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分析及建议措施

2023-10-08董小华牟燕平黄利娟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宜宾市干部队伍人才队伍

董小华,王 敏,牟燕平,黄利娟

(1.四川省宜宾市畜牧产业发展中心,四川 宜宾 644000;2.中共宜宾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四川 宜宾 644000;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宜宾 644000)

宜宾市是四川省的畜牧业大市。2022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213.6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3.1%;出栏生猪515.2万头,连续4年居全省第2位;出栏肉牛15.2万头,出栏肉羊47.5万只,出栏肉禽4952.9万只,禽蛋产量5.38×104t。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也愈发严峻,畜牧业提质增产增效面临较大挑战,对畜牧兽医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当地市、县、乡畜牧兽医人才队伍以及从业人员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1 宜宾市畜牧产业人才队伍现状

1.1 体制内人才队伍情况

1.1.1 人员结构分析 一是体制内干部队伍主要以事业人员为主。市级队伍中事业人员占61.22%;县级队伍中事业人员占77.56%;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主要为事业人员。二是市县两级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在岗人数有差距,在岗比例分别为51.9%、62.4%。县级畜牧兽医系统因机构改革(2007年)和乡镇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调整(2022年3月),目前的编制数较“两改”前减少9.9%。三是乡镇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在岗人数少。乡镇不再单独设置畜牧兽医站,除两个县明确有畜牧岗位编制外,其他区县均将编制划入农业技术综合(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全市目前共有134个农业技术综合(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乡镇实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较“两改”前减少47.47%,平均每个乡镇3人,还需兼顾其它工作。四是市内相关科研院所有2所,包括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和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

1.1.2 年龄结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一是畜牧兽医体制内人才队伍整体偏老龄化。乡镇尤为明显,由于基层条件艰苦,发展平台有限,优秀年轻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超70%的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上。另经了解,部分区县为给年轻干部腾出领导岗位,50岁左右干部退居二线,导致很多年轻干部身兼数职,工作多而杂,专项工作完成效率低。二是近5年退休干部较多,近退休干部在干事创业激情上有所欠缺。三是科研队伍年轻化、高素质化,是知识密集型队伍,但队伍整体不强大,在培育本土行业人才、孵化科技成果、指导技术服务等方面可能乏力。

表1 畜牧干部队伍及畜牧科研院所科技队伍年龄结构比例

表2 畜牧干部队伍及畜牧科研院所科技队伍学历结构比例

1.1.3 学历结构分析 市县两级畜牧兽医干部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市科研机构尤为突出,研究生(含硕士)学历人数高达80.6%。市级干部队伍81.6%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县级90.2%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但乡镇队伍整体学历不高,84%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由于乡镇条件较为艰苦,留不住、引不进高学历人才,且乡镇多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初级、中级职称,受学历限制,晋升高级职称较为困难。

1.1.4 专业结构分析 干部队伍中,畜牧兽医类类专业人数占比高,市县乡以及科研机构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数分别占73.47%、59.45%、82.8%、100%。为满足畜牧生产、疫病预防、畜禽屠宰等业务需求,长期以来畜牧兽医干部队伍招引人才方向主要集中在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预防兽医、动物饲料等对口生产专业上,缺乏加工贮藏、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1.1.5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岗位设置情况分析 畜牧兽医干部队伍中大部分为事业人员,事业人员中主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县级和乡镇级干部队伍岗位设置和职称取得情况并不匹配,受岗位限制、干部队伍结构老龄化等影响,短期内取得相应职称的年轻干部晋升无望,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晋级竞争现象,影响专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1.2 生产经营主体队伍现状

1.2.1 经营类型分析 目前,宜宾市畜牧行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分为养殖类、饲料生产类、屠宰类、畜产品食品加工类,通过调研全市462家养殖企业、13家饲料生产企业、72家屠宰企业、25家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共计5757人,其中取得专业技术职称223人,职业经理人数535人。

1.2.2 年龄结构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宜宾市畜牧行业从业人员调研样本中35岁及以下占24.7%,36~45岁占26.9%,46~55岁占36.2%,56岁以上占12.2%,人员年龄结构符合畜牧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表3 畜牧行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比例

1.2.3 队伍素质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宜宾市畜牧行业从业人员调研样本中研究生学历占0.5%,大学学历占8.6%,大专学历占15.3%,中专(高中)学历占24.2%,初中及以下占51.4%,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说明宜宾畜牧产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较低,仍以传统人工劳动力为主。其中,调研样本中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占4%,职业经理人占9.6%,该部分人主要作为技术骨干、管理精英支撑企业发展,其工作岗位主要分为管理岗、生产岗、检验检测研发岗、贩运岗、销售岗、防疫岗、其他岗等,分别占35.8%、34.6%、3.5%、5.1%、5.5%、11%、4.4%。

表4 畜牧产业一二产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比例

2 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2.1 体制内畜牧干部队伍不强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平衡。部分区县和乡镇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年龄大的干部经验丰富但由于年龄原因往往工作力不从心,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充满激情但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报表和日常事务性工作,整个队伍较疲软。二是干部知识体系和工作方式较陈旧,与时俱进意识不强,学习外市外省先进经验机会不多,导致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思路不开阔、不敢想也不敢做。三是干部队伍流动性大。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加上职务职数紧张,年龄大的干部往往占据较高职务和岗位,年轻干部晋升通道狭窄,为谋求更好的发展,跳槽现象屡见不鲜,人才流动性大,队伍稳定性差,工作时有脱节。四是混编、混岗现象突出。县乡两级在干部使用上捉襟见肘,混编混岗现象突出,尤其是乡镇农技服务机构既要从事本部门工作,还要兼顾乡镇政府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混岗、人岗不相宜等现象,削弱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力量,从上到下对接工作阻力大,运行机制不通畅。

2.2 畜牧科技人才队伍缺乏

一是畜牧科技人员力量不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市畜牧科技队伍主要为体制内干部,学历层次偏低,未拧成一股绳集中破解生产发展难题,对全市畜牧业发展贡献不大。二是畜牧科技人员工作模式陈旧。多数干部沿袭老一辈的方式方法,充电少,走出去的机会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在整个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中,缺乏经验丰富、学历高的年轻人才和懂技术的、高职称的优秀人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难以到位,畜牧产业难以有效提质增量增效,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吃力。三是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畜牧产业的培训职责主要是由业务部门承担,内容主要针对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缺乏对全产业链系统培训规划,缺乏专业队伍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2.3 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队伍未成体系

一是招揽人才困难。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困难、地理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养殖成本风险高等,导致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尤其是养殖企业存在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且不易招引年轻人的情况。部分屠宰场无专职驻场官方兽医,给屠宰检疫工作带来风险隐患。二是缺乏专业培训。企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慢,技术支撑比较薄弱,缺乏生产管理、营销手段、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三是缺乏三产融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多数企业缺乏动物营养、农产品加工、营销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来延伸产业链,缺乏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以二产促一产的抓手。四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挖掘和运用畜牧产业领军人物成功经验较少,忽视了建立企业发展评价体系。

2.4 基层畜牧兽医力量薄弱

一是体制内干部数量减少。部分乡镇农服中心编制数较整合前减少高达50%以上,却承担了整个乡镇林业、畜牧、水利、农技推广、农机、扶贫等工作,无畜牧兽医专职工作人员,增加了调度生产数据、疫病防控等工作难度。二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有所削弱。目前,全市有兽医700人,执业兽医63人,村级防疫员1465人。由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差,防疫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年轻人不愿从事该项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和技术管理的落后导致防疫密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近年来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愈发薄弱。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畜牧产业干部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多元化专业人才队伍,以产业定位和需求调整引才计划,以专业化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合理安排老中青工作岗位,使各年龄层次人才人尽其用,老干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接力棒交到年轻干部手上。改善基层工作环境,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让年轻干部留得下、干得好。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分明的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兑现、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和个人评优等挂钩,要确保励机制实施到位,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四是加强对干部队伍培训力度,灵活建立各种培训,学习外面先进生产经验、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转化工作思维和方法。

3.2 组建畜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一是优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畜牧兽医科技人才以及业绩贡献、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专合社)领军人物组建畜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主要开展科技成果研发、使用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申报与实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推广等科技服务。二是加大对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完善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推广业务经费,鼓励承担产业发展项目。三是加强畜牧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每年定期对现有畜牧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推广人员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定期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邀请畜牧专家有针对性进行讲解,提高畜牧科技人员业务水平。

3.3 建强畜牧企业人才队伍

一是科技推广队伍深入到各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在经营、技术、品牌建设和营销上对症下药,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引导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提高学历,鼓励参加各类能力提升培训班,鼓励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开展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提升畜牧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三是鼓励企业广纳贤才,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划拨专项资金,及时补充经济类、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仓储物流等专业人才,由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到高校展开专场招聘会,吸纳更多优秀高素质人才服务畜牧产业发展,对成功引进高学历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人才奖补政策。四是注重阵地建设,建立“院校+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和项目合作模式,在龙头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基地补助,提供企业见习岗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五是积极扶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企业,树立创业成功领军人物,积极在全市推介成功经验。

3.4 按照“三权归县、服务在乡”的管理机制科学设置乡镇畜牧兽医站

一是建议县区恢复市、县、乡镇三级兽医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继续保留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级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实行“三权归县,服务在乡”。二是对已经下放乡镇暂时不能收回县上管理的区县,明确界定和划分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职能职责,建议涉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整、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需经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同意。

猜你喜欢

宜宾市干部队伍人才队伍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