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23-09-19张瑛

江西教育C 2023年8期
关键词:合作共赢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张瑛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合作效率,优化学生的合作品质,就必须重塑课堂合作规则、突破主知主义、彰显合作的价值与意义,从形式走向实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合作育人功能,彰显合作的育人价值,让合作学习深入人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合作共赢

合作学习既是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提并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样态。合作学习能促进个体之间的学习共享与共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其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

一、重塑合作的“课堂规则”

当下,很多课堂的“合作学习”存在“合而不作”“合而伪作”的假合作、伪合作等现象,教师重塑课堂合作规则,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合作,让学生的合作走上科学、合理的轨道。课堂合作规则主要包括组织规则、对话规则、分享共享规则等,这些规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石,决定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

以组织规则为例,很多教师的数学课堂,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使得合作学习“乱”而“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叽叽喳喳,却鲜有话语切入问题的要害”“学生乱哄哄,争抢操作工具,却鲜有探究成功的”,还有一些学生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坐在教室之一隅,更有一些学生借机捣乱,等等。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沦为“自流”“放任”的状态。重塑课堂合作组织规则,要基于小组合作的主题、任务与问题,要求教师组建合作小组,让合作小组中的成员彼此“异质”,进而确定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其次,给每一个小组分发合作性材料,给学生呈现数学合作学习任务:(1)探究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2)猜想、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3)总结合作探究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快速地分工,并积极完成各自的合作任务。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关系,逐步建构、创造“圆周率”。整个学习过程,由于课堂合作规则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有效展示,深刻理解了“圆周率”的内涵。

重塑合作的课堂规则,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走出低效化、随意化的状态,让学生展开真正富有深度的合作;能改变合作的被动化、浅表化,让学生的合作走向主动、走向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质量,优化学生的合作品质,完善学生的合作样态。

二、突破合作的主知主义

传统的合作学习,往往有一种工具性倾向,即将学生视为合作学习中的“一分子”,以获取相关的知识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忽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这样的合作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合作。真正的合作,不仅关注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度”,还关注学生合作的状态(如学生的合作是否自主、是否快乐、是否平等)。这样的合作,是一种理性的合作,是值得提倡的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将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为平等的“你”,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我与你”的对话、互动与交流;要引导学生注重倾听,注重反思,促进学生真正的对话与交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经验融合与视域融合,营造一种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有的学生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拿出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对此,笔者追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拿出那样(指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一定需要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能进行实验吗?为什么?其次,組织学生针对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研讨,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实验比较方便、快捷,当然,用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也可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对话,优化了学生的合作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质量,培育了学生的合作习惯,生成了学生的合作素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也要营造合作成长、和谐民主的课堂文化,从而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摆脱盲从与依附。因此,合作学习要突破主知主义的局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生命样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品质。

三、彰显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彰显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换言之,在学生需要合作时才让学生合作,当学生不需要合作时让他们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要体现出合作的必要性,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合作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调控学生的合作过程,优化学生的合作展示,让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合作,让合作成为学生生命实践活动的确证与表征;要彰显学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即感受到“非合作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扎成一个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一开始,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用手摇一摇自己扎好的三角形,认为摇不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显然,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迷思”性的概念。其次,笔者出示一个用铁管焊接的四边形,相比于学生用小棒扎成的三角形,这种焊接的四边形显然更稳定。这种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用“摇一摇”来确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带来的局限性。那么,该怎样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体验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最后,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互动与合作,通过比对,学生发现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相等,那么扎成的三角形的大小完全相同,而用四根小棒围成的四边形形状、大小各不相同。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内涵,即“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指物理学意义上的稳固、稳定,而是指数学意义上的确定性,即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随之确定了”。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然能感受、体验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学习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常态。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合而有作”“合而会作”“合而能作”,通过合作走向一种共赢的学习境界;要健全学生的合作机制,优化学生的合作组织;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任务,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

真正的合作不是空喊“合作”的口号,不是形式主义的“合作”,而是展开科学、合理、具体、实际的合作行动。重塑课堂的合作规则,教师要突破合作的主知主义,彰显合作的价值与意义,超越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变革,走向一种“自下而上”的内部支持,从而充分发挥合作的育人功能,彰显合作的育人价值,让合作学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0(6):72-73.

[2]邓仕民,黄晓辉,熊元红.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5(6):24-26.

[3]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2):5-8.

[4]朱烩.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态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3):34-37.◆(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

猜你喜欢

合作共赢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闻聚合APP著作权侵权的行为规制
企业并购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