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警示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3-11-15王丹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现实情况高校管理实践策略

摘  要:在高校的全程育人过程中,预防腐败的内容必不可少。结合高校党委及纪委的力量,在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能够有效满足该项教育需求。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贯彻落实具体的育人目标,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文章聚焦高等学校开展的廉政警示教育,通过结合吉林大学图书馆的实际工作,立足吉林大学的红色历史,探索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警示教育;现实情况;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053-04

反腐倡廉是社会必须要预防、面对、治理的重要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作为培育优秀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积极与社会发展相联系。高等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警示教育,能够促使广大学生及教师员工提高自身的廉政认知水平,有效杜绝“象牙塔”里腐败问题的发生,并通过大学廉政育人功能的发挥,影响整个社会的廉政生态。基于此,吉林大学图书馆纪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拓展基层纪委警示教育内容及形式,以期在实践应用中为提升警示教育成效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一、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的现有问题

(一)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从各高校开展警示教育的现状来看,基层纪委开始警示教育时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以吉林大学为例,各院级党组织都已经认识到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在结合学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很多院级党组织在工作部署上存在较大随意性,没有制度化规定,在院级党组织开展的党性教育中,很少见到廉政警示教育的身影。有些仅仅是在人员出现问题以后才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缺乏经常性。个别人员出现问題时,会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开展警示教育时遮遮掩掩,起不到该有的教育与震慑作用。个别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抱有“看戏”心态,不能把自己很好地摆进去,甚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导致高校基层纪委的警示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并需要从人员自身出发,以提高个人的重视程度为主,逐步加强日常的警示教育参与。

(二)教育内容不够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各层次党员(教师、学生、员工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理想信念、爱国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容为主,取得了较为实质性的成效,但其中普遍缺乏廉政警示教育的内容,示范性较多,但警示性很少,大大影响了受教育者对廉政观念以及廉政意识的思想和认知。从目前阶段来说,实践方面的警示教育工作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较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低,几乎都以普遍性的内容为主,忽视了教育内容与时事的结合,也同样没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特点,并融合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法治意识等多项内容进行研究、规划与编制。

(三)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诸多教育工作的方式趋于多元化以及创新性,能够以具体的管理建设为保证,真正在提出整体方案设计和规划的同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但相对来说,高校廉政教育工作的突破与创新方面力度不大,在应用教学形式时,大多通过单方面的知识输送,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交互过程。特别是由于院系基层纪委工作大多是兼职人员担任,他们对警示教育工作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升,有时会急于完成自己的教育任务,所以习惯采用“灌输式”或“放养式”的方式,让受教育者结合案例材料以及视频短片来学习相关内容。而这种做法,则容易降低警示教育的教学成效,很难在警示课堂中受到更多启发,以至于逐步在无形之中造成廉政警示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影响警示教育工作的现实效果。

二、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对校园政治生态的积极作用

从具体分类中来看,警示教育属于行政道德教育的行列,能够在日常的教育与指导中,对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质以及正确行为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阶段,廉政警示教育也是一种权力价值观的教育,能够真正以廉政为内容,发挥其政治性、基础性以及创新性的要求,经过大量实践,表明廉政警示教育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基层纪委的警示教育工作受众群体包括本级党组织的学生、教师及员工。同时,学校中的党风建设也离不开警示教育的内容,需要积极关注师生的发展动向,在积极培育其自律意识的同时,展现高校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价值性[2]。

第一,警示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满足党风建设的要求,并通过丰富现有的教育手段,在结合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向广大师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具体的教学规划,并借助实际的案例,提高警示教育的实施效果。以逐步达到预防在先,从思想源头上避免腐败的预期目标。

第二,在高校开展警示教育工作,针对较多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判断,以通过聚焦各环节部门的职能责任,在提出明确观点的同时,健全当前的教学规划,由此可以逐步发挥警示教育的现实作用,并真正在权力运行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当中,有效解决并消除高校内部的腐败现象,以打造纯洁的教育环境,促进高校师生的正向发展。

第三,高校作为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与义务。而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则能够真正提高广大师生对廉政文化的正确认识,可以使其明确处理相关的腐败行为,并能够在今后的就业当中“独善其身”。由此可以培养优秀的人才,努力为构建纯洁、和谐、稳定的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同时,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新时期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开展针对学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高校基层纪委对大学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要,是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向上的健康人格的必经途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正确价值观念,使其在未来的岗位工作当中严格践行自我要求,并始终坚持廉洁自律,努力从自身做起,实现和谐社会的创新建设。加强大学生廉政警示教育能够在新时期形势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基于多样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弘扬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激励新一代社会成员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现实阶段的研究过程当中,高校基层纪委必须要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对警示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明确认知,以了解现有的具体功能,真正关注廉政警示教育的激励作用,能够从精神和能力多个方面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由此帮助师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选择,真正在自我约束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廉政警示教育的基本目的。基于此,高校基层纪委在开展警示教育时,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红色资源以及文化基因阐述警示教育的发展根源以及现实条件,联合学校的广大师生共同研究并探讨警示教育的构成要素,从而形成一股合力,真正在全体师生的参与下创新警示教育工作。

(一)正确处理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的关系

在高校开展警示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对广大师生提供明确的引导作用,通过正确处理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宣传高尚的精神品质,提出明确的指导建议。以逐步在实际的教育当中,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并通过宣传正面的榜样典型,让师生产生清楚的界定,从而为之不断努力。基于此,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警示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兼顾示范教育的关键,切实以融合多元教育因素为主,在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同时,满足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的基本要求,以打造完善的教育空间,促使师生可以形成明确的认知,并深刻了解廉政警示教育的重要价值[3]。

(二)正确处理警示教育“量”和“精”的关系

日常的警示教育需要关注教育本身的实践效果,在结合具体案例和典型问题的同时,积极以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为例,对广大师生开展警示教育,从而切实通过共同的讨论和分析,对实际案例进行全方位的界定,由此,结合案件当中的具体情况,逐步展现警示教育的实施效果。基于此,高校基层纪委在开展警示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正确处理警示教育的数量以及精准度,积极挑选与日常学习以及工作生活相关的案例,以融合高质量的教育要求,通过吸引师生的关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以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从而实现警示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正确处理统一组织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警示教育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可以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能够在积极发挥教育单位主动性的过程当中,真正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师生发展现状的同时,积极调整警示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通过提出清晰地指导建议和组织规划,真正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并逐步满足高校师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高校警示教育的开展方式可以逐渐趋于多元化,一方面通过学校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开展全体师生的系统学习。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方式,让师生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搜索相关的资源,以开展自主创新的警示学习,如此便于创新现有的教育空间,并真正在完善的学习当中,正确处理统一组织和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以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展现警示教育的现实意义。

四、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的网络资源和现实资源

以吉林大学为例,作为蕴含丰富红色资源与文化的大学,其深具红色基因与历史底蕴,在学校“又红又专”的发展史当中,拥有诸多红色资源,得以发掘和利用。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丰富的红色经典馆藏和古籍馆藏,都可以给优秀廉政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而在开展警示教育的工作中,图书馆纪委也能够基于学校和图书馆现有的特色资源条件,开展多元化的警示教育活动,并通过融合校史发展等多项内容,真正聚焦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现极大地丰富底蕴。而广大师生员工也可以身临其境了解吉林大学的丰富廉政文化,并以此引导树立正确认知,有效提高现有的警示教育亲和力以及针对性。

除此之外,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也可以积极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源内容,能够真正提高现有的教育效率,并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内容进行阐述,能够充分融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并进一步丰富警示教育内容建设以及促进作用。基于此,可以使得广大教职工与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当中明确行为规范,以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步增强政治认知,用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培养并体现教育工作的未来趋向,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以及发展规划[4]。

五、高校基层纪委开展警示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一)积极融合先进的理论思想

高校目前开展廉政教育的要求以及目标,需要依据先进的理论指导,在高校基层纪委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时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需要积极融合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的头脑,促使受众群体全面掌握当前的理论成果,并通过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聚焦多方面力量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引领高校廉政警示教育的创新发展。而在此过程中,高校基层纪委应当注重引导师生的价值判断,以鲜明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确保师生发展的内在秩序,由此建立个人發展与思想观念的内在联系,不断在开展系统教学过程当中,提高院系师生的廉政意识,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牢固的价值观念[5]。

(二)列举典型的反面案例

在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切实关注典型案例对高校师生带来的具体影响,分别融合诸多教师在工作当中的政治问题、职业问题以及学术问题,利用较多可以接触到的案例,在充分运用相关教育材料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案件和事例,增强教育效果,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观点,并通过提出明确的案例阐述,结合实际的分析与受众群体,共同对案例本身的内容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层次的阐述,以此积极倾听师生的想法和意见,并通过具体的分析,使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体现反面案例的教学作用,便于创新现有的教学工作,并进一步提高高校警示教育的实际作用,使受教育者在当前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

(三)积极开展多元的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当前开展高校廉政警示教育的重要核心,高校基层纪委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设备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从而实现高校、政府与社会的多方联合,积极创造健康的廉政文化氛围,并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方式,将网络平台发展成为高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的重要平台,由此开设相关的专栏传播廉政知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在当前警示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影响以及基本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基层纪委还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及多次重要会议中的讲话,及时更新警示教育的内容,以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时事,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

(四)积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吉林大学图书馆纪委积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凝聚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支撑,采取教育培训大会、主题教育讲座以及专项学习会议等形式开展工作,挖掘当地相关的红色文化以及廉政文化基地,以通过结合校内外资源的方式,打造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激发师生对警示教育以及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并由此积极推进教育延伸,通过探索构建完善的教学形式,便于创新现有的警示教育方案,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关的表彰活动,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较好的教职工或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吸引更多人员的关注,并促使师生重视系统的廉政警示教育,切实参与活动中,并逐步结合学校的要求,不断在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时期,各领域的深化改革,使得我国的发展水平进入新的高度,作为培养当代青年人才的重要场所,吉林大学基层纪委能够基于自身的红色历史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通过明确警示教育的根本目标,积极加强高校基层警示教育,使其发挥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作用,并有效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同时由此提高教职工与学生的廉政意识,不断加强高校廉政事业的建设力度,促进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杜嘉庆,于成文,赵立英. 警示教育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思考与實践[J]. 科教导刊,2021(14):101-103.

[2] 颜奇英. 高校开展警示教育的要素构成与实践路向[J]. 法制博览,2020(08):41-42+45.

[3] 赵峰峰. 新形势下高校学业警示教育探析——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J]. 新校园(上旬),2017(07):7-8.

[4] 杜伟. 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的若干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2017(01):112-114.

[5] 孙悦,龙太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J]. 领导科学论坛. 2023(08):28-31.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基层纪委警示教育路径探析—以吉林大学图书馆为例”(课题编号2021LZXZY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丹(1980—),女,硕士,吉林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党建研究、纪检监察。

猜你喜欢

现实情况高校管理实践策略
探究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关于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
中国孝文化教育的时代反思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