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在初产妇产后中的应用

2023-08-21潘红芳张盈

海南医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效能

潘红芳,张盈

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65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多见于产妇产后。相关研究发现,有37.8%~45.2%的女性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且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妊娠或分娩[1]。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产妇骨盆底部的肌肉松弛,从而引发了与盆底肌肉功能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如疼痛、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2]。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它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障碍,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但多数产妇因忽略了盆底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康复训练的效果。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是一种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型,其目的是通过积累信息、动机支撑与相应的技巧方法来改变产妇的健康行为[3]。目前,IMB 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且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将IMB 模型应用于初产妇产后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中,以探究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陕西省康复医院妇科门诊接诊的80 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妇;(2)均为初产妇;(3)均为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单胎产妇;(4)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排除标准:(1)剖宫产、手术助产的产妇;(2)伴有盆骨损伤的产妇;(3)伴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的产妇。将80例产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5~40岁,平均(32.5±7.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0±2.0)周。研究组产妇年龄26~42岁,平均(34.0±8.0)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2.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口头的形式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告知产妇产后相关注意事项,如不可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禁止摄入刺激、生冷、辛辣等食物。护理人员在产后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同时给予产妇一定的心理安慰,从而减轻产妇的负面情绪。指导产妇进行常规盆底肌锻炼,吸气时指导产妇收缩肛门10 s左右,之后缓慢呼气,且在呼气的同时放松肛门5 s左右,吸气与呼吸完成后为一组训练动作,10组/次,3次/d,连续干预3个月。

1.2.2 研究组 该组产妇产后给予基于IMB 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1)成立基于IMB 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IMB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相关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2)信息干预:小组内成员通过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产妇的健康认知行为进行评估。通过视频、图文、健康手册等方式向产妇详细讲解盆底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意识到盆底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提高产妇的治疗积极性。小组成员对产妇分享以往成功病例,进一步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训练的认知。(3)动机干预:由小组成员组织护理人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产妇及患者进行三方交流会,由护理人员提出相关问题,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产妇进行解答,并介绍自身的康复经历与经验,最后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与指导,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护理人员帮助产妇意识到盆底康复训练的好处,为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做好充分准备,小组成员根据产妇的实际病情为产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计划,并立即实施。(4)行为干预:盆底肌锻炼:护理人员对产妇肛门与阴道的收缩训炼给予一定的指导,具体方法同对照组一样。阴道哑铃:帮助产妇取平躺卧位,告知产妇分开双腿,将阴道哑铃放入阴道中夹紧,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阴道与盆腔肌的收缩训练。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及时掌握产妇的心理情况并给予相应疏导,以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饮食干预:组内成员在产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时为产妇制定合理、科学、健康的食谱,告知产妇多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水果、蔬菜等,以保证产妇营养均衡,告知产妇禁止食用生冷、辛辣等食物。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1)盆底肌恢复情况:两组产妇连续干预3个月后,采用会阴肌力测试法[4]评估产妇产后肌力恢复情况。I级:手指检查时能感觉到肌肉的轻微收缩,但无法持续;Ⅱ级:手指检查时能感觉到肌肉有明显地收缩,且能持续2 s,并能完成2次;Ⅲ级:手指检查时能感觉到肌肉有轻微的对抗,且能持续3 s,并能完成3次;Ⅳ级:盆底肌收缩有力,可对抗手指的压力,且能持续4 s,并能完成4次;V级:盆底肌收缩有力,可对抗手指的压力,且能持续5 s以上,并能完成5次。等级越高说明盆底肌恢复地越好。(2)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健康认知行为:于两组产妇干预前后采用盆底肌肉锻炼自我效能量表[5]评价患者的自我效能,该量表的分值为0~5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主要从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7]评估患者的健康认知行为,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产妇的健康认知行为越好。(3)焦虑和抑郁状态:于两组产妇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该量表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者的抑郁状态,该量表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越抑郁。(4)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的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盆底肌力为Ⅲ级或Ⅲ级以上产妇占比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24<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后盆底肌恢复情况比较(例)Table 1Comparis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 recovery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imiparas(n)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认知行为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lf-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cognitive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和健康认知行为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lf-efficacy,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cognitive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aP<0.05.

组别例数自我效能评分(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健康认知行为评分(分)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40 40干预前26.42±6.24 25.76±6.08 0.479 0.633干预后38.67±5.27a 30.49±6.26a 6.322 0.001干预前68.49±5.94 69.06±6.02 0.426 0.671干预后84.95±6.28a 76.46±6.24a 6.065 0.001干预前76.85±12.34a 77.86±13.26a 0.353 0.725干预后98.94±0.08 89.57±1.28 46.208 0.001

2.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SAS 和SDS 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rimipara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f two groups of primipara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b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intervention,bP<0.05.

组别例数SAS评分(分)SDS评分(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0.138 0.891 12.035 0.001 0.369 0.713 11.240 0.001 40 40 58.46±5.43 58.28±6.21 32.46±3.58b 42.76±4.06b 56.79±6.13 56.28±6.24 33.46±2.48b 40.46±3.06b

2.4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0,P=0.020<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盆底肌肉或神经发生异常,从而引起了直肠、肛管出现功能障碍,以致产妇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其发病人群多为产后妇女,相关研究发现,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主要为妊娠与分娩[10]。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隐私疾病,多数产妇会出现抑郁、抵触等不良心态。此外,多数产妇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较差,故其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产妇在产后通常会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以改善产妇的不良心态,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盆底康复训练指的是将多种康复训练方式集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模式,它主要是根据产妇的实际病情与身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训练方式,以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盆底康复训练的基本动作多为收缩肛门,且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强度、训练频率及训练时间,通过适量、适时、循序渐进地反复训练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进而达到盆底肌功能的恢复[11]。IMB 模型是一种由信息、动机与行为技巧共同作用于某个行为中,通过三者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患者行为方式的改变,且能持续保持改变后的行为方式。该护理模型主要是以信息为先决条件,以动机为必要条件,从而达到患者自身行为的改变[12-13]。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产妇干预后盆底肌力为Ⅲ级或Ⅲ级以上的产妇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健康认知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经分析,盆底康复训练方案是一种科学、有效、合理的训练方案,通过盆底肌锻练、阴道哑铃等方式能有效地提升盆底肌肉与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产妇阴道收缩,加强盆底肌对尿道、膀胱等器官的支撑力,进一步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减少盆腔脱垂、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对产妇健康行为认知进行预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产妇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帮助产妇改变不合理的行为认知观念,促进产妇健康行为认知的改变,从而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与健康认知行为。基于IMB 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通过给予产妇一定的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强产妇康复训练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14-1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所选取的样本含量偏少,其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应扩大样本含量以进一步研究其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初产妇产后基于IMB模型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案能有效地促进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恢复,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缓解产妇的不良心理,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盆底康复训练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