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溪流”班带班育人策略

2023-11-07张涵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溪流

张涵

[摘要] 面对“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新要求,我始终坚持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确立了积水成“溪”,培养良好习惯;“溪”出伏流,涵养溪流品格;激流勇进,形成内在生长力的三阶发展目标,并通过文化为源,软硬兼施展厚度;活动为导,实践生长提高度;管理为疏,创新形式增深度;协同共进,多方携手拓宽度的四度育人路径,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激发内在生长力,促进自我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 带班育人策略;三阶发展目标;四度育人路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在带班育人的过程中,我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总目标,以学校“让每一位儿童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学习发展,让平常者不平常,让优秀者更优秀”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形成了我的育人理念——唤醒内在生力,涵养溪流品格。小溪流是灵动的、奋进的、向上的,它一路且行且歌,不畏险阻,不舍昼夜,不断汇集,最终涌向浩瀚大海,正如同学生实现远大理想需要自信、顽强、勤奋、团结等良好品格。

一、班情分析

“小溪流”班是我从一年级就开始接手的班级。据了解,班级学生存在“三多三少”的特点:见识多,特长多,个性多;规则意识少,学习习惯少,集体意识少。学生家长存在“三高”的特点:收入高、学历高、要求高。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重点;注重与家长巧妙沟通,将家长的高压力转化为高配合力。

二、班级发展目标

针对班级情况,我确定了班级核心发展目标:涵养溪流品格,以内在生长力促进自我主动发展。围绕核心目标,我制定了小溪流三阶发展目标,层层递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积水成“溪”,培养良好习惯。阶段目标: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了解《中小学生守则》,了解班级规则,能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溪”出伏流,涵养溪流品

格。阶段目标: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意识,能在班干部的引领下进行自治管理,能自信地展示自己,顽强地应对困难,勤奋地学习新知,团结同学和老师。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激流勇进,形成内在生长力。阶段目标: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阶段目标,并主动为之奋斗、拼搏。

三、班级“四度育人”路径

围绕小溪流三阶发展目标,我确立了“四度育人”路径:

(一)文化为源,软硬兼施展厚度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接手班级的第二个学期,我就组织学生和家长集思广益,为班级拟定名称、班风、口号、班规和制作班徽。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对班级建设的各种想法,最终我们确定了班级名称为小溪流班。班风是自信、顽强、勤奋、团结。班徽中间的图案是一只大手牵着一只小手,手的中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寓意着老师和家长这双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如同溪流一般奋勇向前,永不停歇。

与此同时,在班级硬文化建设上,教室内外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是我的教育阵地。例如,門口的班级教育小组展板是我们班级的名片,时刻提醒着学生的言行举止要符合规范;公告栏里张贴着班级岗位表,提醒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都要为班级做贡献。

(二)活动为导,实践生长提高度

学生是在缤纷的活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育人过程中,我充分调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学科融合,开展了三大系列活动。

1.新闻直播间,培育时代责任感

每周一的午会课是我们班的新闻联播时间,学生们会轮流上台分享最近社会上发生的新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跨学科融合,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注重挖掘语文课文中的育人价值,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相融合。我将小学教科书中所有与革命文化有关的内容梳理了出来,每学期举办一次“欣赏经典电影,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例如,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黄继光》这篇课文,我就在班级中举办了一个电影节,与学生一起观看经典电影《上甘岭》,感受革命先辈们不惧牺牲的精神。

3.共读一本书,在阅读中提升品格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使人精神丰富,胸襟更为开阔,目光更为远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每学期我都会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如《风之王》《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并开展绘制思维导图、创作人物名片等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分享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信、顽强、坚韧的良好品格。

(三)管理为疏,创新形式增深度

康德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成为一个自由之人。而自由的积极意义就是自律。在班级管理中,我通过实施五步管理法,让学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1.巧用绘本,强化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我利用午会课的时间和学生共读绘本《11只猫进袋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领学生读了很多有趣的绘本,如《这是规定》系列绘本、《儿童好品德》系列、《图书馆狮子》等。

2.创意奖惩,强化正向行为

表扬和奖励是强化学生正向行为的一个绝佳方式。学生天性喜欢新鲜感,我想出各种新颖的奖励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比较喜欢练字和做手工,我就把我的书法作品、手工作品作为奖励。一位得到我一幅书法作品的学生妈妈向我反馈,学生回到家后对我的作品爱不释手,说以后他的字要写得和老师一样好。这样独特的奖励既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又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私人订制,爱的独特仪式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就能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亲近与信赖。生活需要仪式感,学生的生日、本命年,新一年的开始这些重要的时刻,我都会给学生准备私人订制的惊喜。

一年暑假,我在班级向学生征集班级吉祥物。通过投票,圆圆和梦梦成功当选。趁着假期,我把学生的手绘图做成电子图片,并联系厂家做成了可爱的小糖果。糖果纸的背后印着“因你存在,我很幸福”。当学生看到他们投票选出来的吉祥物竟然成了一颗颗小糖果时都惊呆了,一个个喜笑颜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把这个吉祥物做成手帕纸、贴纸等,不断地去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放手放权,提供成长舞台

班级如果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秩序井然,那么就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到了中高年级,我逐渐把班级中的很多重要事务交给班委们去处理。每天的早读由学习委员负责提醒两位带领早读的同学及时带领早读。劳动委员负责提醒值日生值日,并给值日生工作情况评分……在实践中,我發现他们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5.因材施教,发掘学生潜能

心理学上的瓦拉赫效应强调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于是,我开始尝试寻找学生们身上的另一种可能性。我让声音条件好的学生去当小主持,让运动健将去参加击剑、帆船等比赛……后来,我慢慢地发现,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要“认识你自己”,我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四)协同共进,多方携手拓宽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六大渠道来调动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

1.成立家委会,发挥火车头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以后,我们班成立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核心家委会。我们选择了在时间上可以支持老师工作的家长,使他们在家长群体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在班级群营造团结的氛围。每逢过年以及每一次学校活动结束后,我也会在群里夸赞这些家委。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家委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2.举行颁奖礼,调动积极性

在每学期末,我都会设计一个最美家长颁奖典礼。在本学期,为班级事务作出贡献的家长都会接到我的邀请函,和学生一起来学校参加本学期的休学仪式。休学仪式中,我会给这些家长颁发奖状,并让他们在学校里和学生一起合影,下学期我会把这些照片贴在教室墙上。学生看到爸爸妈妈能够到学校里来领到一份奖状,内心非常自豪,其他学生也会争相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此项举措能够极大地提升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3.开展联谊会,增加亲密感

每个学期,我们班都会组织家校联谊活动。平日里,学生学习很辛苦,家长们工作也很忙碌,亲子陪伴时间或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借助家校联谊活动,能够融洽亲子关系,也能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4.巧用朋友圈,成长看得见

我的朋友圈也是我的教育阵地。我会经常在朋友圈里发布我们班的成长故事,夸学生,夸老师,也夸家长,让家长看到老师们在教育孩子上所付出的努力,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有时看到一些家长优秀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我也会把它发在朋友圈里和家长们分享,供家长们学习。

5.小小联系本,沟通有渠道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设计了一本家校联系本。家长们可以在这里把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告诉我,我也会在本子上反馈孩子在班级里的一些情况。家长看到老师的反馈会明白老师关注到了自己的孩子,我看到家长的反馈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教育孩子。这个联系本,也能让家长主动去关注孩子每天的作业情况,督促孩子去完成作业。

6.家长进课堂,资源巧利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在学校里接受过职业启蒙教育。而我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从关注学业转向关注人生,所有的教育都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生在学校所能学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班级里的家长从事着不同方面的工作,他们丰富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的一个重要资源。因此,每学期我都会请家长来学校当老师,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让学生的学习从学校走向社会。

建班至今,“小溪流”班连续三年被评为南京市建邺区优秀班集体。在学校、建邺区以及南京市举办的“阳光体育嘉年华”“七彩语文作文大赛”“数学小论文比赛”“机器人大赛”“社区科技四个一作品竞赛”“中小学五小活动”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位学生获得“江苏省好少年”“建邺区优秀少先队员”“建邺区三好学生”“校楠溪少年之星”等荣誉称号。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适合自身个性的发展,做到了扬长避短,自信生长。在家长满意度的调查中,“小溪流”班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措施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家长们乐于参与班级事务,积极为班集体作贡献,做到了家校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向上向善发展。

张 涵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小溪流
小溪流
小溪流四十年佳作典藏
小溪流四十年佳作典藏
小溪流的歌(一)
小溪流的歌(二)
春天的小溪流
小溪流
小溪流的歌
小溪流的歌
溪迷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