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3-08-30鲍丽真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6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鲍丽真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教学相融合,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思考的课题。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吃透教材内容,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文化体验;开展主题活动,开阔文化视野。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吃透教材内容,深挖文化内涵

统编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编写原则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整体规划”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有机渗透”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等诸多方面,融入其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螺旋上升、形成梯度”的特点。在小学第一学段,统编教材主要安排了充满韵律的识字歌,如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在第二学段,难度逐渐上升,出现了文言文等体裁的课文,如《王戎不取道旁李》,其中还蕴含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学生去体会理解;到第三学段,文章篇幅、理解难度等方面更有所增加,如《杨氏之子》等,其中,在五年级下册还专门编选了四大名著章节进行学习。笔者对教材进行梳理,发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出现,而且在不同学段都有出现(如下表)。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情境,感受古今词义的不同。这篇短小的文言文中,多次出现的“之”字包含不同的意思,“取之”中的“之”是“李子”的意思,“人问之”的“之”指“王戎”。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情境中体会古今词语意思的不同,并结合情境积累文言文词语。第二,在理清文章脉络后,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在讲解中感受王戎的智慧。

又如《羿射九日》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先引入“夸父逐日”的故事,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夸父要一直追逐太阳?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些学生会认为夸父具有坚忍的意志,也有学生会认为夸父有着坚定的信仰。学生通过充分探讨,有助于体会故事的主旨,学习古人的精神,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意志,不畏困难,锲而不舍,才能取得胜利。这种经常性的文化典故的熏陶,有助于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也有助于传统文化与课堂实现融合。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文化体验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但知识经验有限。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久远,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体裁的不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课上感知、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再现、感知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人物特点。这种方式,可以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活”起来,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古诗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当古诗遇见水果”的创意水果拼盘活动,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中描写的景物进行创意制作,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识字教学中,除了传统课堂中的认、读、写活动以外,老师还可以将识字活动搬到课外,如利用周末开展“超市识字大比拼”活动,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识字,将看到的字写下来,回家通过查字典、询问家长等方式认识不同的汉字,并归类整理。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开展汉字“溯源”活动,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汉字的起源,了解每个字的来历,从象形字到楷书的演变过程,由此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主题活动,开阔文化视野

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完整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教师要运用不同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传统节日的内容,可以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民风民俗学习与分享活动,制作节日书签、手抄报、书画展、排练节日庆祝小品、讲故事等活动,带领学生全方位體验传统文化,在活动中拓展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以春节为例,学生可以搜集《元日》《除夜》等古诗进行交流,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在班级分享小组查找到的各地习俗。在传统节日前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等,或者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由此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经典文化作品诵读活动,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诵读《长歌行》《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并针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古人的智慧。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上台诵读,加深对相关作品的记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时,应充分认识到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创新教学形式,使传统文化教育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至学生日常生活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全新的生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了解并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