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烤烟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3-10-08周红民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壮苗山地烤烟

韩 菁,周红民

(1.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卷烟厂,陕西 汉中 712300;2.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澄城卷烟厂,陕西 澄城 715200)

在当前的烤烟苗种生产中,漂浮育苗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育苗基质是草炭、蛭石、膨化珍珠岩等。其中草炭是主要组分,但是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膨化珍珠岩会随烟苗移栽到烟田中,会对种植烟草的土壤理化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寻找替代传统的育苗基质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当前适合烤烟生长的种植区面积越来越少,烤烟栽培逐渐转向山地种植,传统的栽培模式在应用到山地种植后出现了增产增值效果差的问题,严重影响山地烤烟的经济效益[2]。因此,山地烤烟的栽培模式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同时,病虫害问题对于烤烟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病虫害问题发生,烤烟的质量、种植效益等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并且病虫害严重的种植区甚至会导致烟田绝收。近几年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于病虫害问题开展了深度的探索研究,并且在病原监测、流行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不同烟区的病虫害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4]。但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方面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例如由于种植区域环境因素影响,有害生物目前整体发生情况不明确,尤其是一些重要有害生物变异情况有待进一步查明[5]。为了提高山地烤烟的栽培和生产质量,本文开展了山地烤烟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研究。

1 山地烤烟栽培

1.1 确定山地烤烟种植密度

在烤烟生产的实际过程中,种植密度与留叶数措施可以对烟株的后期生长发育和养分的分配进行有效地控制。但是,因为烟草的生长受到了多种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不能盲目地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和留叶数,不然的话,就会造成烟草的化学成分倾向于不协调,从而对烟草的品质造成影响[6]。所以,在实际的烤烟生产中,应该以产量和产值为主要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其工业可利用性[7]。对烤烟的种植密度和移栽期进行适当地安排,可以调节烟草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产量和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确定山地烤烟种植密度后,根据下述公式可以实现对山地烤烟产量的初步预测,从而判断最终生产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山地烤烟产量预测的计算公式为:

W=(T1×m1×y1×s1/1000)+(T2×m2×y2×s2/1000)-S(1)

公式(1)中,W表示山地烤烟产量预测值;T1、m1、y1和s1分别表示档次好的山地烤烟地块面积、亩株数、有效叶数和单叶重量;T2、m2、y2、s2分别表示档次差的山地烤烟地块面积、667m2株数、有效叶数和单叶重量;S表示不同档次烟田灾害损失。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实现对山地烤烟产量的初步预测。

1.2 施肥与灌溉

施氮量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烟叶的生长。在某些条件下,施氮量对烟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提高烟叶的产量,且烟叶的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8]。氮素用量对烤烟的生理指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除了团棵期之外,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各个使其都得到了提升,叶绿素含量也都得到提升[9]。此外,氮肥还具有显著的促根作用。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烟株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硝酸盐处理对烟草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烟草的提早生长和旺长。氮肥和尿素对烟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0]。不同形式的氮肥对烟草各主要组分的影响也不一样,尤其在生长初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硝酸盐处理对烟叶细胞膜的损害更轻,对提高烟叶抗早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1]。氮素形态的差异也会对烟草根系的呼吸强度及相关酶的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烟草根系的活力发生变化[12]。硝酸盐能够提高水稻根系的活力,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施用常规氮肥比施用硝态氮更能增加根系呼吸,增加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在不同的氮浓度下,不同品种烟草根系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根系总吸收面积也随之增加,并且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氮浓度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

1.3 间作套种

由于各种种植方式所处的外界环境、个体养分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烟草的外观品质、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等方面的差异[13]。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烟草对外界环境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在烟厢上(双行烟厢)套作红薯的种植模式,适合于中、上等肥力、土质疏松的砂壤土,减少肥的比重,在追肥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钾所占比例,最好是施硫酸钾等纯钾肥,施肥采用穴施,这样可以让烤烟早生快发、适时成熟采收。麦烟间作对防治烟草 PVY有一定作用,但因该虫具有非持久性,在烟叶移栽期间,当小麦拔节、孕穗时,携带毒性的有翅虫首先迁移至高处,经叮咬取食后即可解除毒性[14]。PVY对小麦不具有侵染性,而且,即使在寄主晚期,其对烟草的抗性也不强,因为它已经变成了无毒的,所以不能传播病毒性疾病。

1.4 移栽方式选择

在烟区,穴窝深割可以加速烟苗的返青过程,加速烟草田间早期根系的形成,并有利于打顶后各种农艺性状的优化,从而减少青枯病的发生,减轻其为害。采用穴窝深植技术,可以减少种植工序的人工费用,改善烘焙后的各项经济指标,提高产量和产值。在进行移栽的时候,如果使用膜之下锥孔小苗进行移栽,可以增加移栽孔内的温度,从而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避免移栽前期的低温对烟苗造成的冷害,这对提升烟叶的产量品质有很大帮助。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苗期病虫害防治

在苗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为了预防和防治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等。可结合漂浮育苗技术进行防治,在对苗床的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向阳,且远离油菜地和蔬菜地的区域。上一年度用完的苗床,一定要在1%的生石灰水中浸泡,然后用干净的水冲洗、烘干,然后再使用。在装盘、移栽、换苗、修剪叶片时,员工的双手及使用的工具都要经过肥皂水消毒。人工修剪叶片时,对剪子要求每次修剪都要进行灭菌[15]。在蚜传病严重的地区,要对蚜虫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使用网罩阻隔法,也就是在薄膜下放置防虫网(不少于22目),以防止害虫在炼苗和通风的时候进入苗床。对于药剂的使用为达到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应当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首先在每次叶片修剪完毕后,喷洒一次抗病剂。在烟叶小苗期过后,为了防止烟叶的猝倒病,应在烟叶中喷1~2次代森锌,或按1∶200配比的波尔多溶液。种植前1~2d,可喷1~2次锰锌,可有效控制黑胫病。在烤烟生长的过程中,若发现野蛞蝓,则需要立即施用密达颗粒剂,对其进行防治。在发现苗床当中含有烟蚜时,此时需要使用辟蚜雾、毗虫琳等采用喷雾方式进行喷洒,实现对其防治。

2.2 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在对大田期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需要分多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移栽至成活之前,这一阶段是以控制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插秧前采用了100%的烟田轮作,为减少越冬病害的发生,在入冬之前,烟田进行深20~30cm的翻耕。在冬天到来之前,还必须将去年的烟尘全部清理和消灭,不能有烟尘散落在烟田和周围的环境中。试验结果表明,4月20日~5月10日期间,种植密度为1000~1100株。对根茎型烟草田中的水分及病害土壤的流入,应严格控制。施氮5.5~6.5kg/667m2,作底肥,一次施用,或在插秧后15d,向土壤中添加充分腐熟的草粪净肥(除烟叶、蔬菜残渣外)。在移植和施肥时,应避免使用清洁的粪肥和被污染的水。移栽后立即覆盖地膜,在覆盖地膜35~45d后,掀开地膜,上部高栏:在进行农业作业时,先处理健株,再处理病株。第二阶段是团棵到旺长前期阶段,主要进行对烟蚜、烟青虫的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先健后病。勤于田间巡查,发现花叶病和根茎病的病种,要及时地将其清除,并将胎叶和其他病害的病叶等残留物进行处理。要严格防止烟田的积水及过水。人工捕捉,如烟绿虫幼虫和盘象卵等。这个时期的花叶病的防治,主要的方法就是把病苗连根拔起,集中处理,不再用药物。第三阶段是旺长中后期到打顶阶段,主要进行对黑胫病、青枯病的防治。及时清除根部的叶子。及时摘除,适当留叶,完全抑制萌发(使用杀虫剂抑制萌发)。在农业生产中,先治健苗,再治病苗,要深翻,要做好田地的卫生工作。烟叶、烟枝等要集中到灭菌坑进行妥善处置。要对大田进行仔细地检查,应及时处理好斜纹夜蛾卵和3龄以前群居为害的幼虫、烟青虫幼虫、象的卵块等。对于药剂的控制,可以在采摘二号大棚时到烟田去查,若发生病斑,在病斑中心及其周边3~5m的区域内对烟草叶片进行喷药。

3 实例应用分析

3.1 实验准备

针对山地烤烟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手段,为了验证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性,以某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完成山地烤烟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种植区域海拔1023m,前作玉米,有较好的光照条件,黄沙壤土和中等肥力的土壤。表1中记录了种植区的基本状况信息。

表1 种植区的基本状况信息

在栽培过程中采用烤烟专用基肥、追肥,腐熟农家肥,烤烟品种为K326。种植区域面积为500m2,将种植区域划分为面积相同的5个分区,每个分区的面积为100m2。对5个分区分别编号为KY-#01、KY-#02、KY-#03、KY-#04、KY-#05。针对5个分区,严格按照本文上述提出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步骤完成对烤烟的栽培。分别从栽培效果和病虫害防治效果两个方面,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3.2 栽培效果分析

对新技术应用后山地烤烟栽培效果的分析,选择将烟苗的成苗率和壮苗率作为评价指标。成苗率和壮苗率越高,说明烤烟的长势越良好,栽培技术越有效;成苗率和壮苗率越低,说明烤烟的长势越差,栽培技术越无效。其中,成苗率的计算公式为:

C=(c/b)*100(2)

公式(2)中,C表示烤烟的成苗率;c表示烤烟成苗数量;b表示烤烟的播种孔数。壮苗率的计算公式为:

Z=(z/c)*100(3)

公式(3)中,Z表示烤烟壮苗率;z表示烤烟壮苗数量。将上述公式作为依据,分别记录应用本文新技术栽培后各个分区内的烤烟成苗率和壮苗率,将计算结果记录如表2所示。

表2 新技术应用后5个分区烤烟成苗率和壮苗率

根据山地烤烟栽培的要求,给出的育苗工作明确目标为成苗率在95%以上,壮苗率在90%以上,以此才能够不断提高苗龄与移栽节令匹配度,促进移栽烟苗保障能力增强。从表2中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应用新技术后,5个分区的烤烟成苗率均超过95%,烤烟壮苗率也均超过了90%,符合上述育苗工作目标。因此,通过这一实例应用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新技术应用在促进山地烤烟栽培质量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具备极高的应用可行性。

3.3 病虫害防治效果分析

山地烤烟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赤星病、黑胫病和烟青虫害。为了更直观地对应用新技术后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价,选择将相对防效作为评价量化指标,相对防效数值越大,则说明病虫害防治效果越理想,新技术应用可行性越高;相对防效数值越小,则说明病虫害防治效果越差,新技术应用可行性越低。对山地烤烟病虫害的相对防效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得出:

X=[(Sd-Sc)/Sd]*100(4)

公式(4)中,X表示山地烤烟病虫害的相对防效;Sd表示对照区域内的病指或虫量;Sc表示应用新技术区域内的病指或虫量。同样以上述5个分区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处理后,对各个分区的病虫害相对防效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记录如表3所示。

表3 新技术应用后5个分区烤烟病虫害相对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应用新的技术后,5个分区内3种不同病虫害的相对防效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极好。因此,通过上述实例应用结果可以看出,应用新技术对山地烤烟栽培中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可以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促进烤烟的栽培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最终促进烤烟种植经济效益提升。

4 结束语

上述研究以山地烤烟为例,提出了1种全新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并通过实例实现了对该技术应用可行性的验证。在实际进行对山地烤烟的栽培时,应当尽可能避免烤烟多年连作,防治土壤当中的病原物不断增加。同时,病菌对于化学药物不断适应后,可能会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原有防治方式可能无法发挥其作用,使得防治效果逐年下降。除此之外,病虫害的发生主要受到气候、种植制度、生态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种植时,应当加强监测力度,实现对病虫害发生的动态掌握,从而促进防治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壮苗山地烤烟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山地草甸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长春壮苗泥炭科技有限公司
越冬期油菜壮苗防冻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