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07-13刘嘉玲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指事会意字字理

刘嘉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字理识字教学是依据汉字的构形理据展开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该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应用方法、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汉字是表意文字,尽管汉字从甲骨文演变为楷书,字体变了,但是文字性质并没有变。对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形理据展开分析,运用图文对照、部件拆分、组合理解、形旁归类等方式识记字形,能够有效帮助低年级学生突破“字形”难关,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

一、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积极意义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我们认为,字理识字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识字兴趣,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则较为薄弱。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此时,一笔一画的方块字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枯燥无味。相反,形象的图画、生动的故事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现行的教材正是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图片感强的象形字,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依据教材内容展开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排除小学识字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高课堂识字教学的效率

提高识字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在学生刚接触汉字时,教师详细讲述如何运用字理识字法对汉字进行整体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构建汉字的原理,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有效的汉字组成规律。学生理解了组成规律,学会了拆分部件、组合理解等识字方法后,就能举一反三,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能依据字理合理猜测字音、字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只需关注重难点生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掌握了字理识字方法的学生,在预习课文或自主阅读时能有效解决“生字拦路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跨越历史和方言,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流传至今。如何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字理识字法无疑是一条正确的路径。汉字的构成都有一定的理据,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教师在对汉字进行构形理据的分析,运用图文对照、部件拆分、组合理解、形旁归类等方式讲授汉字的同时,也是在向学生传播汉字文化。低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受到启蒙的学生课后会探寻更多和汉字有关的奥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汉字的熏陶,进而增强对汉字等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应用方法

中国的汉字成千累万,根据不同汉字的构字特点,汉字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教师可以按照汉字的构字理据,针对不同类别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图文对照,认识象形字

在四类汉字中,象形字最为基础。象形字接近图画,一般用于描述简单、形象的事物。因此,实物展示、字源图片、字形演变等都是探究字义的好方法,也是学生理解象形字的妙招。利用象形字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象形字的一般教学模式总结为实物/图画——古汉字——楷体汉字。

(二)简笔绘画,展示指事字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象征符号的指事字,一类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指事字的字理分析要比象形字难一些,教师如果不加以讲解,学生很难看出其字形。因而在教授指事字时,教师可采用边绘画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对于象征符号的指事字,如“上”(),教师先画一条向上的弧线,以此为基准,在弧线上方再画一短横,意为“上”;“下”(),教师先画一条向下的弧线,以此为基准,在弧线下方再画一短横,意为“下”。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讲解起来更有意思。如“刀”()的锋面上加一点表示刀刃(“刃”,)所在。教師在讲授汉字时,时而加一横,时而加一点。在这一横一点中,汉字的意义不断变化,学生的想象力也随之提高。

(三)部件拆分,理解会意字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构成的,所表示的意义也是其构成成分合成的意义。教学会意字时,教师可以利用会意字的构成规律来授课。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异体会意字由不同的部件组成。如“休”(),拆分为“人”和“木”两个部件,表示人倚在树下休息。如“从”(),拆分为两“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有跟从之意。正确拆分会意字的部件,再根据部件之意重新组合理解,学生对会意字的认知会更加深刻。

三、字理识字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字理识字教学被提出近三十年,学术界相关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但是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太理想。我们梳理了以下两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字理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教师知道字理识字教学的优势,但是在识字教学时依旧偏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式,较少或不敢使用字理识字法。一方面是因为字理识字需要用到古汉语知识,有些教师并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专业的古汉语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如何将古汉语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字理知识是教师需要考虑的。

2.字理教学的运用频率有限。不管是公开课、赛课,还是网络上的课堂实录,字理识字教学法似乎看起来使用频次高、运用较为成熟。但其实在平常课上,由于课程紧张、备课任务重等难题,教师不常将相关知识融入课件中,导致字理识字很难在平常体现它的价值。

(二)字理识字教学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文化知识。针对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建议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此来拓展字理知识;备课时查阅工具书、权威网站,提高字理教学的正确性和趣味性;观摩学习优秀课例,与同事交流探讨;尝试使用字理识字教学,观察其效果,课后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2.建设资料库,供教师备课使用。近年来,网络上与字理识字有关的教学视频层出不穷,对汉字的解析也是五花八门,教师会担忧其科学性。若能将社会教育力量集中起来,包括古汉语研究者、一线教师、汉字的热衷者等,共同建立一个科学可靠的字理教学资料库,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是学习、查阅字理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识字教学的备课素材。

3.将字理识字渗透到班级文化中。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课后,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字理识字的学习氛围。班级的图书角和文化角是营造学习氛围、展示知识的好场所。教师在图书角准备几本儿童版的《说文解字》,以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明白除了课本里、课堂上的汉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识记,其他汉字也可以;教师在文化角安排“汉字我会画”“汉字这样认”的作品展示,学生在制作、分享和欣赏的过程中会逐步增加识字的乐趣,加强对汉字的认同感。

四、结束语

从甲骨文到金文,直至我们使用的楷书,很多汉字的音、形发生了变化,字理识字并非适用于所有汉字。识字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字理识字只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教师切不可只拘泥于一种,而应博采众长,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猜你喜欢

指事会意字字理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画说汉字——百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文心雕龙》的“指事”与文体叙事传统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有趣和会意字
指事字研究概述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