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研究

2023-11-12顾江辛宪军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融合发展思政教育

顾江 辛宪军

摘  要:随着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以及近几年持续升温的“教师热”,师范生的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帮助师范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提高就业能力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师范生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目前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系、合理设计融合内容以及创新融合发展方式的具体举措,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区域平衡。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教育;融合发展;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35-04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也正在经历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阵痛期”,我国在就业和教育等领域仍存在不少难题[1-4]。作为就业指向性较强的大学生群体,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关联性[5-7]。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师范生的就业教育,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师范生的就业观念,对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减缓应届毕业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和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实困难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思政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的意义

由于师范生具有独特的就业背景,社会对师范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9]。

(一)有助于师范生提升专业发展

加强师范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帮助师范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师范生就能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当师范生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中能结合当今的社会形势与政策做出更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选择时,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引导学生从更高维度的精神层面来思考个人的发展,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来武装学生的头脑,让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与此同时,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可以指导师范生毕业后的教书育人工作和个人专业发展。

(二)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要培养教育下一代人,其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相融合更具有必要性。由于未来职业高度专业化的特性,师范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难以应对。因此,高校需要对师范生就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加以重视,以思想引领师范生的成长发展,用政治提升师范生的就业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师范生就业成功率,帮助师范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区域平衡

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仍存在城市和农村配置不合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配不均匀的情况。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引导教师前往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对解决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基层特岗教师”等。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最重要的后备力量,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的方式,鼓励引导到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对改变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的现状有极大的帮助。

二、思政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观念和就业能力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许多高校在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的探索与尝试[10-11]。

(一)融合发展体系不健全

高校为了保障大学生就业,基本都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且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此外,为了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政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但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中所做出的探索仍然不够。就业课程仅说就业的情况仍是普遍现象,思政教育的融入仍然十分有限。思政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教育评价体系以及体系的闭环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二)融合内容设计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校针对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并尝试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然而,融合内容设计得不够合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设计的内容仍然以数年前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为背景,所融入的思政教育相关理论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导致融合内容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在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开设过程中,存在不区分专业背景和学生特点的情况,融合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教材也存在内容滞后,强调理论性而忽视了实践相关的指导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三)融入方式创新性不足

高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方式仍然有待创新,部分高校做出的尝试还停留于在就业教育相关课程中,仅增设部分形势与政策相关的内容或者开展相关讲座,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仍然浮于表面。一方面,在就业教育中只增加一些思政教育内容难以触及学生思想深處;另一方面,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改变,传统课程教学或专业讲座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的方式创新性不足,对学生思想引领和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三、思政教育融入师范生就业教育的对策

(一)健全发展体系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师范生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这一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必须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而想要发挥思政教育对就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健全融合发展的体系,从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以及体系的闭环管理等多个维度做好保障。

1. 建立融合发展管理机制

由于思政教育相关课程基本由高校的二级学院承担,就业教育的课程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师范生的教育培养计划还要有教师发展中心的参与。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建立融合发展的管理制度,成立相关的教研室和办公室,制定相应的学生培养方案,确定指导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做到权责明晰,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讨教育教学安排等。通过顶层设计搭建融合发展平台,以及多级分工协作完成教育目标的方式,保障融合发展机制的顺畅运行。

2. 健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体系是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需要有一把适合的直尺去测量评价,因而健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非常必要。融合发展体系的评价涉及思政教育以及就业教育,与平时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所不同,需要从多层次多维度去评判。可以从学生理论课程成绩、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观念、学生实际求职情况、毕业生后续追踪调查、学生课堂满意度评价、教师授课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量表,对实际的融合发展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其中,师范生响应“乡村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国家政策号召到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毕业生追踪调查中学生思想政治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应作为重点评价指标,以此评判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

3. 完善体系形成闭环管理

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闭环管理则是融合发展体系的重要保障。建立发展管理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后,需要将教育引导成效形成反馈,进一步地完善融合发展机制,提高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度。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召开专题交流研讨会,结合当前师范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优化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环环相扣,将发展体系逐步完善。

(二)合理设计内容

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容关系到教育实效,具体的内容设计非常重要。针对师范生的专业背景,要着重提高融合内容的时效性,将最新的师范生就业形势融入其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调奉献精神和为人师表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合理选岗,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1. 增强融合内容时效性

就业形势每年都有所变化,并且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形势对其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设计的融合内容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作出相应的改变,要以最新的理论知识来宣传政策以及教育引导学生。这对任课教师和活动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时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才能用最新的视野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人生。总而言之,融合内容关乎学生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注重融合内容的时效性,使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就业形式,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2. 提高融合内容针对性

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还要考虑到学生专业背景以及个体实际情况,从此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师范生的专业背景,融合内容应该要考虑学生未来为人师表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奉献精神教育。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相关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引领性文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以及专业技能情况,因人而异,制定单独的教育引导计划,避免学生出现盲目就业和功利就业的情况。

3. 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教材是承载融合发展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融合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教材的编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可以根据学生学科背景制定不同的融合教育教材。师范生的融合教育教材要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基础上增加笔试,面试以及师范生技能提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有报效祖国之志的同时还要具备报效祖国之能。总之,作为融合教育理论宣讲内容的载体,教材应该具备更高的针对性以及专业性,让学生愿意去看,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三)创新融入方式

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中,理论宣讲是重要环节,但若仅靠理论宣讲收效甚微,因而创新融入方式必不可少。新媒体技术、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参与实践教学是当代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提升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发挥好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效。

1. 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心理健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提升文化育人功能对教育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师范类院校的日常宣传中,应以“大学生西部计划”,“乡村支教”等政策宣传为重点,营造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荣的良好氛围,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此外,就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活动,应侧重于学生求职意向和政治信仰等,着重考量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对有信念有理想的师范生给予表彰与鼓励,树立良好的模范典型,强化思政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升思政育人成效。

2. 发挥网络育人作用

推進教育数字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并且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发挥好网络育人作用对学生就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基层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用鲜活的案例来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定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信念。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线上开展就业能力提升讲座、典型人物事迹分享、就业思政教育小课堂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全体师范生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平台,解决线下活动学生参与度低的难题。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新颖的融合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形成互补,提高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实效。

3. 运用实践育人成效

实践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展,运用好实践育人,能够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提高就业教育的实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现状和参与基层一线工作的重要途径。运用学生亲自实践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让大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当前国家的基层发展方针政策。师范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去欠发达地区参与支教活动,帮助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同时学习基层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业见习以及实习的过程,也可以用去往乡村基层以及参观优秀教育家的纪念馆等方式,利用红色文化熏陶师范生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基层现状,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到祖国基层建设中去。

四、结语

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中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做好师范生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对提升师范生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对解决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健全融合发展体系、合理规划融合内容和创新融合发展方式等多个维度落实具体措施,用理想信念引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才能真正助力师范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王慧,盛忠光. “大思政”视域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以J大学为例[J]. 教育观察,2022,11(34):47-49+67.

[2] 李玉靓.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04):18-20.

[3] 鲍秀娟,尉小珍,朱冬雪,等. 疫情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与解决对策[J]. 中国市场,2022(04):107-108.

[4] 张乐. “最难”毕业季就业形势分析及稳就业对策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1(22):70-72.

[5] 徐红彩.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 06(11):61-64.

[6] 王金龍,邬志辉. 建党百年来我国师范专业优质生源吸引政策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56-164.

[7] 刘佳,方兴. “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与政策改进[J]. 当代青年研究,2021(03):45-51.

[8] 武月红,赵璇,卢玲. 核心素养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科学,2021,12(09):122-123.

[9] 洪晓雪,任丽蓉,邢瑶瑶.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现实问题及突破路径[J]. 大学,2023(03):29-32.

[10] 赵林溪,杨晓芳,何小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及其课程思政改革途径探索——以保山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08-110.

[11] 刘慧聪.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析[J]. 大学,2022(25):185-188.

(荐稿人:王策,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卓越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SJG056);2022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整合资源构建地方师范院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2FYHLX020);2023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委托项目“师范生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探究”(项目编号:JCXM-C-20230520)。

作者简介:顾江(1995—),男,硕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就业教育;辛宪军(1981—),男,硕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融合发展思政教育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