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生处石家湾

2023-11-16朱永

含笑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石家石笋云海

朱永

一年前我曾经到过这个村子,那时只是路过到山顶去看云海,不知道这个村子叫啥名。今天故地重游,才知道这个村子叫石家湾。当看到新修的红蓝彩色路面、粉红色亮化墙面的房子和圆形的广场时,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里默默问道:“这变化也太快了吧?”

于是,我仔细观察了这个一年前还没有的圆形广场,用脚步丈量了一下,直径有52步长,按我的一步0.75米计算,大约有40米左右。周围的台阶上有盆栽的花草点缀,园内用灰白色石块铺垫,干净整洁。石家湾有42户人家182人,距县城20公里,为了打造乡村旅游,现在建了两个集中养殖场,路面进行了扩宽改造,房子统一亮化。下步准备把石家湾打造成花海、竹海、草海、云海,开展星空露云游,动员村民利用自家的房子开展农家乐、民宿、烧烤等项目,增加村民收入,把石家湾打造成AAA级景区。

2022年以来,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麻栗镇抢抓机遇,聚焦石家湾村丰富生态资源,积极向上爭取资金,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外交部援建资金、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等2300万元,制定3年项目建设规划,石家湾村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村庄共改造提升道路4公里、饮水管网2500米,新建了1个490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有70个停车位的2个停车场、10个观景台、3个观景塔和1个5G基站,各类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结合绿美建设,统一规划改造村庄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引进项目发展了万寿菊、油菜花、佛手瓜、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推动村民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石家湾是个神奇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云海。从石家湾对面的山上、县城或者麻栗坡至天保口岸的二级路上,向石家湾远远望去,石家湾经常是云雾缭绕,白云飘浮,山高坡陡,房屋时隐时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仿佛就是为石家湾写的。如果把生活在石家湾的人家,比喻成天上人间,也说得过去。因为从石家湾山顶看云海,石家湾被一片茫茫云海笼罩,飘浮漫游的云海下面,不知道是山峰还是沟壑,让人琢磨不透。山峰实景和云海虚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在山顶露营,踢球娱乐、放牧耕种、观看星空、品尝烤茶、吃点烧烤、喝点小酒……仿佛就像是生活在天上一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祥和。石家湾就是这样神奇,云海笼罩时在天上,万里无云时在人间。

由于这次是带着任务而来,我们就近找了一户人家采访。村民叫石德柱,48岁,现在家里就他和一个9岁的女儿,早些年石德柱曾经到过昆明、文山、麻栗坡县城等地打工,赚得些钱后回家创业,煮过酒,卖过烧烤。这几年看到村里的变化,上山看云海的游客越来越多,他贷款30多万元,对自建房进行改扩建,现有6个标间,3个单间,今年4月开始营业,已初见成效。

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回答说:“我们要是少数民族村寨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在广场表演民族歌舞,吸引游客了,可惜我们是汉族,没有民族歌舞表演。”

看着他无奈的样子,我安慰他说:“你们村寨发展乡村旅游刚起步,可以借鉴其他的地方,晚上利用广场开发夜市,游客观看云海后天快黑了,如果有烧烤吸引游客留下来也不错啊,住宿的游客就会多一些。”

他听我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吭声看着我。我继续说道:“发展旅游有个过程,要一步一步来,你看普者黑,发展旅游20多年了,才到今天这个程度,最初发展的时候,跟你们现在差不多。”

我曾经从事过旅游工作,建议到他家的楼上看看。我们一起来的人都同意我的建议,不约而同地说:“好”。在主人家的带领下,登上二楼我就看到一个露天观景台,觉得位置不错,刚好可以看到对面的云海。

接着我们又看了带卫生间的房间,虽然被子没有宾馆铺的规范,但干净卫生,作为民宿还是不错的。我问道:“今年接待游客了吗?”

“已经接待了第一批游客了”。石德柱告诉我们说,从他的语气中听得出来,他对发展乡村旅游还是挺有信心的。

从楼上下来后,对餐饮、住宿、收费等又进行了交流,我自认为了解得差不多了,就打了一个招呼上卫生间。通过实地查看感觉卫生间还不错,里里外外打扫得比较干净。出来后我又打量一番,发现男左女右的指示牌做得很漂亮,背景居然是一幅美丽的晚霞云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4年前第一次看到晚霞的往事。

记得那是2019年农历冬月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位女同学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说:她大哥大嫂从昆明下来,明天准备到麻栗坡看云海,请我当向导,晚饭由一位男同学安排在茨竹坝吃,问我有没有时间?那几天我正好没有什么事,就爽快地答道:“有时间,我一定把你大哥大嫂接待好。”

第二天接到女同学的大哥大嫂后,我向他们简单介绍了旅游线路:“我们今天去看云海时间还早,我先带你们去下金厂看阴阳洞、云岭原始森林,吃了晚饭后再去看云海,那个时候正好是看云海的最佳时间”。

女同学的大哥大嫂接受了我的建议,开着他们的轿车前往下金厂方向驶去。路上通过沟通我才知道,原来女同学的大哥是在麻栗坡高中毕业后离开的,当过知青、工人、厂领导,现在已经退休,定居昆明。下来之前,听说茨竹坝云海很漂亮,这次是专门下来看云海的。

了解情况后,我们边聊天边说笑,大概40分钟左右就到下金厂乡阴阳洞景点,洞前有一个亭子,下车后,我们沿着石梯来到阴阳洞洞口,一股稍带热气的暖风由洞内吹出,在感受了阴阳洞的暖风后,夫妻俩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洞里吹出的风像空调吹的一样。

我对他们说:“阴阳洞其实就是夏天吹冷风,冬天吹热风”。他们听了颇感神奇,对大自然又多了一份敬畏。

我们继续往前行,到了云岭原始森林,我对他们说:“这里就是原始森林,你们看,森林长得多茂密啊!下去感受一下天然氧吧,吸收负氧离子”。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呼吸了大量的新鲜空气,人也精神了许多。

就这样,我们一路走一路玩一路看风景,饿了吃点带去的干粮,累了休息一会儿再走,停停走走,到了茨竹坝差不多快到下午三点半钟了。就在我们想找一个地方停车时,老家在茨竹坝李家弯的男同学打电话来说:让我们在茨竹坝街等他,他带我们去亲戚家吃杀猪饭。

大约过了10多分钟,男同学的车就到了,下车与我们见面后,就说:“今天是到我舅舅家吃杀猪饭,你们跟着我的车走就是了。”

在这位男同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户村民家,一头刮了毛洗干净的猪,早已砍成数块堆放在大簸箕里,厨房里正散发出阵阵肉香味。下去4点左右,四五张桌子摆满了饭菜,因为吃了晚饭后要去看云海,我们谢绝了主人家的饮酒邀请,匆匆忙忙吃饱饭后,告别了主人家,就驱车往石家湾山顶奔去,到了山顶刚好5点钟。

今天运气不错,远方云海层层叠起,随风逐流,山峰时隐时现。中间一部分的云海,波涛汹涌,起伏不断。近处的云雾飘忽不定,时而下沉,时而上浮,在我们脚下来回晃动。此时看着面前的云海,就像是孙悟空腾云驾雾的一样,茫茫云海就在脚下,非常惬意。随着太阳光的西落,霞光万丈,五彩缤纷的晚霞浮现在眼前。

我是一边拍照一边欣赏,圆圆的太阳由橙色逐渐变成黄色、白色,中间的部分非常耀眼,就像是火炉里的炭火烧到白热化一样;周围由淡黄色逐渐过得到黄色、橙色、红色,在浅蓝色背景的衬托下,甚是好看;加之山脉、云海明暗变化,一幅层次分明、霞光照耀的晚霞云海图美丽无比,难得一见。太阳则由大逐渐变小,光线由强变弱,慢慢消失在茫茫云海的远山背后。能看到这么美丽晚霞的演变,真是可遇不可求,不禁让我想起李商隐的两句诗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仿佛这两句诗就是为眼前的晚霞写的,非常贴切,似乎再以找不到恰当的文字来描述了。随着光线的逐渐暗淡,这样美丽的景观大约持续七八分钟就消失了。我心有些不甘,感觉到美好的时光过得太快了,怎么这样短暂啊!我突然来了灵感,美丽晚霞还可以再加上一句:时间太短暂。连起来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间太短暂。不知我这样加了一句话是否恰当,但我看到的晚霞确实如此。

欣赏到美丽的晚霞后,我们也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山顶,打道回府。

告别了石德柱一家,我们的车子行走在石家湾前往茨竹坝街的路上,刚出村寨,只见公路两旁的万寿菊已经开放,花瓣还比较小,还不是盛开的时候,估计再过一个月就盛开了,不过花海的雏形已经显现出来。

道路蜿蜒起伏,由石家湾到石笋村大约10公里。石笋村委会是麻栗镇唯一的一个边沿村委会,当我下车后,村委会大门两边挂的竖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右边用红色书写的是“中国共产党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村石笋支部委员会”,而左边用黑色书写的是“麻栗镇争创‘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指挥中心”,看到这块牌子,我脑子快速运转,原来疫情期间,麻栗镇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就在石笋村啊。再往两边扩展观看,右边是“以铁血意志守牢国之边境,全力争创‘强边固防示范村’”宣传内容和“茨竹坝村委会石笋村小组网格化示意图”,示意图标明了县级、镇级、村级各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左边是“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宣传内容。在疫情期间就听说麻栗镇组建了35支“老山先锋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力打造麻栗镇强边固防2.0版,形成了“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今天见了,果然名不虚传。再看两侧是村规民约:“请党放心、强边有我”相关条款和幸福都是奮斗出来的建设前后文字、图片对比介绍,文字总结得很好,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战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哨点变庭院、农民变股民、一线变前线、荒山变密林”。

看了这些内容,大大激发了我想进一步采访的心情。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后,就继续往村里走去,前面一个场地的标志性建筑又把我吸引住了,右边是红色底座支撑的一本敞开书的造型,上面书写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圣神国土”和国旗、华表、人物图案;左边是黑色底座支撑的红色中国地图,地图用黄色直线把北京与291连接起来,在地图的左下侧黑底座上用白色书写“这里是石笋291距离首都北京2921公里”。2921是什么?这个答案直到我后来看到界碑才知道,这是后话。

我顺着前方看去,一排整齐的房屋映入眼帘,房屋背后山顶上是依山而建的铁丝网,近处有3个老大妈坐在一户人家的门前聊天,我们几个人走上前去与她们打招呼,以拉家常的形式对她们进行采访,她们的年龄分别是张厚珍75岁、黄秀凤66岁、田维琼76岁,她们告诉我们说:她们都是2019年从猪厂搬迁过来的移民,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她们主要是在家里带孙子或孙女。疫情以前,做点小生意,卖米线一天有1000多元的毛收入。疫情期间,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回来守边巡防,就连她们老人都去参加巡边。现在疫情解封了,她们希望互市点尽快开放。

告别了3位老大妈,接着我们一路向前行,我观察了一下,路面干净卫生,路边有树木挖空填土栽的兰花、石斛等美化,在一块空地上还有健身器材,墙上画有人物、标语等装饰,电杆上还安有摄像头,这些设备几乎与县城差不多。

“石笋有27户108人,是由距这里5公里的猪厂迁来的,现在石笋共有65户261人。这样的边境幸福村寨,全省有30个,石笋只是30个边境幸福村之一。”胥义聪边走边介绍说。

到了联防所,挂着的蓝底白字牌子是这样写的“麻栗坡县麻栗镇291附1号界碑联防所”。联防所有3个房间,所里有7个人,所长是在职人员担任,其余的6个都是合同制人员。这是疫情期间组建起来的联防队伍,现在虽然疫情解封了,但仍然还肩负着巡边守卡的任务。

从联防所出来,隔壁就是边民互市点,在互市点入口处旁边还有一块骷髅警示牌,说明警示牌外面还有地雷或者曾经埋过地雷。这个互市点是2022年修建好的,4面用围栏围住。

疫情前我曾经到过这里赶集,原来的互市点是一条街,两边互通,中国这边有3个高、宽、厚约1.4米×0.5米×0.5米方形水泥柱间隔隔离,禁止车辆通行,人从刚好够一个人的空隙中穿过;越南那边没有隔离物,人车都可以通过,畅通无阻。到了赶集的那天,边民自然从附近的村寨云集到这里,小商贩早早地摆好摊位,中国这边的商贩有卖百货的、有卖牛汤锅的、有卖快餐的、有卖米线的,还有卖烧烤的等等;越南那边的主要以卖土特产品较多,比如草药、蜂子、柠檬、汤锅等,品种没有中国这边卖的多。麻栗坡县城的居民也会驱车前往赶集,赶集人数大约有几千人,还是比较热闹的,赶集日是星期六。

疫情期间我就没有来过,今天看到新修的互市点,我有些惊讶,原来的街道已不存在,看到的是上锁的钢筋大门和里面的封闭房屋,门楣写的是“石笋集贸市场”,右边是“开放活边助推乡村振兴”,左边是“边防稳固促进市场繁荣”。钢筋大门高大约3米,宽大约4米,与旧市场比起来,宽敞规范,已不再限制车辆通过。

进入市场,走到与越南交界的地方,看到界碑上的291时,我才明白“这里是石笋291距离首都北京2921公里”这句话里的291,原来是指291界碑距离首都北京有2921公里。

我扫了一眼对面越南的集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边防派出所还是老样子,由于集市还没有开通,显得冷冷清清。

杨云彪老师是第一次来到石笋集市,看到界碑觉得新奇,站到界碑旁,右手扶着界碑摆好姿势,请王正委用相机给他拍了一张与界碑的合影。

回到我们这边的集市里,我打量了一下市场里房屋建筑,有2排联排人字形房屋,卷帘门关闭,中间是一条通道。靠近左边的山体脚下,竖立一块长方形草绿色横屏,上面的党旗格外引人注目,党旗两边用红色书写“扎根边疆、心向中央。”靠外一点的围栏上书写的是“疫情终将过去,边境从此不同”。

从集贸市场回来,已是中午,午餐订在石笋“爱国大饭店”,此刻,正是就餐时间,我还没有到饭桌边,就闻到一股土鸡散发出来的香味。凭我的经验,这顿饭一定好吃,我没有急着添饭吃,而是先盛一碗鸡汤喝,边吹边喝,慢慢品尝,鸡汤果然好喝。土鸡在城里不容易买到,即使买到,烹调出来也没有今天这碗汤好喝,这是我的感觉。

吃饱喝足后,我们一刻也没有停,爱国大饭店的老板成了我们的采访对象,老板黄成亮告诉我们,他原來是文山某知名酒店的总厨师,曾获得过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云南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2020年从酒店出来回家创业,现在每月收入还不错。

借采访小憩时机,我顺便打量了他家屋里,正门左侧是一个学法普法的宣传平台,桌面上放有法律宣传资料和其他的宣传品。看来“爱国大饭店”这块牌子不是随便挂的,充分说明主人确实有爱国情怀,有普及法律意识和引领边民带头致富的思想。他摆放这些宣传品,我的理解就是,要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群众到饭店就餐的机会,通过翻阅宣传资料,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强边固防政策,在阅读中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实现“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奋斗目标。

在爱国大饭店斜对面,是一个人字形木架搭建的协商议事亭,正中央是一面党旗和入党誓词。黄成亮介绍说:“每年七一建党节,经常有外地的党支部到这里打卡,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七一建党活动。”经他介绍,我才注意到右边的一块竖牌上写着: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点。

通过实地查看和采访,我才发现,石笋村大有作为,不仅是“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示范点,而且还是“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点”。这次采访不虚此行,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建设边境幸福村的意义和实现“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目的,边境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大书特书。

离开石笋时,我在心里暗暗说道:“再见了,石笋!等边民互市点重新开放后,我还会再来的。”

猜你喜欢

石家石笋云海
他到底是谁
藏在云海里的梦
这个假期你去哪儿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中晚唐赏石家张祜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Secret that Cannot be Told
石笋功
石家泉水彩作品
游石笋山(外一首)
客鸟尾石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