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键能力”发展的小学习作单元教学实践与策略

2023-09-23季汝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习作教学教学实践

季汝洁

【摘 要】小学习作单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关键能力。本文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将知识从灌输走向有机建构,同时,结合“交流平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等板块,使习作知识体系从零散走向有序,从借鉴走向实践,努力探求一种贴近学生需求的写作教学主张与策略,以此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提升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 关键能力 习作教学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关键能力和背后的必备品格,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关键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习作单元均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这几个部分构成,是“习作单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体现,旨在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关键能力。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努力找到一种贴近学生需求的写作教学主张与策略,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切实提升其写作能力。

一、激活写作动力,从被动走向自觉

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传统的教学习作知识为目标,但习作的本质是写作者思维挑战的过程,如果教师以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就只是被动地以零散的方式接受写作知识,缺少了对写作的结构化、系统化认知。其实习作不是简单的“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它是心中之意向口中之言转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习作单元时,具有挑战性、富有思维含量的主题才是教师真正应该提供给学生的,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其真正发自内心地参与写作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再强化习作指导,变传统的“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笔者认为,教师要创设鲜活可感的情境,重新调整和包装教材中的习作内容。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单元为例,“让真情自然流露”是这个单元写作的训练重点。从整个单元的编排来看,编者试图运用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就要把情感的变化写出来。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选择恰当的事例没有难度,但怎样把事情变化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写出来,学生的心里还是有些模糊的。

根据此次写作所包含的价值和内容,笔者以“爸爸的作用”为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事例抒发情感,边学习边赏析,运用多种抒情方法,写出真情实感。课堂伊始,笔者就通过配乐、照片等重现爸爸和孩子在一起快乐美好的时光,并通过“爸爸是我的……”这样的句式和简单的思维导图寻找“爸爸”在生命中的作用。当学生交流结束后,笔者又以绘本《爸爸的33种作用》为支架,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就将教材中的生硬知识点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可触的情境。在这样生动可感的情境中,学生的表达意愿自然就被激发了。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生已有认知体系紧密联系的可感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从认知走向建构

(一)联系精读课文概括提炼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从单元语文要素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中不难发现,这两篇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课文,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指向的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把《麻雀》《爬天都峰》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

1.关注课后习题

为了让本次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习作,教师需要找到这两篇精读课文与其他精读课文的不同点。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

《麻雀》课后习题如图1:

《爬天都峰》课后习题如图2:

从以上习题可以看出,这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写一件事情,要把事情写清楚。

2.理清课文框架

根据习作训练的重点,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把“作者是怎么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引导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以《麻雀》一课为例(如图3)。

以上思维导图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了事情发展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

主线明确之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这件事写清楚的呢?课上由“为什么作者能把老麻雀的无畏写得这么清楚,让我们感受这么深?”这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出示“学习单”,引导学生厘清作者叙事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秘诀:要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就要把看到的动作、神态、外形,听到的声音,以及想到的写清楚,并且还要用好连接词,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练笔深化理解

有了对课文写作方法的深入剖析,在课堂最后,笔者播放了海鸟信天翁和鲨鱼殊死搏斗场面的视频,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从而实现了本课的训练目标。这样层层深入的习作指导,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状态,习作练习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二)通过“交流平台”梳理习作知识

精读课文给习作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支架,接着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概括、归纳写作要点,获取习作知识,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麻雀》一文,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切入,再引导学生发现在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以此让学生明白所要表达的具体要求。

三、围绕“初试身手”,从零散走向有序

“初试身手”部分,是承接精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的习作创作环节,训练点具有针对性强、点位小的特点,是很好的习作训练方式。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为例,“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是本次习作的语文要素。为此,笔者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不同事例选择材料来展开写作。在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回顾课文巧得法

笔者以《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对“动植物”“山河大地”“人”等三个方面的描绘来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哪一方面的内容是一般人想不到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课文不但围绕中心意思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写,而且选材十分新颖。这种让学生“先说后写”,再进行“初试身手”的方式, 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二)强化选材意识

“戏迷爷爷”选材环节,笔者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各小组汇报所得,教师记录不同意见,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在此环节,学生明白了,作者选取了五件不同的事情,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进行了描述。后面“小试牛刀”环节,编者设计了六个与需要习得的语文要素相符合的题目。笔者根据学生实际练习的情况,以“欢声笑语满校园”为例,引导学生找寻题目的中心意思并展开思考,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当节课学到的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领悟到选材的方法,并真正学会写文章该如何选择材料。

(三)提升思维能力

当学生已经对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了然于心时,就该到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此时,笔者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在组内进行思维碰撞,不断修改自己的选材内容,最后将成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学生则顺势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四、结合“习作例文”,从借鉴走向创新

习作例文是给学生以示范,以旁批或课后习题的形式向学生提示习作需要达成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借鉴。笔者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写的方法这一方面,与课文教学时关注字词掌握、内容理解、表情达意等方面区别开来,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一)学习观察,积累素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写作的内容和结构是完全不同的,编者安排这两篇习作例文可谓十分用心,当学生阅读内容与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篇文章时,能清楚地了解到:写作时,如果表述的对象不同,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运用已知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时就要学会取舍,做到灵活运用。

在教学《爸爸的计划》这篇例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那么几件事中要把为“我”制订计划写得那么详细?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事事都详细描写、平均用力,那么这篇文章就会显得没有重点,所以在写作时要做到详略得当。习作例文《小站》围绕“小”字展开,与上一篇习作例文不同的是,它是从不同方面来写的,写作难度更大,需要具备把控全局的能力,特别是选择的几个方面也要非常适宜。

(二)细读批注,学会评价

教学“习作例文”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批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共有五处批注,细读各处批注,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处指向的点都各不相同,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如《爸爸的计划》中的三处批注,虽然几处批注的表述方式不同,但重点都是在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要选取典型事例,并且注意描述事例要详略得当。通过学习这些批注,学生开始尝试评价一篇习作,让习作知识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由此学生开始拥有了读者意识,这能极大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五、夯实“主题习作”,从探究走向实践

习作单元经历了以上几步学习,完成习作此时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笔者认为,统编版语文教材安排“习作”单元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全方位了解、体验、习作的过程,完成一次综合性的习作探究。

(一)自由选材,给予空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可以有很大写作发挥空间,它要求学生围绕一个字来写作,不仅可以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事情,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因此,此次习作十分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储备,结合在本单元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及自身的真实习作体验,从而达成习作目标。

(二)提纲启蒙,思维拓展

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已经安排学生学写提纲,笔者认为,到了六年级更应通过列提纲让学生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完成习作。如以“围绕中心意思写”为主题的习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思,再根据中心意思列提纲,分析和整理思考的内容,由此确定选择的事例及描写哪几个方面,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把文章主要脉络理清楚,为接下来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小组互评,提升内涵

习作完成后,可以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否体会到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能否体会到中心意思”,简单的几个字,却极富深意。怎样算“体会到中心意思”?笔者采用小组内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否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并抓住重点、学会取舍、详略得當。在小组内学生的互评、互改中,一篇相对完整的习作就能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统编版语文教材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最有效的教学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应加强阅读与习作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轻松顺利地完成习作任务。相信通过教师孜孜不倦的研究,学生会感受到习作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习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学宝.核心素养培育要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四个层次[J].人民教育,2017(3).

[2]石媛媛.发散性思维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21(5).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习作教学教学实践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