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爬坡历练:提高规则教育实效的途径初探

2023-08-22刘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

刘佳

[摘 要]规则意识是法治意识的起点与基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深入探索规则教育,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立足实际生活并延伸至校园与社会,在不断扩大学习范围、学习深度、学习广度的同时,通过丰富课堂形式、丰盈特色项目、丰厚生活实践等途径,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规则教育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规则教育;规则意识;爬坡历练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24-0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作为培养法治意识的起点与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以梯度发展的模式进行设计与编排教材。梳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规则教育内容(见表1)不难发现,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的内容由课堂出发,扩展至学校、家庭、社区等生活领域。

那么,怎样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的规则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指出,7~12岁儿童规则意识的发展基于规则实践,经历“个人行为大于规则—规则分歧—规则共识”的过程,规则意识的形成经历“他律阶段—协作阶段—普遍规则”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依据儿童道德发展规律,设计指向符合学生规则意识发展需求的连续性、提升性的爬坡式活动实践,让学生浸润在积极的规则体验中,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价值追求。

一、丰富课堂形式,落实规则知识真建构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进行规则教育的主阵地。梳理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规则教育内容呈现由浅入深、由学校范畴辐射到社会范畴的特点。如果说,整个小学阶段的规则知识是一张大网,那么各年段的规则知识与该知识在不同年段的延伸则是织网的丝线。只有在课堂中进行能够让学生积极体验的活动,才能帮助他们明确这个规则到底是什么、指向何种行为,从而实现低年段与中、高年段规则知识的联合共生,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运用、达成共识奠定基础。

1.小判断,链接真感知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开展判断活动,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陌生感,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对规则知识形成初步感知。

例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没有规则的课间”情境,引导学生判断:“小朋友违反了哪几个规则?分别产生了什么后果?”学生认真观看后,经过思考判断,明确不随意奔跑、接水要排队、上下楼梯靠右行是课间要遵守的规则。教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畅所欲言,在回忆现象、剖析现象、表达输出的过程中,对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让班级生活更精彩。

2.同演绎,引发真共鸣

儿童是在实际生活体验中不断成长的个体,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只是自己眼里的世界,对规则的认知只是自己眼中的认知。置身其中,链接他人生活,才能让儿童更完整地看到整个规则。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提供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使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实现对规则的真判断,达到对规则认识的真建立、真共鸣。

例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疫情期间一外企女高管不听劝阻外出跑步”的新闻素材,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留学归来的邻居哥哥居家期间外出跑步,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演绎劝阻邻居哥哥居家隔离观察的活动,明白遵守公共秩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对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3.辨两难,助力真内化

规则实践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共识阶段,即凭借习得的规则知识进行友好的合作。规则本身是比较简单的,如排队上厕所、排队乘车、不毁坏公共财物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可是为什么不遵守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会产生两难情况,一些人选择了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集体利益,这恰恰是没有真正认同规则的表现。因此,当学生陷入两难境地时,引导学生用思辨的规则思维分析具体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判断、演绎的形式,对公共场所中保持合适的音量这一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提出了一个学生疑惑的问题:“好不容易下课了,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尽情玩、放声笑呢?”这个问题十分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实际。是放任自己,不管他人,还是注意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该怎么办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先认可他们追求舒适的心理,也赞同他们为了集体而克制自己行为的做法,再出示一个人和许多人同时说话的音频图谱,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知识,真正感受到遵守规则是对自己、对大家都好的事,从而实现规则知识由知道到遵守的内化。只有通过活动验证遵守规则能带来更积极的交往与合作时,学生才会更加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

二、丰盈特色项目,强化规则意识巧提升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校园,这样的大场景中其实隐含着各种各样的规则,课堂仅仅是学习地点之一。打通课堂与校园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悟规则,寻访身边的规则榜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会规则遵守的严肃性,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1.规则小讲堂,明晰校园处处有规则

校园是学习和遵守规则最直接、成效最显著的场所。这里有很多看得见的规则,还有很多看不见,但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规则。教师可适时开设“规则小讲台”,让学生成为校园生活中规则的积极发现者、归纳整理者、主动宣传者,扩大规则的使用范围,让他们真切地感知规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时,教师以“小点儿声”为主题,请“小讲师”说说在教室里哪些时候该小点儿声,也可走出教室,看一看、想一想还有哪里也要注意小点儿声。又如,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标志,探寻其中包含的规则。在“规则小讲台”活动中,可以由学生个人发布发现的规则内容,也可以由小组发布他们共同的发现;可以是课堂规则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在活动中对规则知識的补充,如参加消防演练的规则等。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密切注视着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将那些隐藏在师生语言、行动中看不见的规则真实地呈现出来;对聆听者来说,则是接受了一次规则的洗礼。这样,学生对规则有了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呈现的生活场景,规则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2.亮眼睛寻访,树立遵守规则小榜样

规则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源于践行规则的活动,由个体自我感悟体验得来;另一方面,源于遵守规则中的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规则学习中拉出来,摆脱狭隘的自我视域,着眼于同伴在具体情境中对规则的自觉遵守,从他们身上感知遵守规则的品质,从而获得自身规则意识的成长。

教师可开展“亮眼睛寻访”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遵守规则的小榜样,由发现者进行事迹宣传,颁发榜样证书,号召同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寻访者首先认可规则,产生评判规则的标准,并以此为尺度认真观察、积极寻访。发现规则榜样的过程,既有对榜样行为的规则意义的考量,又有对自身规则学习的审视。“亮眼睛寻访”活动,促进了学生规则意识的持续发展。对规则榜样而言,被认可的经历,激励着他们继续长久地、主动地遵守规则。与此同时,看到身边的规则榜样,学习者也有了前进的方向。当遵守规则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时,将裹挟着所有人共同前进。

3.“啄木鸟法庭”,实现规则意识软着陆

啄木鸟是鸟类医生,与病虫害做斗争。“啄木鸟法庭”将情境体验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将规则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实现规则意识的软着陆。最好的规则学习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师可将校园生活中的規则事件引入“啄木鸟法庭”,在充满严肃性、仪式感的程序性活动中,通过演绎呈现,让学生理智地思索、讨论与验证,从而对规则产生尊重与信仰之心。

如去食堂用餐需要以班级为单位,排好队安静进入。在引导学生践行这一规则时,教师可将一个学生奔跑进入食堂,撞到多名同学并造成拥堵的真实事例呈现在“啄木鸟法庭”中,引导学生通过事件讲述、场景演绎、评判结果等形式,明白规则面前无小事,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教学架起了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之间的桥梁,实现规则教育追求的软着陆。

规则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知道规则,发展到能够在他人的监督下遵守规则,再到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规则,即拥有自律的规则意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平等、自由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友好的、互助的氛围中,与他人进行隐含规则的协作实践,实现对规则真正意义上的遵守。

三、丰厚生活实践,内化规则获得实效

规则是生活的基石,规则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学生,让他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要想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应不断扩大学习实践的范围,引导他们把在课堂上、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规则教育的实效。

1.研学活动

儿童的生活由学校、家庭、社会构成。教师可开展研学活动,将规则学习的主阵地放在社会中,以主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发现那些被忽视的规则,并且制作研学调查报告,使“规则—儿童—生活”的链接更深刻。

2.倡议活动

规则教育往往需要聚焦生活中的细节,注重全面性。学生是规则的学习者、践行者,成为宣传员更能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制作宣传海报、拟定规则标语口号、进入社区进行实际宣讲等系列化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实质性的培养。

3.打卡活动

在学习规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开展打卡活动,可让学生自行监督自己践行规则的情况,产生坚守的内驱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主动调整心态,控制言行,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立足实际生活并延伸至校园与社会,深入探索开展规则教育的途径,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规则教育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郭雯霞.道德与法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基于教材话题的探问[J].中小学德育,2018(2):19-22.

[2] 凌红,许惠芳.优秀吸引:儿童积极学习生活的惯习养成[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35-38.

(责编 杜 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优秀吸引:儿童积极学习生活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B-a/2016/02/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