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教学

2023-07-13周娟娟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花生家乡想象

周娟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技巧、拓展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等,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借助写作教学,反作用阅读,为阅读教学蓄力。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本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写作训练,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迁移,以此使得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有效阅读,感悟揣摩,丰富累积,巧妙构思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对写作感到畏惧和害怕,不知道该写什么、能写什么。写作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犹如洪水猛兽一般,让人望而生畏。一定程度而言,写作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当前加强对写作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课题,其中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写作教学则是教师创新的重要切入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整体感悟文章的意境,体会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刻画,积累文本的美词美句。学生深入文本实际,切实掌握文本中运用的写作方法、技巧,深刻剖析文本结构,挖掘文本中的巧妙构思,以此达成良好的阅读效果,也为后续写作提供重要的支持,真正意义上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由此为之后的写作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学生立足于文题,从整体出发,进行谋篇布局,刻画细节,深化内涵,表现主题。

比如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作为一篇叙事类的散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以花生为切入口,大谈花生的好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默读、详读、略读等多种方式,从字里行间了解作者平实的笔触和细腻的感情,关注整个文本的布局,掌握寓理于物的手法,感悟“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由此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文章内容简洁,脉络清晰,主要是基于事件发生的顺序,记录作者小时候一家人在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中,阐述深刻的道理,即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在乎外在的体面。作者采用寓情于物、寓理于物的手法,借花生抒发情感,学生结合这一写作,采取借物抒情的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朴实小事,完成一篇文字兼美的散文,表现主题,达到一花一鸟总关情的写作境界。

二、加强引导,深刻理解,发散思维,启发想象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任务,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无话可说、无情可表、难以下笔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他们的写作过程充满了荆棘与坎坷。这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写作思维不够发散,想象空间不够开阔,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亮点与新意。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对写作训练的有机渗透,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拓展认知、养成语感、深化理解,从文本的布局结构、人物塑造方法、语言风格中受到更多启发。教师则可以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章的创作中。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0年后的家乡”这一写作主题为例,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根据写作要求,展开想象,写出20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变。在整个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单刀直入,只要求学生写作,那么学生将难以有效地完成任务。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大量的想象类文章,组织学生深度阅读,加强品析鉴赏,从一系列阅读素材中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想象使整篇文章充满想象力、充满科技感,由此打开学生的想象大门,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而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投身在写作实践中。

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给学生展示二十年前家乡的照片:土坯房、烂泥路等,然后对比展示当前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铁等,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家乡翻天覆地的改变。学生便可在感官刺激之下,大胆想象二十年后故鄉的人和物的变化,围绕着“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主题,罗列出写作的框架,梳理写作思路,通过今昔对比、回忆往事等多种手法,展开分段叙述,注重详略得当,以此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体现家乡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三、情境创设,以读促写,多元创作,强化能力

阅读教学的优劣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可忽视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基于此,教师要关注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其中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更多的思考、感悟和解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元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加强对写作内容的深刻感知和理解,领悟文本中所承载的情感、所传递的思想、所表达的内涵,由此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悟。而后,教师则可以借助多样化的途径实现读写迁移,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创作。

比如,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整篇文本中,作者主要以梦境的形式,牵引出自己对于父亲的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生活中我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描写了父亲背我上学、给我缝棉被等多个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沉重的感恩、感谢、感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抓住文本中所描绘的生活情境,以平凡的、细节化的小事为切入点,抓住关键词并想象画面,感知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仿写、续写、扩写等。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着手,以叙述描写为主,通过工笔与白描等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描述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小事,将种种小事连为一体,在叙事中深化主题,引发共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具体可以从有效阅读,感悟揣摩,丰富累积,巧妙构思;加强引导,深刻理解,发散思维,启发想象;情境创设,以读促写,多元创作,强化能力等多个维度着手,构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花生家乡想象
掏花生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