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科素养基础实践教学设计

2023-07-29陈琦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

陈琦

摘    要:学科素养基础实践主要指英语课堂中基于所学语料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英语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高中英语学科素养基础实践教学应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导入主题,激活已知”“基于语料,获取新知”“创设情境,内化新知”“深度加工,建构意义”“超越语料,重构意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六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具身参与中,深入理解和运用英语学科知识,形成英语学科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素养基础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多,课时紧,教师为了赶进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二是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操作性不强或远离生活,学生无话可说,学习兴趣不强。高中英语“四驱动”学科实践体系的学科素养基础实践[2]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高中英语“四驱动”学科实践体系由共同体驱动、资源驱动、项目驱动和评价驱动四大驱动要素与学科素养基础实践、学科素养进阶实践和综合素养拓展实践三类学科实践组成[3],可以有效破解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学生离身学习导致的学用分离、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活力不足、教师“重知轻能”导致的育人成效低下等问题。其中,学科素养基础实践主要指英语课堂中基于所学语料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英语学科知識,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基础实践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通过“导入主题,激活已知”“基于语料,获取新知”“创设情境,内化新知”“深度加工,建构意义”“超越语料,重构意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六个环节来实施,让学生在具身参与实践活动(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创意设计等)中,获得英语学习经验,生成英语学习智慧,提升英语学习成效。下面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中的Reading板块阅读语篇“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子主题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了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它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写作手法,以时间为线索,按说明文常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兼顾发展经济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可能性,以及全世界通力协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语篇的主题意义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

一、学习理解:激活已知,获取新知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对语篇进行初步感知和理解的活动,属于识记和理解等低阶思维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4]。教师应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并以此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取新知,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感知语篇所要传递的内涵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主题,激活已知。笔者首先在PPT上呈现教材中关于阿布辛贝神庙的插图,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is scenery spot?”“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阿布辛贝神庙的知识。然后,笔者播放有关阿布辛贝神庙的一段视频,激活和补充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感受古埃及文化遗产带来的震撼。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对比教材中的两幅插图,并回答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 statues?”,在引入主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步,基于语料,获取新知。首先,笔者提出问题“What questions come to your mind when you read the title?”,引导学生基于关键词problems和solutions进行自主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What are the problems / solutions?”“Who solved the problems?”“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自主解疑,并找出problems(Paragraph 1-2)和solutions(Paragraph 3-6)所在的段落。相较于单方面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自主解疑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问题体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拥有具身参与的学习经历,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接着,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梳理归纳有关problems的结构化知识,通过阅读第三至六自然段梳理归纳有关solutions的结构化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绘制如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图。

在上述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学生能否独立获取、梳理、整合信息,绘制时间轴来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效进行评价,体现动态可视化评价的原则。

二、应用实践:内化新知,建构意义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新知的关键环节,是较为深入的语言和思维活动,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深挖语篇的内涵和主题意义,巩固、内化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5]。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境,内化新知。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图1开展self talk、group talk活动,以帮助学生充分内化新知。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强调问题解决的步骤,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强化学生关于问题解决的步骤,为后面的迁移创新活动做好铺垫。然后,笔者围绕主题语境,创设情境“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阿布辛贝神庙的游客和导游,模拟在阿布辛贝神庙旅游的场景”,帮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再次内化和运用新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深度加工,建构意义。笔者首先提出问题“Why does the author use exact numbers instead of expressions like ‘a lot of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Over the next 20 years, thousands of engineers and workers rescued 22 temples and countless relics?”“What can you infer from‘Fifty countries donated nearly $80 million to the project?”,引導学生关注数字的使用并推断其深层含义,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然后,笔者让学生围绕“A lot of money / time / energy was spent to protect the temples. 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while? Why or why not?”开展小组讨论,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基于主题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的认识,分析、评判并表达个人的观点,进而了解兼顾发展经济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可能性,以及全世界通力协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迁移创新:重构意义,解决问题

迁移创新类活动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转化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的活动。它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6],以使学生在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促成以高阶思维介入、链接生活为特点的深度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做事,形成可信赖、可迁移、可持续的素养。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超越语料,重构意义。笔者提出既基于语篇又超越语篇的问题“Why did so many countries contribute funds and offer help to the Egyptian project?”“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our cultural heritage?”,引导学生进行意义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探讨多国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义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可以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进而努力成为一名具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学生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高阶思维得到了培养。

第二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学生将从课本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问题解决模式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有助于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笔者链接生活,挖掘学校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提供学生可探索的话题,设置学生愿意挑战的任务,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代入感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与表达,即利用本校本土资源,结合高中英语“四驱动”学科实践体系五色实践资源中的橙色资源——家国情怀教育设计问题“作为海南中学校园中最古老的建筑——凤栖堂,其功能单一、面积小,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拆除,还是要保留?如何平衡学校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创设口头报告任务情境“A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Hainan Middle School draws near, there will be a section about “Finding the balance between progress and protection of Hainan Middle School” in the celebration. Choose one role (a student / a teacher / the headmaster / an alumni) and give an oral report on the protection of Fengqita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于问题解决的步骤,分析身边的文物保护案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

总之,在学科素养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一系列关联的、层层递进的课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梳理信息,到绘制可视化知识结构图、内化新知、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再到链接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参考文献:

[1][4][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2,62,63,63.

[2][3]柳海英.高中英语“四驱动”学科实践体系的意蕴、构成与价值[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24-29.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例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读写课读说课中的实践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