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阅读,厚积薄发

2023-07-13马小花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内涵文本阅读教学

马小花

阅读是品味生活、了解世界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下,阅读逐步向碎片化、浅表化发展,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思想进步。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当正视阅读的价值,了解学生成长的需求,探索有效的方式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在日积月累中丰富内心,厚积薄发。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阅读包含文本与思维的互动,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而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同时也具有实践性与综合性。因此,在语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首先,阅读能助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有诗歌、小说、戏剧、故事等,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使他们在研读中不断汲取丰富的知识,拓展更灵活的语言技能。

其次,阅读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组织学生有效阅读,能促进学生依托文本深度思考,形成完整的阅读思维,从而发展出深度阅读能力,促进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最后,阅读能引领学生感悟文化,发展综合素养。语文知识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文本就是欣赏文化、解读文化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汲取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审美鉴赏,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从而发展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此时,他们如果能够接受良好的作品熏陶,将更有效地发展人格品质。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挖掘阅读的价值,开展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以此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巧用问题,激活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解题为主,更容易形成片面或浅表性的阅读效果。而新时代的阅读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体会,注重培养他们在文本中汲取深層涵义。因此,自主阅读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灵活地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趣味的问题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问题来激活阅读课堂,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深入阅读。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为例,该篇课文以钱塘江大潮为对象,描述了它的“奇”,语言优美,给人以独特的动态美感。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先用问题来导入,如“有人见过海潮吗”。学生们争相回答,还有学生描述出了海潮的景象。教师再提问:“你们知道,江潮有时候会比海潮更壮观、更神奇,你们想看一看这样的奇观吗?”此时,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会相互交流,表示想要看一看被称为奇观的“江潮”。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全篇。在学生阅读时,还可以利用几个问题来推动教学,如“钱塘江大潮来的时候,我们最先听到或看到的是什么”“大潮退去的时候,有哪些神奇的变化呢”。依据这些问题,学生满怀兴趣地阅读下去。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紧抓学生的兴趣点,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设置问题,而不能千篇一律或墨守成规。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感觉到更丰富的趣味,激发良久的阅读动力。

(二)创设情境,发展真情实感

优秀的阅读文本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只有真正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才能实现深度理解。而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远远小于亲身实践的体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情境来辅助教学,通过创设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体会。这样,他们既能顺利地理解语言内涵,又能获得独特的情感能力,以此不断提升阅读水平。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该篇课文讲述了西门豹管理邺县时,帮助百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通过不同角色和形象的刻画,表现了西门豹的个性品质和思想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很难理解。在阅读该篇课文时,学生不易理解百姓、官绅、巫婆以及西门豹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多样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比如创设演示情境,用封建社会百姓水深火热的画面展现当时的社会特点,给学生以形象的体会,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故事背景。然后,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予以表演。在角色的扮演中,学生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体验,从语言、神态、行为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共情能力,依据情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注重解读,渗透优良文化

深入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教师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深层,用深度的眼光去探求文本核心,解读文本内涵,这样才能算是有效的阅读。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文本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理解文化,渗透文化价值,以推动学生文化能力的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为例,该课由《囊萤夜读》与《铁杵成针》两篇简短的文言文组成,讲述了两个非常动人的传统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较为困难,但如果教师能将其与文化融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勤学”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生需要依据这两篇课文,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探索更多有关“勤学”主题的传统文化故事,同时还要分析课文中哪些行为是围绕主题的。例如,车胤为了读书而“囊萤”;李白被“铁杵成针”的故事感动,继而奋发图强等。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拓展并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故事,能深入解读文本中的思想,体会传统文人志士的高尚追求。同时学生还能在交流与探讨中深入思考,感悟中华文化中注重读书、学习的思想内涵,由此就能很好地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收获良好的文化能力。

(四)借助工具,梳理阅读思维

思维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在阅读活动中,正确的思维方式能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阅读思维对于学生十分重要。而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梳理工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完整性、逻辑性和综合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提升阅读效率,以此发展学生更全面的阅读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为例,该篇课文既展现了童话的趣味,又蕴含了科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科普读物。在阅读时,学生往往会被饶有趣味的故事吸引,而忽视了其中的科学色彩。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要从科学角度分析理解,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精髓。那么,怎样去分析文章、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阅读梳理。例如,从时间发展角度,以苍蝇和蜘蛛为中心,梳理它们的遭遇,从苍蝇与蜘蛛的互动到变成松脂球再到化石,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还可以从自然角度,以山川大地的变化为主线,梳理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这样的思维梳理,学生既能在阅读时了解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还能体会到时空的流转,感受自然的变迁,继而建立起综合性思维,从综合的角度看待科学事件,体会科学知识,这样也就深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逻辑性,为其后续的阅读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欧阳修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不仅仅说明了读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读书对于修身成人的价值。读书能使人进步,能育人心灵。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在深入的阅读中才能汲取成长的力量、构建良好的品质,这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由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日常阅读教学着手,以兴趣为前提,通过多样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情境的体验助力学生表达的真情实感,通过探究解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思维导图工具推动学生思考、构建阅读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内而外地提升,最终发展成为有效的深度阅读技能。

猜你喜欢

内涵文本阅读教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