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角下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构建

2023-08-21张晓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窑址景观空间

姜 丽,张晓东

(1.淮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2.淮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以窑口为主体的古窑村落进行改造重塑,在空间规划上,与其它古村落空间规划显著不同,以体现古窑址文化及精神为主旨。在当代新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将原有学科分支与其它学科方向相结合的研究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德国叙事学家雅恩曾经说过,今天的叙事学是“叙事学+X 的研究模式”。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唐时期六大名窑寿州窑古窑址为研究载体,对寿州窑古窑址村落的叙事空间规划和景观重塑进行研究。

一、叙事性景观研究现状

“20世纪60 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法国诞生,在当时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仅限于文学。”[1](P15-16)结构主义叙事学家使用语言学方法,主张对叙事性虚构作品进行内在和抽象性的研究,试图寻找叙事作品才具有的独特的“语言形式”。结构主义叙事学建立了非常科学的理论模式,不同于以往仅仅对于人物、情节、表达的简单陈述,结构主义叙事学能对叙事作品繁复的内部结构机制进行精确解析。但是近几年,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深刻意识到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在叙事理论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学科的发展,“后经典叙事学”、“新叙事理论”开始在西方兴起。

随着叙事学的发展,更为注重叙事现象的跨学科、跨媒介研究。不仅在文学叙事研究方面快速发展,同时出现了“历史叙事”“绘画叙事”“空间叙事”“景观叙事”等。“叙事”几乎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共有的概念和共同关心的话题,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叙述事情,即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在空间及景观中引入叙事,在古代景观及园林设计中便存在,但是受到当时环境影响,并没有发展为一门具体的理论去研究一些设计手法及风格。

“景观叙事”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至20世纪初,赛特斯·怀特在1904年研究项目时发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景观设计,可以再现场地历史感,唤起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记忆。查尔斯·摩尔在《花园的诗意》一书中,通过花园景观的塑造,提出了景观叙事的方法与路径,直到20世纪90年代,景观叙事在美国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理论与方法。“马修·波泰格和杰米·普灵顿的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是非常典型的,书中对于“景观叙事”的解释主要是指产生于景观和叙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关系。”[2](P25-26)主要用场所构成叙事的框架,景观构成故事的背景,景观本身也是一种多变而重要的形象,并参与故事的整个过程,纳入场所故事的编排结构中。景观叙事是以当地历史背景故事及人文景观为基础的空间设计手法,作为景观叙述者要体现背后的故事情节及文脉传承,要与周围环境、建筑及人文相互融合,虽然不可能以景观形式完全有效复制叙事,但可以通过名称、参照、联想和象征进行有效暗示。

景观不仅是场地故事产生发展的背景与条件,也是推动故事不断变化的叙事过程,故事赋予景观空间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景观叙事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考虑讲谁的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这就要求设计者了解文化背景及解读景观的能力,而不是依赖“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最后就是如何解读的问题,即使用者在诠释和编构自身故事中,叙事是怎样改变、再诠释和参与开放的。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景观叙事就能超越单纯的故事讲述,成为一种创造重要场所的手段。总的来说,景观叙事要营造恰当的空间场地文脉,让人们能感受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有效的情感体验,最大化地表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二、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表达手法

(一)空间句法分析法

寿州窑古村落的叙事景观主要通过对其空间句法的分析来进行,“所谓空间句法最早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比尔·希利尔首次提出,即以构性关系分析空间中元素的几何代表。”[3](P91-92)空间句法工作的方式,能通过严谨的空间分析及人类活动轨迹的观察,显示空间和社会活动的有效关联,对于空间规划的塑造及人文景观的编排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通过空间句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塑造社会及景观模式,并为寿州窑窑址叙事景观的构建从时空维度上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的表达手法。

空间句法主要通过Depthmap空间句法分析软件,从空间层次、视线规划、可达性、景观编排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寿州窑古窑址村落进行可视层和可行层的分析,达到整体的规划预见性。可视层是指人在自己的视线高度及视域范围内的所见,在绘制可视层时要将遮挡视线的建筑、周围设施、花草树木等进行透明化处理,而可行层则指游客在空间中所能到达的任何区域,游客不能到达的封闭环境及水域场所进行遮挡。将规划的古窑址平面图矢量化后,将其导入Depthmap软件,分别对可视层及可行层进行空间句法分析,通过对空间句法的分析达到对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的合理构建。

(二)空间序列设置法

空间序列主要是指空间设计当中的设计布局及排列先后顺序,是空间合理组织及规划的提前构思,使得空间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流线及布局呈现有序排列。叙事性景观空间序列的设置不同于一般的空间序列设置,一般空间序列规划可以只考虑空间功能布局及形式要素,而叙事性景观必须要考虑对象的叙事性,要在体现其文化精神及思想为核心基础上,围绕所叙述景观发生的历史场景用讲故事的的方式进行空间的规划及布局。

寿州窑叙事性空间序列可以借鉴文学当中的一些手法进行表达,如顺叙叙事,主要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规划,在这种方式的规划中,可以按照寿州窑的时间发展顺序对景观进行设计,同时结合一定的公共艺术品及景观小品进行点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前后时间为主线,打造具有内涵特色的公共艺术品,对不同时期的寿州窑特色文化做进一步渲染叙事。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叙事,倒叙的叙事手法往往更具趣味性,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叙事连贯性及衔接性,倒叙的设置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不能为了倒叙而故弄玄虚,前后的衔接要符合历史场景及文脉关系。还可以借鉴插叙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可以用景观设计的方式,主要讲述寿州窑文化,穿插同时期用来陈设寿州窑瓷器的家具等,让人们能更直观的了解当时的生活方式及民俗风情,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穿插的叙事主要用来烘托主题的讲述。

三、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组织形式分析

寿州窑分布区域较广,从史料发现地被公布为寿州窑遗址点的就有10多处,是一个从东到西长约80余公里的大窑场。唐代窑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上窑镇的马家岗、高窑、上窑镇医院住院部、余家沟等一带,而在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地带较为密集。因此,本论文涉及的空间结构及景观重塑也主要以这一地带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见图1—图4。

图1 寿州窑古窑址空间规划序列

寿州窑空间规划布局呈S小曲线型的布局特征,整体空间以高塘湖的水域为中心向两边扩散。寿州窑窑址村落所在自然地理条件直接影响着村落的空间布局及规划,窑址分布最密集的上窑镇地区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景观,东面为上窑国家森林公园,周围遍布大大小小数座山,整个村落呈现不规则分布,这种分布方式使得古窑址民居呈现出错落有致的分布格局。西面有两条水流,一条为窑河,一处为高塘湖,窑口众多的寿州窑便集中或散间分布于窑河、高塘湖岸边,窑河主要以洛河为主源,是连接高塘湖与淮河的重要水道。寿州窑的密集窑址大部分分布于高塘湖周围,高塘湖中部不仅环境优美,也是窑址密集和观景体验最丰富的区域。寿州窑附近两河一山的自然景观及错落交织的村落格局为空间的规划及规划提供了良好条件。

无论是整合度还是连接度,可视层与可行层都存在巨大差距。由图1—图4 可以看出,整合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以寿州窑遗址为中心的周围呈放射性布局,这个区域还包括主广场、木栈道及钓鱼台周围,其次还有木栈道连接的观景台,这部分景点较密集,且空间布局走向一致,便于景观的编排。在可行层,整合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木栈道及文化广场的东西两侧,这两侧也是去往寿州窑古窑址的必经之地,整合度最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入口处及停车场周围。

从图3可视层与图4 可行层的对比可以看出,高塘湖观景台到寿州窑古窑址这一段路程为人流量最密集区域,不管是空间的规划主线路还是景观的设置都要集中在这一区域。而停车场到观景台这段距离则为可视性较低区域,可以适当设置景观,因为此段为空间的起始阶段。因此在空间规划及景观的设置上可以以铺垫为主,做到起承转合的有效空间结合和连接。

图4 可行区域连接性分析

通过寿州窑古村落空间的分析,针对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的组织形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寿州窑古村落要以体现寿州窑古窑址文化为重点,寿州窑古窑址景观规划一带可视层的整合度及连接度明显高于可行层,这就意味着窑址景观地带的可见性及视线引导性较好,但是人流行走的路径及引导性较差。特别是从停车场到观景台这一段距离过长,容易造成游客的视觉疲劳及对周边景观的记忆识别性降低。因此这一段距离应该在空间布局上特别注重,在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关于寿州窑视觉符号识别性及线路的视觉引导。

(2)寿州窑古窑址景观规划带整体空间呈南北走向S小曲线型的布局特征。整个空间以沿高塘湖中游的观景台至寿州窑古窑址和文化广场这一段为空间的高潮部分,也就是规划的重点核心区域。这部分同时分布着该地带重要的景观规划点,分别是高塘湖观景台、寿州窑古窑址和文化广场。这三部分是规划的重点部分,也是游客体验最丰富的地带,这一部分也将是重点叙说寿州窑文化的核心地带。

(3)钓鱼台及其周围部分可以作为该景观规划的一个收尾之处。此处景观可以适当渲染总结,但不宜过于突出,要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通过这种起承转合的有效空间衔接,以及景观的叙事表达,会给接受者更好的关于寿州窑文化核心内涵及精神的沉浸式体验。

四、寿州窑古村落叙事性景观构建策略

景观和叙事作为跨学科的理论探究及实践活动,在景观的叙事过程中会涉及到叙事方法,即设计者如何创作易于理解的叙事,什么传统可以被利用,如何通过景观的叙事传达出设计主题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设计的目标等,这些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寿州窑的景观叙事设计,应该以传承非物质遗产古窑址文化及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弘扬为宗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达到修复古窑址村落、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打造古窑换新颜的特色人文景观,从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带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叙事性景观主题的选择

叙事主题的选择也就是“主题景观”的确定记忆,提炼核心主题并重组于叙事画面中,如迪士尼乐园中的“开疆拓土”、“探险乐园”和“主街”就概括了美国流行神话的某些精选的戏剧性场面。这些精心包装的故事因此创造了一个个消费环境,人们在其中不仅获得了娱乐感而且也参与了其整个生活场景的构建。这一案例主要强调景观故事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要考虑讲谁的故事,这个故事要怎么讲,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文化背景和具有解读景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依赖“我说什么它就是什么”的做法。

另外,诠释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观者是如何解读理解,最后则是设计者对阐释和讲述景观叙事的控制程度,即使用者在理解和编排自身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什么作用,叙事是怎样改变、再诠释及如何参与开放的,通过研究这些最基本的叙事问题,景观叙事才能超越单纯的讲故事,从而成为一种更加重要的创造场所的叙事手段。

1.结构主义主题叙事景观构建

结构主义主题叙事景观注重探索表层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机制,最根本的是在探寻景观故事下面的故事,通过对景观空间情节与线索的编排研究,来指导怎样讲故事并将信息合理融入景观空间。在寿州窑结构主义景观的叙事构建中,应结合寿州窑古窑址的资源特色,在横向组合构建上,可以按照寿州窑发展的历史轨迹。在时间上寿州窑可分为四个时期,也就是四个时间主题的选择,分别是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寿州窑在造型与装饰上体现了一定的佛教色彩,景观的选择可以以大型寿州窑陶瓷作品展示为主,展示这一时期的陶瓷特色。第二个主题为唐早中期寿州窑景观规划,这一时期寿州窑生产规模明显扩大,摆脱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束缚,形成了成熟的地方文化特色,特别是中期作品,种类多种多样,造型浑厚大气,为最辉煌时刻,这部分的景观构建可以安排在空间规划可视度最为密集部分,也是叙事的高潮的部分。第三个主题便是唐晚期,这时期寿州窑生产规模缩小,受到资源泥土等限制,陶瓷产品质量开始下滑,为寿州窑叙事主题构建的结尾部分,可以安排在钓鱼台区域,作为寿州窑景观叙事构建的结尾。

通过时间这一叙事构建的安排,接受者可更好了解寿州窑历史的发展轨迹,在景观叙事构建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回忆、联想、隐喻、象征等修辞方法为场地文化、记忆的保留、再现等提供重塑路径。

通过3个主题空间编排的有序整合,共同塑造了寿州窑从开端发展、高潮到尾声的一个连续、典型的情节叙事构建,旁边的高塘湖既是道具、场景、也是故事的线索,通过高塘湖这条水域将这些主题空间串联在一起,仿佛让观者感受到了寿州窑所经历了岁月洗礼,千年后被世人挖掘并重新焕发光彩的永恒魅力。

2.解构主义主题叙事景观构建

解构主义主题叙事为主导的景观叙事更多的则是关注景观中的非正式解构特征与特定读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关键侧重点在景观作品的意义与社会语境的作用关系方面。解构主义主题叙事关注局部文字中故事内容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而不是整体的统一性。

在解构主义景观叙事的构建主题选择上,把能够代表寿州窑典型文化的模块分解化,如寿州窑文化可以分解为寿州窑文化载体、寿州窑装饰纹样、经典造型、陆羽的茶经中所提到的寿州窑文化等。此外,还可以借助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寿州窑古窑址依山傍水,东面为有名的上窑国家森林公园,窑河作为淮河的支流从此流过,可以结合淮河文化等,通过相关景观的构建,叙事寿州窑如何从封闭的小村落,通过淮河运至全国。还可以通过古窑址废墟的重新打造,阐述寿州窑的历史文脉肌理以及留给观者的历史记忆。通过建设寿州窑艺术馆、街、坊、窑、岛、宿、乐园等为寿州窑主题场景,制作、展示、交流、体验器物,从瓷景到瓷物,再到瓷情,从空间到物质,再到精神层面,对寿州窑文化进行解构主义式景观构建。

还可以根据其地形特点,总体布局以寿州窑古窑址为中心,高塘湖水系为脉,可以规划为:一带、两轴、六大主题景区。一带主要指高塘湖沿水生态景观带,串起小镇主题景区,这里也是观者欣赏景物的主要通行道,两轴则指高塘湖北边的寿州窑文化景观轴和休闲景观轴,主题景区的设置可以根据非遗保护及唐时期文化及生活方式进行融入,如非遗保护特色主题、遗址公园、山水田园主题特色等。

在进行解构主义主题景观构建时,注意不能孤立的将主题分解后便进行景观的构建。在这一叙事构建过程中,设计者要对其主题进行精心安排,一定要有选择性地选取一到二个解构作品,作为叙事的重点和主要环节。要做到有主有次,不能给予观者混乱之感,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组织叙事构建时对所构建场所及主题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

(二)记忆叙事景观的构建

作为个人和集体经历的场所,景观成为一种广泛使用地、帮助人们记忆的手段。几乎景观中的任何元素,林地、街角、废墟、老物件等用来造景的各种工具,都提供了进入记忆景观的通道。如一个地名,会记载事件和活动发生的场所,它们标示了以前的景观特征、主观体验等。虽然这些元素在地图上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要改变或丢掉它们,就会影响共同体验和信仰结构。

“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在那里土地从海岸的肥沃冲击平原一致延伸到远处森林,然而在过去25年间,由于人民居住、工业和制作活动的扩张,大量摧毁了公共设施,切断了遍及农业平原的河流和森林。”[4](P55-56)他们团队的设计策略重建了景观结构,这些景观结构源自该地的生物、物理与文化记忆,在这个区域,“小树林”随处可见,也正是它们建立了这个区域同森林的联系,这些树林群起着视觉标记的作用,告诉人们这里曾是森林覆盖的平原,并强化记忆,通过突出地区景观意象,把村落同这种意象连在一起,村落的层次和多样性得以激发重现。

在寿州窑古窑址记忆叙事景观的选取上,可以从寿州窑古窑址村落人民过去的作坊制陶生活、保留下来的窑址废墟以及经典的寿州窑瓷器造型等方面提取。这些关于记忆中的寿州窑的符号凝聚着人们对于过去的共同回忆和对于寿州窑的文化认同感。

在过去,寿州窑瓷器的生产都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过很多工序,这一记忆景观的叙述构建便可以通过雕塑的手法进行讲述,用雕塑翻模的方法制作寿州窑瓷器的生产工序。其中可以穿插体验环节,以及对于寿州窑釉料和泥土的知识科普,让接受者在观赏中体验,从而成为叙事故事的参与人。其次,寿州窑遗址废墟也是很好的记忆叙事者,讲述者可以对窑址废墟进行重塑,在不改变大的景观构建的前提下进行再设计,让接受者更好的了解当时的制作场景,更好的回忆那段关于寿州窑的历史。

在瓷器的造型方面可以选取南北朝至唐晚期的几个典型器型进行典型景观叙事构建,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寿州窑瓷器的生产范围及辉煌瓷器背后的文化,还可以通过窑址遗留的部分瓷片做文化墙,通过瓷片的强化让人们追忆那段沧桑岁月。

通过打造寿州窑文化艺术馆,展示寿州窑的历史渊源、工艺发展、技艺传承等方式让人们重忆那段历史,展品可以以现代展品为主,复原陈列为辅,以声光电科技展示提升寿州窑陶瓷对观者的传播效应及吸引力,展区景观可分为考古现场复原、寿州窑瓷器投影动画、寿州窑瓷器外销贸易路线、制瓷工艺、陶瓷互动投影、触摸互通游戏等全方位展示寿州窑文化,用系列回忆的方式达到对寿州窑文化记忆景观的全方位构建。

(三)含蓄叙事性景观的构建

含蓄叙事就是用一种非直接的、隐晦的表达方式把一个事物某些方面的特征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去。“中国文化自古以来讲究含蓄美,不管是园林艺术、山水田园还是中国造物思想,处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之含蓄意境美。”[5](P78-79)而含蓄是通过含蓄叙事来传递,不同的艺术门类对于含蓄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景观小品的含蓄叙事中也会有属于景观表达的独特方式。

1.符号学的拟态

景观小品与符号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设计符号是一种综合交叉的文化表现形式。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以符号学的理论重新认识景观小品设计,就是把符号看作景观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它是沟通和联系人与景观的中介,景观小品的语言符号是由线条、体块、色彩、材质等视觉形式构成,景观的形态符号是其外在形式。

符号学拟态在寿州窑景观中主要通过对寿州窑典型器物造型的模拟来塑造景观,在符号学的景观构建中,必须选择寿州窑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符号。如可以仿造不同时期的典型寿州窑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朝时期的龙炳鸡首壶,隋朝时期典型的盘口壶,唐朝鼎盛时期寿州窑黄釉之执壶。这些景观的拟形塑造,并不是单纯地进行景观的摆放,而是通过景观的构建传达寿州窑背后的文化精髓,通过不同时期器型的变化,通过景观墙的塑造,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器型变化的原因,让人们在观看景观的同时了解寿州窑文化。

还可以通过提炼寿州窑元素,如黄釉、典型器型的几何切割等。采用古典窗棂的表现形式,与寿州窑出土陶器巧妙结合,让观者通过“陶罐”镂空灵动的造型及几何切割剪影来产出丰富联想。在特色围墙、文化廊架、陶罐花坛等公共区域都可以打造具有含蓄意味的景观小品,可以用器型的平面剪影构成形式与古窑址景观导览图进行融合,让人们在观看游览线路的同时加强文化记忆。将瓷器罐等提炼的符号与路灯、指示牌、特色景墙等融合,通过符号化拟态的方式进行景观构建,不仅可以使主题文化具有实用功能同时又能凸显其文化艺术性。

2.语义学的拟势

语义的原意是语言的意义,是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及情味,而语义学则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它是一个涉及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的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设计界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因而产生了景观语义学。景观语义中可以传达出象征性语义、趣味性语义、关怀性语义等。

景观小品语义的构建是对形态的创造、重构、提炼,它是用挤压、组合、加减、排列等基本方式对形态元素进行整合。在寿州窑的元素提取中,可以提取寿州窑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如黄釉,以黄色瓷片这一元素做象征性的景观塑造,在这一景观小品的塑造中可以做一些其它形式的造型,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可爱、幽默、搞笑的符号和元素融入景观设计,结合人的情感取向,作意向化的细节处理,可以是抽象的、拟人的,也可以是夸张的,传达景观小品的趣味性。景观语义的侧重点在于人与景观如何更好地产生共鸣,在实现景观传达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其景观的象征价值及心理价值的研究。

五、结 语

寿州窑作为唐代六大古窑之一,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运用叙事景观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对寿州窑古窑址空间合理规划及景观重塑,尽可能最大化地凸显寿州窑文化。采用文化+生态+景观重塑+产业+旅游的方式,通过打造寿州窑文化产业链及活力小镇,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寿州窑、了解寿州窑,让寿州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窑址景观空间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