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安全背景下稻经轮作模式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2023-10-08沈伟玲杨叶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轮作水稻主体

沈伟玲,杨叶春

(1.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委党校,浙江 台州 31800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而从现状看,随着非农收入的增加,农民种粮的收入相对较低,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一些季节性抛荒现象,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通过推行休耕轮作,实现耕地用养结合,提升耕地的可持续性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升。实践显示南方地区稻-菜、稻-瓜、稻-药等稻经轮作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实现“政府稳粮”与“农民增收”的平衡。稻经轮作尽管能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近几年却难以进一步拓展。因此,探索和解决稻经轮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稻经轮作模式的发展,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使有限的耕地既能确保一定的粮食产出总量,又能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获得更多收益,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粮食安全背景下稻经轮作模式的价值

浙江台州一带的稻经轮作模式是实行水稻(早稻或者晚稻)与西兰花、甜瓜、西瓜、大白菜、羊肚菌等经济作物的轮流耕作,由不同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这种双季甚至两季半轮作模式实现种养结合,提高地力水平,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粮食的生产和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2021年,台州早、晚稻种植面积分别为2.05×104hm2和4.47×104hm2,其中,“西兰花+早稻”“甜瓜+晚稻”等粮经结合的“水稻+”轮作面积为1.15×104hm2。通过调查发现,这种实践较水稻连作不仅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增加了水、农药化肥等资源的利用率,而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催生了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1.1 稻经轮作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

土地产出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经过田间地头调查后测算,稻经轮作相比双季水稻连作的土地产出率可以提升数倍以上。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单季水稻种植的地租、化肥、农药、人工等各类成本约为1350元/667m2(表1)。早稻产量约450kg/667m2,按照3.1/kg的收购价销售,连作晚稻的产量及售价都相对高一些,加上规模经营(3.33hm2以上)水稻种植主体可以获得300~600元/667m2的各级财政补贴,连作水稻的耕地收入大概不到3000元/667m2。开展稻经轮作模式后,一季经济作物的收入可以达到3000~7000元/667m2,再加上水稻的产出,耕地的产出最高可以实现10000元/667m2以上,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但轮作的经济作物受市场行情波动大,在价格低谷期,如西蓝花、甜瓜跌至0.6元/kg、1元/kg,种植户也可能血本无归,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出,而水稻种植尽管收益微乎其微,但是享有国家统购和政策性保险的保障,属于无风险低收益产出。因而,推行无风险低收益的水稻与高风险高收入的蔬菜瓜果等作物进行稻经轮作,可以大幅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又能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表1 连作水稻单季生产成本明细 (667m2)

另一方面稻经轮作可以提高土地流转的价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在目前土地流转中,稻经轮作耕地的流转价格大约为1400~1600元/667m2,小部分交通便利的地块甚至可以达到2000元/667m2。而连作水稻耕地的流转价格只有稻经轮作价格的一半,导致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低,甚至宁愿出借抛荒也不愿意流转。轮作模式提高了耕地的流转价格,不仅增厚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扩大了土地的流转规模,促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如台州某地的土地流转率从10年前30%上升到目前60%,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1.2 稻经轮作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经轮作模式中,经济作物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和翻入泥土的废弃茎叶、藤蔓,可以实现种养结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能有效降低下一季水稻种植所需化肥的使用,而且能够提升轮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如在西兰花-早稻轮作中,早稻产量比常规种植高出约10%左右。在甜瓜-晚稻轮作中,甜瓜种植后残留在土壤中的钾肥能促进晚稻谷粒饱满,提升晚稻品质。

耕地在连作后往往会造成土壤环境恶化,作物品质下降,而且也会出现各类土传疾病,需要使用农药进行杀虫灭菌。例如,蔬菜和瓜类旱地连作2~3年后,各类土传病较严重、重茬障碍性增强,往往要蓄水养田,并撒石灰消毒,但这样操作极易破坏沿海土壤的盐碱性,不利瓜类的甜度和西蓝花的口感,造成作物品质下降。水旱稻经轮作后,水稻种植的水可以代替原有蓄水杀虫灭菌,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地环境质量,提高蔬菜瓜果和粮食的品质,而且可减少农药用量近10%。因此,稻经轮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售价,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效益明显。

1.3 稻经轮作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

稻经轮作模式往往由不同的经营主体进行轮作,由于种植方式、技术、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作物的种植往往存在自发性分工,即种粮、种菜与种瓜都有相对固定群体。这种生产的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种植户积累经验、提高种植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某粮食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以750元/667m2二次流转给西兰花种植户,双方各取所需,分摊地租成本,分工合作实现同一块土地的不同作物的专业化种植生产,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规模化农业生产同时催生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了育苗育秧、植保收割、仓储运输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而日益精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反过来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适度规模的稻经轮作经营下,形成了一批专门针对水稻以及各类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组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用工也具有临时性的特点,稻经轮作模式中瓜菜等作物的精细化耕作,带动了当地一批闲置劳动力的灵活就业,帮助种植户适应轮作制下的密集生产周期,增加了兼业农民的就业机会,弥补了劳动力的临时性缺口,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 稻经轮作模式全面推行的困境

稻经轮作模式尽管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到土地流转、不同作物经营主体的协同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轮作模式的规模难以扩大和进一步推广。通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访谈和分析,目前稻经轮作推广的困境如下。

2.1 土地流转仍存在障碍

2.1.1 土地流转的价格具有刚性 稻经轮作中土地流转期限相对较长,不同时期土地流转的价格差异较大,影响了农民土地转出的积极性。以台州为例,因种植成本上升和市场供需失衡,瓜类种植效益下降,导致土地流转费用从最高点2500~2800元/667m2下降到目前1400~1600元/667m2,农户流转的积极性有所下挫。而较高的流转价格也影响了经营主体的地租成本,影响了转入农户的积极性。

2.1.2 兼业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 相对于非农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从土地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地租在其收入中的比例非常有限,因此部分农户宁可抛荒或出借也不愿流转。而且传统难以离土的农户仍然数量不少,“种地+打短工”的兼业化方式成为他们最有利的选择,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户来说种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再加上土地流转交易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以致种植大户与个体农民的交易成本较高,都约束了土地的流转。

2.1.3 土地流转的方式易损害农民利益 土地的碎片化使得土地流转种出现大量反租倒包现象,“反租倒包”是指村集体将农民承包到户的土地反租回来,集中到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再将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种养能人或经济实体经营。反租倒包往往低价转入高价转出,这种土地流转方式容易损害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利益。如在“耕地非粮化”整治中,有些村反租农户分散的承包地,集中连片平整改造后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发包,招投标的底线大幅高出市场行价,抬高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地租成本,影响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2.2 轮作的规模经营主体较难协同

在水稻与经济作物轮作中,水稻、蔬菜和瓜类适度规模经营的度分别是33hm2、6.6hm2和3.3hm2,尤其是精耕细作的瓜类种植,以0.6~1.33hm2的家庭户居多。加上种植时间、方法和模式的差异,轮作的不同经营主体之间协同存在困难。

2.2.1 种植时令的差异 为实现作物的优质高产,不同作物主体对于作物的种植和收割时间往往有比较高的要求。例如稻瓜轮作往往由不同的主体经营,晚稻种植中收割延迟,可以提高晚稻的品质和产量,而轮作的瓜类种植主体则希望早点交割土地,可以进行早翻沟、早育秧、早收获、早上市,获得较好的销售价格和收益。

2.2.2 栽培方法的差异 水稻与经济作物在栽培方法上不同。如甜瓜、西兰花等旱作不喜水,栽培中采用深沟种植,排除土壤中的水分。而水稻喜水,要求土地平整度高,可以蓄水。另外瓜类等经济作物需要精耕细作,要建大棚等基础设施,效益低的水稻则在管理上比较简单粗放,对基础设施要求低。这就导致了轮作中不同经营主体对耕地和基础设施的要求不同,因此不同经营主体开展稻经轮作中容易出现矛盾,难以协同。

2.2.3 生产模式的差异 不同经济作物的生产模式差异较大,水稻种植一般都较大规模经营,而瓜类种植需要劳动密集型的精耕细作,无法大面积集约化生产,一般种植面积在3.33hm2,导致水稻种植主体需要与多家经济作物经营主体之间进行协同生产。

2.3 农业机械化推广有待提升

近十年来,台州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如目前台州某区种粮大户的平均年龄55.3岁,40岁以下仅占6.9%。而且人工成本增幅最快,占总成本比重从约22%上升到约45%,普通工种从50元/d上涨到220元/d,重体力工种,如从大棚中挑出西瓜,从0.02元/kg上涨到0.14元/kg。“机器换人”已成为轮作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但不同农作物的轮作带来机械化运用难题。

2.3.1 水稻规模种植面临设施农用地配置的矛盾 稻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型农机的存放,尤其是稻谷烘干机因噪声大、扬尘多,适宜安置在就近耕作区的空旷地,易触碰基本农田的红线。按照国家标准,设施农用地配比为0.7%,但配套用地的位置和面积与种植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2.3.2 蔬菜错时种植面临采收机械的空缺 如西兰花翻耕、开沟、植保等机械化渐趋成熟。但为避开集中上市后价格下跌,农户采用错时种植,导致同一块地的成熟度不一,难以开展机械作业,仍主要靠人工采摘完成。

2.3.3 瓜类精耕细作面临机械化运用的限制 首先,瓜类种植采用大棚,而大型农机进不了大棚,拆解再安装大棚的成本较高(约500元/667m2)。其次,家庭经营户种植面积小、土地碎片化、再加上季节性生产导致农机利用率低,家庭农场购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的小型农机不经济。最关键是瓜类种植中的整枝、授粉和挑选更多依赖人工经验,机械无法替代。

3 进一步提升稻经轮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扩大稻经轮作的规模,提搞土地的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通过这种种植制度的创新,提高复种指数,挖掘耕地潜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环境,也符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解决“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的民生难题。因此,要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引导粮经轮作模式协同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全程机械化推广。

3.1 全面消除土地流转障碍

现代农业生产实行稻经轮作,需要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首先要解决土地流转过程的障碍。一要发挥村集体的作用。以农业标准地改革为载体,发挥村社集体“统”的作用,通过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整合分散碎片化土地,统一对外招租。再把招租收益回归到农户家庭的“分”,探索一条由“分”到“统”再到“分”的路径。二要加大流转政策的补贴力度。借鉴失地农民的“土地换社保”,推进“流转土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全覆盖。对新增流转土地期限在5年以上的农民,每年给予资金补助。对规模化流转百亩以上的村集体,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补助。三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化改革。借鉴城中村的股权量化,选择工商业发达、集体经济好、党建组织强的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量化试点,通过“扩权不扩地”“确利不确地”“持股不持地”,逐步取消承包经营权与具体地块的绑定。

3.2 加强轮作主体协同引导

通过对稻经作物生产技术时间的剖析,提前规划,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经营主体间的稻经轮作协同。一要确立轮作中水稻的主体地位。以“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整治为契机,加强粮食安全的宣传教育,确保一季水稻种植深入人心。同时,尊重轮作品种的时令规律、小农经济的自主选择和精耕细作的传统习俗,适应农作物的特性发展“水稻+”轮作。二要强化区域性轮作规划。因地制宜,在种植习惯、技术水平、产销环境相类似的区域,围绕茬口布局、品种搭配、机械化操作等方面制定轮作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同时,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沟渠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路难走、水难灌、涝难排”。三要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扶持年轻人投身于农业发展,使其成为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主体,助力传统农艺和现代农技的相结合。

3.3 健全全程机械化服务体系

不仅要完善水稻种植的社会化服务,而且要提升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粮食种植上,无人植保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的利用率较高。而瓜菜类设施农业的机械不仅少而且成本高,因此要发展农机产业的同时,针对性提高对小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降低其生产成本。一要发展特色农机产业集群。各级部门要培育壮大先进适用农机具产业集群,以适应丘陵山区、设施大棚和家庭农场的微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农机装备为重点,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范围和标准,对购置浙江制造的农机具,在中央、省直补的基础上,鼓励县市区财政再追加农户自负部分资金补贴。二要完善小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在翻耕、育插秧、防病虫、收割等环节开展小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提供服务面积有一定规模生产服务组织(或大户),采用“以奖代补”方式一次性给予补助,以促进小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降低不用轮作主体的生产成本。三要强化后轮作环节的配套服务。地方政府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在全域土地整理后,留足设施农用地的空间,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发展社会化农业服务。探索建立轮作后环节不同作物需要的配套设施,例如筹建产后配套的蔬菜瓜果储存冷库和稻谷烘干中心,作为后轮作环节的准公共产品出租给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使用。

猜你喜欢

轮作水稻主体
什么是海水稻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