,将教育课程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教育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与维护集体环境,将课程游戏化理念与幼小衔接工作进行有效融合,让幼儿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幼儿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分析的学习意识,尽可能减少对成人、环境和同伴的依赖性。在实施衔接工作时,教师可借助游戏为幼儿创设趣味学习情境,让幼儿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例如,在科学领域“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出示不同生活情境中的数字,如楼梯间的数字、公交站牌上的数字、电梯上变化的数字等,让幼儿主动探索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数字,并让幼儿主动说说不同数字的含义,借助生活情境为幼儿营造游戏氛围,将数学衔接任务融入游戏活动中,通过不同情境的构建,促使幼儿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数字解读技能,实现课程游戏化理念与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融合,将游戏课程教育功效发挥到最大化。

(二)注重规则意识培养,构建规则游戏教学

“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可让其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快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工作,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可将“规则”作為教育主题,结合课程活动,为幼儿构建规则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达成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4]。规则包含多种教育形式,教师要灵活调整游戏教学内容,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以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自主游戏为基本教育形式,通过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话题开展游戏活动。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及幼小衔接的教育特点,教师可将规则教育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例如,在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让幼儿陈述区域活动应遵守的规则,以强化幼儿的自我约束意识。如教师可以提问:“在美工区游戏中,大家应该遵守哪些规则?”点明教育主题,将游戏作为教育线索,让幼儿自主说出“不浪费材料、不用剪刀指向他人、保持区域卫生”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做?”让幼儿思考违反游戏规则的后果,通过游戏化课程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并促使幼儿学会约束自己、互相监督,巧妙发挥出游戏化课程的教育价值,落实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

再如,幼小衔接所针对的教育群体为大班幼儿,该阶段幼儿自主性意识较强,面对区域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及规划,参与活动的独立性较强。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教师可为区域活动设置明确的游戏主题。如针对“小组竞速赛”这个游戏主题,教师可以以建构区为活动场地,将全班幼儿分成4—5个游戏小组,让每个小组利用相同的材料制作赛车,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赛车竞速赛。在该游戏课程中,各个小组间的成员合理展开沟通,在制作赛车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合作规则,并进一步了解了社交规则;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加深了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学会了遵守规则与尊重规则。

(三)渗透五大领域课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5]五大领域课程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小衔接教育实施的关键。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游戏”“衔接”“领域课程”进行融合,为幼儿构建别样的领域学习活动,用多样化游戏促进衔接工作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准备。

例如,在语言领域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以“幼小衔接”为阅读主题的绘本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趣味化的故事情节激活幼儿的思维,有效推动课程教学。以绘本故事《小阿力的大学校》为例,作者记录了主人公上学的第一天,通过画面还原了不同的学习场景,可有效缓解幼儿所处衔接期的紧张与焦虑。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独立完成基础阅读部分,并为其创设角色游戏活动,通过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

再如,在社会领域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幼小衔接”为教育主题,带领幼儿走出园所、走进小学,以实践性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校园。在实践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你心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小学与幼儿园应该有哪些不同?”让幼儿说说自己对小学的想法,并让其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走进小学。在幼儿参观完小学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画面及自己的感受,通过真实的实践体验构建别样的游戏化课程活动,拉近幼儿与小学校园的距离,为幼儿打造别样的游戏课程,落实幼小衔接的教育目标。

以此类推,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教师皆可围绕“幼小衔接”的教育主题,针对领域课程的特点为幼儿构建多种不同的游戏活动。在健康领域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幼儿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构建游戏活动,如“我的小手最干净”“我的衣服最整洁”等,活化领域课程,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展开学习。在科学领域教学中,针对数学感知力的培养,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数字拼图活动,让其认识不同数字;构建“拍七”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了解倍数这一含义;构建游戏“找找数字邻居”,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相邻数这一概念等。在艺术领域游戏中,教师可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为幼儿创设游戏课程,如让幼儿跟着音乐《一年级》律动,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开展美术活动“我心中的小学”,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小学校园的样子。总而言之,教师要将衔接理念、游戏活动进行有效融合,让游戏贯穿幼儿学习始终,为幼儿步入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的关键途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需加强对游戏资源的开发,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将游戏融入衔接课程中,让幼儿在自由、开放、趣味的学习环境中做好心理建设,为其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巫蓉,匡瑜.追寻游戏精神 乐享“玩美”体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地球村”课程的推进[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12):49-50.

[2]吴蓓.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的幼小衔接教育[J].学园,2022,15(28):75-77.

[3]黄书涛.探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合作之幼小衔接工作[J].华夏教师,2022(27):37-39.

[4]顾佳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小衔接[J].幸福家庭,2021(3):50-51.

[5]黄小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幼小衔接的意义分析[J].教育界,2020(38):67-68.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幼小衔接教学改革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