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2023-11-22过国娇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问题导向探究式

[摘 要]要突破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困境,需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在课程改革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初显成效。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获得感。二是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探究式;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1-0086-04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语言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对语言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语言学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1]然而从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效果却不甚理想,甘智林指出:“教师大多仍局限于具体的概念、术语的讲解及语料实例的分析,学生则倾向于被动接受,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环节仍十分薄弱。”[2]吴庄、文卫平的实证调查研究也证实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需求”。[3]目前需要高校和教师进行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热情?如何提升他们学习课程的获得感?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语言学专业知识,并能将其所学应用于语言实践?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回答和解决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问题。目前的教改探索实践初见成效,本文拟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讨分析。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主张“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4]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为:师生关系上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上践行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手段,以团队合作的互动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5]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课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引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理念,从而“变单向知识灌输为多维互动交流,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合作发现式学习”“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6]为此,我们提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探究式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发现和提炼问题

好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发现问题是新模式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在备课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和解读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难点问题。教师可在每个章节或专题内容学习前布置自学提纲,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反馈自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再进一步备课,根据这些难点问题提炼设计课堂讨论题,为接下来的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二)课中启发和讨论问题

张润枝认为:“教学的本质在于对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回答问题。如果教师忽略对问题的揭示,只是简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话,学生就无法对理论和知识产生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7]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课前自学中的非难点内容只作提纲式的简略讲解,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和开展讨论。课堂讨论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8]当然,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做好解答和总结工作,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三)课后拓展和探究问题

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学习单元中涉及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拓展型探究任务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课外探究实践侧重开展实证性调查研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探究项目。首先在课题的选择上,要注意可行性和趣味性,尽量设计能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实践项目。其次,调查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鼓励他们广泛采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等进行实证探究。最后一个环节是要求小组汇报展示探究成果,教师予以点评与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本次探究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当然,整个探究任务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团队协作基础上的,在“学生组队—实际调查—成果报告撰写”等各个阶段,教师都要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对探究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指导。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在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我们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改过程中积极践行新模式,下面主要以课程使用的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教程(第五版)》教材中第八章“语言的使用”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9]

(一)课前备课:发现并提炼难点问题

首先,在课前发现和提炼问题环节,课程教师把本章教学内容自學大纲发布在微信课程群供学生课前预习参考。学生自主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本章的难点问题,教师进一步备课,提炼整理出本章的两个难点问题:一是怎样区分施为句和表述句?二是合作原则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儿?

(二)课中探究:讨论并解决难点问题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在简略梳理基本理论知识后,主要围绕学生预习环节提出的两个问题展开小组探究、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对“施为句”“表述句”两个概念的区分问题,我们采用了演绎型探究方法。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探究和理解两个概念的核心区别,然后分小组对“施为句”“表述句”进行讨论辨析。教师让学生观察一组“施为句”“表述句”,引导他们总结出“施为句”的句法特征。在学生掌握好“施为句”的基本特征之后,进一步提高探究要求,让每个小组根据“施为句”的特征进行造句,并在全班分享,对于不合格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纠错。而对第二个问题“合作原则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儿?”的课堂探究,我们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教师先给学生观看了喜剧电影《人在迥途》中几段违背合作原则的台词,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进行判断,该段台词违反了哪条准则?为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针对性的探究式学习有效提升了學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课堂氛围,同时学生在分析语言现象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的语言学理论知识,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拓展:小组合作完成语言实践课题

最后,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对“合作原则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儿?”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教师围绕该难点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几个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应用探究选题:合作原则与广告语、合作原则与双关语、合作原则与幽默语、合作原则与文学作品对话分析等,如果学生对以上选题都不感兴趣,也可自主选择与合作原则应用相关的其他选题。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三周内完成这次探究任务,探究表现和成果计入平时成绩。在介绍完项目流程及要求后,正式进入探究过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建立探究小组、引导小组确立选题和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将班上的学生随机分组,每组4-5名学生,并由1名学生担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小组长负责探究过程中的沟通协调与问题反馈。教师也可通过课程微信群与学生实时互动,保持探究活动的动态管理和指导。成果展示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的一周之内进行,采用PPT汇报的形式,每组展示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为体现协作性,小组成员轮流发言,陈述后需回答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的问题。成果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各组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并开展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评价,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估

2022年秋季学期,课程教师在本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21级两个班级开展了课程教改实验,实施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课程结束后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样本对比分析的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

首先,课程教师对学生本学期探究式学习的获得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试为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班72名学生。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即每个题目设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选项,相应分值分别记为1、2、3、4、5。收集的问卷数据上传到SPSSAU中进行分析,得出各项平均值如表1。

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积极作用予以了肯定,在“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探究式学习,扩展了我的语言学知识面”“通过探究式学习,加深了我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探究式学习,使我将语言学理论与实际语言现象相结合”“通过探究式学习,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内容项目的平均分值都达到了4.0及以上,也就是从整体来说,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态度是倾向于“同意”的。

(二)课程考试成绩分析

其次,为了全面反映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我们还对比分析了教改实施前后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表现。我们将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72人)设为实验组,该组学生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而将之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74人)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期末考试采用的是同一张试卷,卷面总分值为100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卷面成绩统计分析如表2:

表2数据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绩分布上呈现出一定差异。在90分及以上的高分段,实验组的样本率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在70以下的低分段(60-69,0-59),实验组的样本率11.2%,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而在中间分数段(80-89,70-79),实验组的样本率69.4%,和对照组的56.7%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前后的学生考试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无论在高分段和中间分段的样本率都高于对照组,而整体的平均分也较后者有所提升。

最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持认可态度;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获得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由于我们的教改实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受试样本数量非常有限,卷面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也有待提升,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成绩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新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大大拓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传统语言学概论课程重在语言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很少开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内容板块。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能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拓展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2.培养了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往学生在灌输式学习中难以消化和理解抽象难懂的语言学理论知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一方面改善了传统“概论”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沟通协作的能力。3.师生、生生的互动更加紧密,教学和学习关系更加融洽。不同于以往师生、生生多局限于课堂沟通,在新教学模式下,师生、生生的沟通时间、沟通深度都大大增加,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外全过程。4.完善了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内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项目比较单一,主要由平时成绩(出勤、作业为主)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且缺乏过程性评价要素。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后,我们加入了课前预习反馈、课堂讨论、课外探究实践等过程性评估内容,并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不同环节组成,使得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更全面、准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及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并期待构建的新教学模式能在本校及兄弟院校的语言类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概论性课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语言学概论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S].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1.

[2]甘智林.论《语言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及途径[J].教书育人,2008(6).

[3]吴庄,文卫平.“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9(3).

[4]张玲.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本质和特点[J].文教资料,2005(26).

[5]黎赔肆,丁栋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6]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7]张润枝.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5(2).

[8]何春燕.“英语语言学导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效果实证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

[9]胡壮麟.语言学概论教程(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洁)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quiry Teaching Model i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Guo Guojiao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o overcome the teaching challenges in the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course, it is essential to proactively change teaching philosophies and models. In the course refor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oriented inquiry teaching model has shown initial effectiveness. Empirical research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oriented inquiry teaching model in the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course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ly enhances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the course. Second, adopting the problem-oriented inquiry teaching model helps to exp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cooperativ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ies.

Key words: Problem-based; Inquiry; Apply effect

基金項目:上海师范大学2022年度本科教学改革一般项目(304-AC9103-22-3680710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青年项目(19YJC740015)。

作者简介:过国娇(1979—),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问题导向探究式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