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认知修辞研究

2023-08-19崔乙文

今古文创 2023年29期
关键词:修辞格网络语言

【摘要】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人们通过汉字、数字、符号、字母组合,运用谐音、仿拟、缩略、摹状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网络词语,丰富人们的网络生活,本文立足于分析网络语言的修辞现状,并以2021年网络语言为例,从认知修辞学的视角对当下网络语言进行认知修辞分析,同时探讨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语言;认知修辞学;修辞格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29-012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9.038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22XKT1239)。

一、网络语言的修辞研究现状

自从20年代网络的产生,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和社会是共存的关系,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社会的任何改变都通过语言来体现,因此说语言具有社会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威廉·乔赖斯(William Bright)在其《社会语言学》中最早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语言作为社会必要的存在条件,它一方面对社会有绝对的依附性;另一方面,它对社会的发展有应变性。[1]网络语言的出现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语言的时代特色,是一个时代的人运用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共性特点的综合。它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有一些其他时代的语言所没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便是语言的时代特色得以形成的客观因素。各个时代的人,也会有一些自己时代所共有的特点,即另一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制约着对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这是语言的时代特色得以形成的主观因素。[2]网络语言是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符号,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网上交流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流,网友们在电脑屏幕上不能利用有声语言,不能辅以体态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所以他们在现有的语言文字基础上,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幽默、愉悦等效果。[3]

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芽阶段(1994—2001年),发展阶段(2003—2007年), 成熟阶段(2008年至今)。在萌芽阶段,网络的出现给人们增添了很大的新奇感,人们追求快速交际和新颖,主要运用谐音、缩略和仿拟的修辞手法,如谐音有英文(thank you-3Q)、汉语(喜欢-稀饭)、数字(一生一世-1314)、混合(I服了u)这四个方面的谐音。修辞使用比较简单、粗糙、浅层次,与人们的生活距离很远,很少反映日常发生的内容,修辞效果不好。在发展阶段,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彻底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语言发生巨大的转变,网络语言的修辞更加多元化,网络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距离逐渐拉近。这一阶段的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段主要使用仿拟、比喻。最后到成熟阶段,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一体,网络语言的创造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有汉语、英语、数字,还包含了符号,谐音、借代、比喻、仿拟、缩略等等的修辞手段广泛运用,各种网络文体都可见这样的修辞现象。

在网络语言创造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它的特点:一是创新性。青少年是网络语言创造的主体,青少年们年轻气盛,敢于追求个性,不喜欢局限于传统语言的组合方式和表达方式,敢于创造属于自己的话语规则。虚拟的网络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创造空间,不用受老师、父母的局限,打破传统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大胆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二是经济性。經济性这一特点是网络词语发展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语言的一大原则——经济性原则。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需要将一个个字都打出来,耗时耗力,为了交际的便捷省时,于是就出现以谐音、缩略、比喻等为修辞方法创造出的网络词语。如JJ(姐姐)、3Q(thank you),不仅加快沟通速度,而且增添一种趣味性,使交际双方心态放松。三是形象性。为了更加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图形,表示自己的表情如微笑^^,或者动作、姿态。这些图形拉近交际双方之间的距离,增添一种真实感。四是诙谐性。为吸引更多的人使用网络语言,网民创造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语言促使人们的使用,营造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五是粗俗化。网民们在创造网络语言时,不断追求个性,就会出现粗话的现象。如WBA(王八蛋)、NQS(你去死)等粗俗的语言,不利于中小学的教育,社会风气也会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并及时更正。

网络语言从萌芽到发展至今,它正一步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修辞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修辞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提高表达效果,网络语言的形成有它的修辞形式,在使用方面也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是,网络语言的发展逐渐产生弊端,出现粗俗化的现象,所以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要注重网络语言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认知修辞分析

如今网络语言处于成熟阶段,它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与生活非常接近,人们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地有所提升。从这些网络语言中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体现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问题、人们日常生活等等问题,证明语言是人们生活以符号的方式呈现,语言中体现了社会发展变化、人们生活心理变化。而对网络语言不仅要进行静态的修辞手段分析,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动态分析,认知修辞学是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很好地对修辞交际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接下来就对网络语言的修辞交际行为和过程进行认知分析和阐释。

认知修辞学对修辞行为认知属性的阐释,实际上就是语言的认知功能在修辞领域中的延伸,因为修辞往往被认为是语言运用的一种积极形式。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其包括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这两个部分在认知修辞学中有一定的动态认知心理机制。话语建构通过语境知觉对交际背景、自我及对象进行认知,由此进行话语建构,在话语建构的过程中注重话语信息选择、结构预设、方式选择、话语组织、话语调整这几个过程的不断修整,在话语输出的时候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表情、动作适应话语交际,经过这几个过程将话语传送到话语接受者。接受者在接受这些信息的时候要对话语进行理解,在对话语理解的时候,同样需要通过语境知觉对交际背景、自我及对象进行认知,以帮助接受者进行话语理解,话语理解包括解码、比照、析出、评价这四个步骤,分析出话语的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动机等等,以此能够给予有效地反馈。这就是动态认知过程。

网络流行话语在一定的情况下被固定化,其语境、交际对象、言外之意、动机等等各方面已经被明确化,有的流行语是在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在特定语境引申出的新的语义,使用频率升高而被固定化,这也是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如打工人,字面意思是以打工为收入的主要人群,因为目前社会氛围的影响,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经常以打工人来调侃自己或者他人,绝大多数人还是替他人工作以此赚取收入,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年轻人的不易。

网络语言的运用,使人们在话语建构过程中省去了信息选择、结构预设、方式选择、话语组织、话语调整这几个步骤,通过语境知觉和自我知觉确定选取合适的网络语言,在人际沟通的话语理解过程中,省去解码、比照、析出、评价的过程,可以直接理解话语含义与话语动机,以使听话者及时给你话语反馈,大大缩减了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适应这个快时代的发展。比如,内卷、双循环、小丑竟是我自己、展开讲讲这几个词,内卷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现象;双循环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中的用语;小丑竟是我自己是指觍着脸尽力讨好别人,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和问候,常用来自嘲;展开讲讲来源于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被网民广泛运用,这个词语的背后赋有一种老师给学生的压迫感。这几个词在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中可以直接运用以此达到交际效果,省去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中的几个步骤,加快人们之间的交际。但是,每一种语体有不同的风格,这种网络语言仅仅适应于日常会话语体,少数适应于报刊媒介语体和文艺审美语体,在学术科技语体和公文事务语体中不适用。

认知修辞学是研究修辞形成背后的心理机制,所以話语建构和话语理解过程中,心理因素不可缺少,心理因素有个性心理、社会心理,个性心理比如干饭人、内卷、凡尔赛,这些网络语言都是有个人使用,由于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从而成为网络语言,被广泛使用,以此由个性心理演变成为社会心理,也是个性心理的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心理是个性心理的社会化,是许多个性心理的共势;个性心理则是社会心理在个体层面的具体化,它是社会心理借以存在和运作的载体。[4]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没有个性心理也就没有社会心理,没有社会心理也就没有个性心理。社会心理还包括政治心理、审美心理、社会态度、道德观念、民族心理以及其他社会价值观念,这些方面都会影响着我们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不同的政治心理,如民国时期与新时代时期的政治心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背景认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认知。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修辞学研究对象存在于交际活动中,交际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包含各种方面的因素。修辞学是内部的微观的结构语言学同社会之间的桥梁。修辞学是语言学面对社会的一个窗口。[2]网络语言是言语现象,与时代、社会、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王希杰先生提出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这四者之间相互转化。而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的一种,受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的制约。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的变体,是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网络语言中可以分析出使用者的心理,所要抒发怎样的情感,都是有迹可循的。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从所用词语的背后可以看出说话者的心理情感,例如,社恐、社交牛逼症、社交牛杂症,这三个词语是新兴的网络词语,社恐用来表示某人害怕与他人交流,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不善于交际,相反,社交牛杂症就是用于善于交际的人,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善于与他人交际,更深层面看,也可以看出社会整体特征,主流80后、90后的主要感受以及心理特点。网络语言使用者背后所阐发的情感,用数字、符号、谐音等形式组成的网络词产生背后的原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这是探索语言表达式背后的心智表征形式(即构式),这也为修辞的认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受英语、日语、韩语的影响,通过谐音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的新词,达咩、撒拉黑等等,这是我们接受其他语言的结果。如今,各国互相学习,我们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前往不同的国家进行学习,我们将接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知识,共同促进中国的发展,同时汉语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出现,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语言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不同的语义。在这些的基础上,人们创造出新词,语言表达上的空缺,用更加形象地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再加上网络语言的更替体现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处于信息化社会网络语境给青少年更多创造空间,使语言主观化,给词语赋予一层自己的情感。

同时,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语言表情包化流行,进行聊天不用文字而是用表情包来代替,以此表达得更加生动,对方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代替本人的表情、情感。这也是表情包发展起来的一大原因。同时还有用于符号进行创新,给某一符号赋予一层意义,以此代替某一词语,语言符号的突破,打破词语形音义约定俗成的惯例,增添词语的词意,长久就有概括义,形成新意。

网络世界发展非常迅速,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但是同时也是有一些负面作用。比如网络语言换代非常快,一些人可能刚接受之前的信息,这又出现新的语言,使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语言,使网络语言文明化,同时使其系统化,避免它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影响,为汉语的发展做铺垫。

四、结语

综合所述,网络语言中修辞的运用不断多元化,更加靠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网络语言的使用,这是社会之所趋,更是时代之所趋。从网络语言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变化,人们心理的变化。语言就是社会表达的一个中介,从网络语言中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同时,语言受心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可以分析出其心理特征。缩略、拟人、谐音、借代等辞格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使语言赋予一层新意,丰富汉语词汇,同时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网络语言也加快了我们交际。从认知修辞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节省了话语建构和话语理解的时间,以此达到交流快速的效果。但是,网络语言的发展有利也有弊,由于网络词语的创造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处于叛逆时期,比较追求个性,所创造出的词语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其中不免有粗俗化的现象,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现象。我们处于网络时代,网络语言不可能消失。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改变网络语言粗俗化的现象,使网络语言文明化。

参考文献:

[1]夏中华.面对多种媒体的当代汉语流行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8.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123-125.

[4]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159.

[5]张小平.关于网络传播语言特点的观察[J].现代传播,2002,(06):128-129.

[6]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6):102-105.

[7]窦小忱.网络语言的新修辞现象[J].语文建设,2014, (21):78+80.

[8]周博文.网络语言中的修辞现象历时研究[J].参花(下),2019,(04):84-86.

[9]连晓霞.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J]. 修辞学习,2006,(02):44-47.

[10]陈怡呈,高文成.网络表情的视觉修辞分析[J].海外英语,2021,(08):128-130.

[11]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04):181-184.

作者简介:

崔乙文,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修辞格网络语言
论修辞格的本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初探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