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美田湾

2023-11-16刘永松

含笑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田湾坝子大字

田湾村,是马关县小坝子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委会,曾是小坝子最贫穷的村,后来变成了最富裕的村,这么复杂、丰富的历史和蜕变可以从村民们把“毛主席万岁”刻在高山顶再把“共产党万岁”嵌在村口这两件事中引出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

把“毛主席万岁”刻在高山顶

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祸害田湾村的土匪终于被解放军剿灭,田湾得以全面解放。田湾村村民的感激感恩之情无以言表。当时的村支书便想出一个主意,把“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刻在趾男山顶,一来对毛主席让大家过上安定的生活表示感谢,二来是宣示主权,对藏匿流窜在中越边境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匪以及妄图侵略中国的列强等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村民们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说干就干,很快,村民们就在趾男山顶用石头砌成“毛主席”3个字,用白泥土砌成“万岁”2个字,每个字长7.2米、宽8.6米,总长36米。

饱受战乱之苦的田湾村民深知和平的重要,更加懂得守卫国土的重要。因而,每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田湾村民都会自发组织队伍从山脚抬白泥土到山顶加护字体,除草清扫,举行卫国守边宣誓活动。宣誓活动非常的盛大庄严,村民们面对“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整齐地排成一排,举着国旗、党旗,激情昂扬的大声宣誓: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蓝天。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疆土。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河水。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草木。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鸟兽。

我们是国家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守好祖国的人民。

他们用汉语宣誓一遍,又用苗语宣誓一遍。宣誓时,他们的眼睛里涌满了热泪。从解放至今,已经举行了70次护边宣誓活动,而且会代代相传。守护祖国的每一寸疆土,这是他们融入血液的誓言。

把“共产党万岁”嵌在村口

田湾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又面临新的困境:贫穷和落后,他们村成了小坝子镇最贫穷的一个村。贫穷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提起田湾,其他村的老人就直摇头,说有女儿坚决不能嫁到田湾村。有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好不容易和外村的姑娘谈上恋爱,但到结婚时,女方还是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作罢,很多人还戏谑,“可以和田湾村的漂亮小伙谈恋爱,但是只谈恋爱不结婚。”

田湾村委会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改革开放前,这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存条件恶劣,村民长期难以实现温饱,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鸡、草果等自然经济,村民生活困难,是全州有名的缺粮口袋队。到1980年土地分到家家户户后,田湾村通过三四年的努力,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田地里生产的粮食已经吃不完,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那时田湾村的村民还没有生态保护意识,靠山吃山,山上的树几乎被砍伐完,成了光秃秃的大山包。冬天,一阵大风,到处黄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很快,生态被破坏之后就发生了严重的灾害。1984年4月13日,由于连续下了几场暴雨,山体开始滑坡,洪水裹挟着泥沙、石头向田地、村庄滚滚而去,气势汹汹,一些房屋被毁,所有的良田、庄稼全部被毁坏殆尽,村子里的一名去放牧的小伙子和他的马被洪水冲走,生死未卜,杳无音讯。

1987年5月,马关县委针对田湾村的情况提出了“要让山头戴帽子、山腰系裙子、山脚照镜子”的生态治理措施,带领村民们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村民们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笔者于2023年8月去到田湾村时,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路上还开满了鲜花,让人心旷神怡。同时田湾村党支部也提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定了田湾“以粮定居、以林促路、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思路,并组织村民培育杉树苗,开展杂交水稻和旱育稀植培训,短短两年间,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变化,对解放思想有了切身体会。

但就在一切向着幸福前进时,1979-1989年又爆发了边境冲突。身处边境的田湾村又成了最主要的战场,而且这一场战争比起之前的更加残酷、历时更长,将近十年炮火硝烟的战争,田湾村民家家都参与,死伤了无数村民。战火弥漫的村庄,安宁成了一种奢望,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得参与战争。青壮年组成民兵,一天24小时进行巡逻以及情报收集,其他村民进行物资运送、伤员救治。一天,负责侦查的三个村民被敌人发现,并用冲锋枪对他们进行扫射,导致一名38岁的村民牺牲,一村民腿部中弹,村民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把遗体抢回来,全村人含着热泪为牺牲了的村民举行了简单的葬礼后又加入了战斗。一个又一个村民牺牲了,他们还来不及擦去热泪,又得奔赴战场,只有把列强赶出中国,他们的生活才能恢复平静。

原本就贫穷落后的田湾村在将近十年的边境冲突后,生产生活遭到了重创,贫穷显得更加突兀,成了全国最贫困的村镇之一,在最贫困的村镇中田湾村又成了最贫穷的村。

田湾村是小坝子镇最偏远的一个村,离小坝子镇政府18.5公里。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陡难出行,许多老人终其一生没出过田湾。田湾村民要到镇子上去看病、赶集都异常艰难。那时从田湾村走到小坝子镇要走三四个小时。因此,很多村民生病了也很难到小坝子卫生院就医,小病只有靠土方子来解决,大病只能靠熬和拖。有的实在没办法,只好用迷信活动进行治病。但小病还可以,病情严重一点的,往往因为抢救不及时而丧失了生命。田湾村老支书熊定福说,从他当支书那年开始,他曾亲眼看见田湾村前前后后有20多个人由于生病抢救不及时丧失生命。至今他还记得抢救病人的那一幕幕,村民们用担架抬着病人一路朝着小坝子卫生院跑去,山路崎岖,抬担架的人跌跌撞撞,全身都是汗水也不敢休息片刻,擔架上的病人更是被颠簸得痛苦不堪。这是和死神在赛跑,谁都不敢懈怠。然而,等那些抬着担架的人气喘吁吁跑到卫生院时,被颠簸了四五个小时的病人还是由于抢救不及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时眼睛还痛苦地睁得老大。而很多病人,则是还没有被送到卫生院就已经咽气。一个个亲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了,村民们的眼泪都流不出来了。他们盼望着,什么时候能通路就好了,再也不会有人因为抢救不及时离开人世了。

田湾村民的反映很快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很快,政府给田湾村民按人头,每户每人发1000元的补助。村支书和村民商量后决定不把这每户每人的1000元发放到个人手上,由村委会把资金集中起来修路。这一决定,终于让田湾村在2015年实现了村村通路的梦想。

路通了,意味着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被打开,田湾村民可以任意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随之他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也解放了。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规划。田湾村民根据本地的土壤情况,选择栽砂仁、栽草果、栽香蕉、养猪,慢慢的,家家户户摆脱了贫困,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田湾村委会干部也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视野的开阔,文化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发展和领导群众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不断实践、调研,发现能迅速致富的产业就带着村民一起干。短短几年,全村委会种植香蕉8000余亩、砂仁7600余亩、杉树3200余亩、草果800余亩,尤其是张家湾、田湾、半坡三个村小组成为全镇最富的村,人均纯收入达12300元,从小坝子最貧穷的村,变成了富裕村,守边兴边强边富边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2020年,田湾村委会张家湾村作为全县第一个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

半坡村村民侯自英说:“我家种了十多亩砂仁,去年收入10万多一点,前两天刚去提了一辆16万多的新车,生活比过去好太多了。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侯自英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和自豪。

古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饱受战乱、瘟疫、极度贫穷的田湾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更是懂得感恩。是共产党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心怀感恩之情,但又无以言表。村民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几宿后有了新的想法。70年前先辈们为了感谢毛主席让他们过上了没有战争的安宁生活,在趾男山顶端砌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每年都要去进行宣誓。现在为了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好日子,把“共产党万岁”砌在墙上,让子子孙孙要永远记住共产党,听共产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通过商量后,田湾村民决定把“共产党万岁”这五个大字砌在村口路边的山上,作为他们村的标识,更是把他们对共产党的拳拳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体现田湾村民的团结,田湾村委会的六个自然村,一个村负责砌一个字,还有一个村负责在“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对面用茅草、树干建起了一个风雨亭,方面大家停歇瞻仰。

走到田湾村口,就会被蓝天、白云、绿树环绕的茅草亭吸引,仿佛进入了深山大师隐居之所。那挺立高山路边的亭子,也充满了诗意,让人忍不住想起“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读着诗,就会不自觉地坐到亭子中去。坐到亭子中,对面就是鲜红的五个大字“共产党万岁”,心情不由得激动起来,听着田湾村老支书熊定福讲解着田湾村为什么要在此砌这五个大字,讲解田湾村的历史,我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砌这五个大字时的感恩、激动之情。

【作者简介】 刘永松,笔名寒冰,云南大理鹤庆人,白族,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人生坐标》《牧鹤的女人》,小说集《大学·拾梦》,专著《晓雪评传》,在《文艺报》《中华文学》《边疆文学》《山东文学》《啄木鸟》《知音》《云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有小说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白族卷》,小说作品被《百家》等选刊选载。曾获云南公安文学一等奖、中国·文狐网大奖赛短篇小说三等奖、中华文学第二届吟诵会诗歌优秀奖。短篇小说《大学班主任》荣获《中华文学》2015年年度小说奖。曾当过记者、编辑,现为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田湾坝子大字
食药兼用野坝子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降狗记
几株月季
八个大字
田湾核电7、8号机组首台预引入设备顺利就位
田湾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张珖隶书“安乐泉”三大字碑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