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3-07-29王勇凯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摘 要:“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坚韧忠诚、胸怀大局、无私为民”。实现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对提升高校育人环境、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弘扬大别山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应明确三个原则、优化三类环境、完善三项保障、拓展三种方式,不断探寻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大别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因山南山北的气候环境和风土人情截然有别而得名。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的革命群众,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革命精神——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

(一)坚韧忠诚是大别山精神之基

回顾大别山区的革命历程,“坚韧忠诚”的理想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根基。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要做到对党忠诚是不可能的,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动摇。在革命战争年代严峻的形势下,大别山区的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大我”,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绝对忠诚的革命信仰,不惧酷刑折磨和意志摧残,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延续了革命的火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胸怀大局是大别山精神之魂

“大局,是指宏观的、战略的整体局面和全局形势,是事物各个要素、各个部分的总和。”胸怀大局,就是要有大局观念。每当革命到了紧要关头,大别山区的革命群众总会服从于革命的整体需要,以牺牲个体利益换取全局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减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创建于大别山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孤军北上,转战万里,成为第一支完成长征的部队。解放战争初期,为给其他解放区实现战略转移争取宝贵时间,中原军区积极贯彻中央“北进南防”战略方针,在历次突围战斗中,始终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战场形势的扭转。

(三)无私为民是大别山精神之根

在大别山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中,无私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宗旨,在大别山的革命历史中谱写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由于遭受到反革命势力的“围剿”与经济封锁,粮食短缺一度十分严重。根据地一边用减少党员干部粮食供给的方式节约粮食,一边将节约出来的粮食,优先分给当地群众。分粮的举措让党和人民军队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拥护,使得根据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别山区的人民始终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他们谋幸福、谋复兴。在大别山,党群之间真情交融,军民携手艰苦斗争,共同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定不移的信念、对党忠诚的品质,发扬勇猛顽强、永不言败的作风,形成了不朽的大别山精神。

二、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加强二者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别山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一)对于高校而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需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领导大别山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有利于高校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理想理念、传播革命精神,有利于高校运用大别山区革命史实和革命精神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不仅如此,二者的融合发展,还将有利于高校培育独特的人文精神,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提升环境育人的能力。

(二)对于学生而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我们精神文化上的“钙”,缺乏理想信念,我们在精神上就会患上“软骨病”。大别山精神能够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提供“坚韧忠诚”的信念之“钙”,能够帮助青年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勇于應对挑战、承担历史重任,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

(三)对于大别山精神而言

精神只有得以传承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有利于大别山革命史实的挖掘,有利于大别山精神内涵的丰富,有利于大别山精神传播方式的拓展,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了解、认同大别山精神,能够使更多新时代的青年主动结合时代要求,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大别山精神。

三、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大别山精神蕴含着深厚的育人价值,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育人素材、思想来源和教育方向。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应明确三个原则、优化三类环境、完善三项保障、拓展三种方式,不断探寻二者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

(一)明确三个原则

探寻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明确和遵循这些原则,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提高大别山精神的育人实效。

一是明确学生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推动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原则,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高校在开展大别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青年学生在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宣讲宣传中成为主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整理大别山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让大学生自觉成为大别山精神的体验者、认同者和传播者。

二是明确实事求是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要让他们从史实中学习了解大别山革命斗争的艰辛不易,帮助他们科学客观地了解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发挥的历史作用。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导大学生深刻领会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实践中持续弘扬大别山精神。

三是明确价值方向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大别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缩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代表。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大别山精神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帮助他们深刻把握大别山精神的内核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增强青年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他们成为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优化三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总是与一定的环境密切相关。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无可替代。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吸收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红色资源,将革命精神的精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地处鄂豫皖三省的高校,可以主动将大别山精神融到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中,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大别山精神的认同感。还可以以大别山精神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展现大别山精神的书画展、红歌比赛、话剧表演等。让青年学生在文化环境的熏陶中,提升文化自信,增强精神认同。

第二,借助社会各界力量,优化社会环境。精神的弘扬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构建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一是以宣传主管部门为依托,面向社会举办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各类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活动氛围;二是以学术研究机构为依托,深入研究挖掘和宣传阐释大别山精神的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三是依托宣传和文旅部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营造浓厚的文化传播氛围。

第三,占领新兴媒体高地,优化网络环境。新兴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形式。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受众广、信息个性化强,因此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推动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特长,拓展大别山精神的传播方式,创建多维的传播渠道。可以开设大别山精神主题网站、官方论坛,善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与大别山精神相关“微讯息”,加大大别山精神在新媒体渠道的宣传力度,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

(三)拓宽三种方式

实践要求我们,要突破思想的偏见和束缚,大胆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路径,积极拓展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方法。

一是拓宽课堂育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推动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思政课教师利用好思政课堂,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选用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素材,主动分享大别山革命故事,主动融入大别山革命精神,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将大别山精神与今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打造“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弘扬大别山精神。

二是拓宽党建育人方式。党建育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党员对大别山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网络宣传。可以在学校的网络平台分享大别山的革命故事、红色歌曲、话剧作品,推动大别山精神深入人心。最后,可以利用主题党日,开展寻访革命先辈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党建活动中感悟大别山精神。

三是拓宽实践育人方式。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应主动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各类校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大别山精神。例如,可以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题,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挑战杯”比赛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大别山精神。

(四)完善三项保障

探索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不仅需要明确原则、优化环境、拓宽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二者融合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提高育人实效。

第一,加强校研合作,确保资源共享。推动实现大别山精神的育人价值,仅靠高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应主动加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挖掘利用大别山精神的教育资源,把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可以邀请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开展大别山精神专题培训,帮助高校教师丰富党史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邀请他们在全校开展大别山精神主题宣讲,增强师生对大别山精神的了解和认同。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育人实效。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他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育人的效果。将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要努力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又要全面提升思政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要求他们不仅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还要以创新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深入人心。做好宣传工作,加强阵地建设是推动大别山精神深入人心的重要保障。应从课程方面加强和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设置,从文化方面加强网络文化、校园文化、党团文化建设,从渠道方面加强学工、科研、实践、管理、服务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推动大别山精神入脑入心,使大别山精神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淬炼出来的重要精神。尽管已经远离战争年代,但革命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应该主动梳理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丰富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大别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融合起来,使大别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红旗飘扬。

参考文献:

[1]冯俊.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强军思想學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张世良.怎样炼成新时代好党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彭小兰.中国大学德育课程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黄枬森.哲学的科学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责编:司 哲

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社科联项目“‘大别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编号:SKL-2020-855)

作者简介:王勇凯(1989— ),男,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