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组织理念:观照班主任职业倦怠“杠杆解”的关键导引

2023-11-07陈栋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职业倦怠

陈栋

[摘要] 基于对学习型组织“系统思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共同学习”在教育中的五项修炼的理解,笔者以解决班主任工作的职业倦怠问题为例,运用管理思维工具“共同悲剧”“成长上限”“富者越富”基模图,分析班主任存在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提出学校制定减负增效、降压助推等措施,班主任个人建立自我调节“心智模式”,团队推进共同学习等“杠杆解”,期望为深入分析和化解中小学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职业倦怠;心智模式;“杠杆解”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这些教育场景令人向往。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我们能否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分析具体问题,找到有效解,创设理想的教育场?笔者以解决班主任工作的职业倦怠问题为例,开展实践探索。

一、学习型组织理念阐述

学习型组织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可以有多层理解。第一层强调学习,即组织要着重学习。第二层强调学习是正在进行的学习、持续的学习、不间断的学习,即组织要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第三层强调团体行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组织,一个正在学习的组织,一个团队合作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紧紧围绕“学习”,建立“学—实践—习—反思”的模式,循环反复,形成良性的螺旋式上升圈,使“学习”成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持续动力。

筆者对学习型组织进行深入思考,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落实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作出以下理解:

1.系统思维。教育中的问题普遍受到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或大或小,始终存在。我们不能仅从表面症状找“问题解”,而是要针对问题所在的整个系统开展整体分析,掌握整个问题的变化形态,从而发现和掌握问题的“根本解”。

2.自我超越。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梳理并深入理解学校和个人的真正愿望,同时集团队、个人的力量,客观地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并制定相应的目标,予以实现和超越。

3.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面或形象。心智模式不仅影响着学校、教师对自身的认识,还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提升。心智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不容易被我们自身发觉,但在教育实践中,心智模式却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审视自身,形成一个不断检视、能反映客观现实的发展模式,有效改变自己固化的心智模式。

4.共同愿景。学校、团队、个人需要建立积极向上的追求目标。学校的发展并非为了学校领导,而是为了学校的整体提升,为了每一位教职工共同努力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5.共同学习。共同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团体的力量。只有团体成员同心协力,突破沟通障碍,运用深度会谈、脑力风暴等各类方法和手段,倡导共同学习,才能实现学习型组织真正的价值。

二、班主任工作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的期望值不断提升,学校面临更多的挑战,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日益增大。

(一)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的迫切性

笔者对上海某区5所高中学校400余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尤以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最为严重。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情绪会严重削弱班级管理工作,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

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工作职业倦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部分学校班主任选聘出现逆转,从教师主动申请转变为被学校强制指派,且指派难度加大,需要层层动员。第二,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工作较为被动。部分班主任机械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既不主动也不创新,只求无过;个别班主任缺乏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更有人将班主任工作简单化为事务性工作,忽视其育人功能。

(二)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

基于对学习型组织“系统思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共同学习”的理解,笔者运用管理思维工具“共同悲剧”“成长上限”“富者越富”基模图,可以分析出班主任存在职业倦怠的以下原因:

1.工作负荷过重——“共同悲剧”模式

调研显示,5所学校中班主任工作时间普遍超过10小时,需要清晨提前到校准备,全天参与班级管理,晚上继续轮流晚自修值班;大多数班主任同时负责学科教学,兼顾教学与管理双重职责;个别学校骨干班主任还负责区域引领示范等诸多工作。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双重负荷,导致班主任身心透支,是职业倦怠的重要成因。

如“共同悲剧”基模图(图1)所示,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教学成效会增加;班主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成效会提升。教导处和德育处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班主任为同时取得成效,只能不断增加投入。但是,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过度透支会导致职业倦怠增加,出现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的工作效率都下降的现象。

2.工作压力过大——“成长上限”模式

在工作负荷重的同时,班主任还面临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多方期望和压力,骨干班主任承担的压力更大。骨干班主任往往能将外界期望转化为工作动力,但也容易被学校和家长“寄予厚望”或当作“救火队长”,负责更多“难管”的班级或承担更多“点石成金”的期望。久而久之,这些班主任感到前所未有的重压,出现消极

情绪。

如“成长上限”基模图(图2)所示,学校各类制度的有力支持、班主任自身的努力、学校和家长适度的要求和期望等有效因素,推动着班主任发展;班主任自身的不断成长,又促进这些有效因素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增强环路。但班主任的发展也会使外界对其期望和压力不断增加,这又对班主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压力超过班主任的承受极限,则会明显地制约班主任的发展。

3.工作创新机会减少——“富者越富”模式

为了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学校常组织年级统一的教育活动,但这也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独特的创新机会。担任班主任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实现价值的重要经历,但是现在统一的主题活动增多,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进行创新的时间被压缩,创新机会减少。部分班主任陷入被动状态,甚至会丧失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如“富者越富”基模图(图3)所示,学校组织年级统一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德育目标,成效明显,于是进一步增加此类活动,挤占班主任自主教育活动时间,弱化了班主任个性化的管理,淡化了班主任管理的创新价值,班主任失去积极性,自主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少。

三、解析职业倦怠问题背后的心智模式

解析班主任职业倦怠现象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对找到有效的对策至关重要。这些深层次原因往往源自问题背后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

(一)“共同悲剧”背后的心智模式

(1)德育处和教导处忽视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仅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认为自己部门的工作是学校最首要的工作,教师要优先承担相关工作。(2)德育处和教导处认为投入时间与成效正相关,因此要求教师加班加点,做好工作。(3)德育处和教导处忽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一约束条件,将该问题的解决归咎于学校而非本部门。(4)德育处和教导处认为,即使自己不督促教师加大对本部门工作的时间投入,教师的时间也会被其他部门占用,因此仅依靠本部门照顾教师是无效的。

(二)“成长上限”背后的心智模式

(1)学校认为,班主任成长越快越好;班主任越努力工作,成长就越快。(2)班主任的成长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努力就可以一直成长。(3)班主任感受到的压力是由社会等大环境造成的,与学校关系不大。(4)家长期望班主任不断带领学生迈上新台阶。

(三)“富者越富”背后的心智模式

(1)学校认为,既然年级统一教育活动成效明显,那么理应增加此类活动。(2)年级统一教育活动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对班主任有益。

四、运用“学习型组织”理念寻找杠杆解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需要系统思考,从整体出发寻找杠杆解。杠杆解是指在实际工作系统中小而专注的行动,如果用对了地方,那么就能够带来重大、持久的改善。调研反映,部分学校试图通过加强班主任的奖励和评优评先来解决问题,但这只能暂时缓解表面症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如“舍本逐末”基模图(图4)所示,班主任工作的疲劳实际没有改变。

为寻找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杠杆解,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应当一起积极应对,落实减负增效、助推班主任工作的一系列综合措施与办法。笔者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议制定如下措施:

(一)学校层面:制定减负增效等综合政策

1.提升班主任的地位

学校通过各种考核激励,提升班主任的地位,并帮助班主任找到各自的准确定位,树立班主任队伍共同成长的愿景。例如,将班主任工作作为全体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师职称申报、晋升、评聘和各项评比中,考虑班主任任职年限等条件,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任职年限长的教师。

2.促进班主任价值认知

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肯定班主任的工作价值,帮助班主任实现对自我价值的准确认识。例如,每学期评选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对获奖的班主任给予表彰和奖励;大力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宣传,营造争当班主任、争做优秀班主任的氛围。

3.提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学校应完善培养机制,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如推荐阅读理论书籍、邀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组织班主任到其他学校交流取经、开展专题研讨等。学校还应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设置副班主任、第二班主任,减轻班主任事务性工作量;同时,给予班主任更大的自主空间,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主任工作更有成效,帮助班主任实现自我超越。

4.突破职业倦怠问题背后的心智模式

学校应要求各个管理部门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协同工作,避免出现上文所描述的心智模式。学校要对班主任进行引导和协助,为班主任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真心照顾和热爱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当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难题时,校领导要和班主任共同面对,一起寻求解决办法,并在需要时保护班主任,为其减压,而不是斥责、批评和推卸责任。

(二)班主任层面:建立自我调节的心智模式

班主任应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形成自我控制、自我反省和突破自我的心智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保持平常心,热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优点,重视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和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个人能力的局限,积极调整原有的心智模式,不断突破自我。

(三)团队层面:推进共同学习,整体提升团队能力

学校应将学习型组织理念引入班主任团队建设中,组建班主任共同体、班级工作组,推进共同学习。同时,学校应加大在班主任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有力支持班主任专业发展,促进班主任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班主任应充分借助团队力量,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当班主任发现自己的职业倦怠问题时,可以借助团队的支持来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更好地解决问题。

研究发现,运用學习型组织理论,借助管理思维工具,可以针对学校的具体问题找出有效的杠杆解。影响班主任工作职业倦怠的因素,既有外在环境方面的,也有班主任个人内在方面的。解决对策同样需要系统思维,既要从学校层面减负增效,也要注重班主任个人层面的心智模式自我调节和团队层面的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张成林,译.中信出版社,2009.

陈 栋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