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3-07-13张雅琼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情感

张雅琼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笔者尝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炼教学策略,以就教于方家。

一、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操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学生对外来的文化和英雄人物都有片面的喜爱和崇拜。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意义融入课堂中。例如,在神话传说《女娲造人》一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慈祥的女娲不仅给人类创造了生命,还义无反顾地照顾生灵,使其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从寓言故事《塞翁失马》一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世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福与祸”这对矛盾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面转化。从《列子》一文中的“愚公移山”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无论自己面对多大的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汲取其精华,形成良好的自我品格和情操。

(二)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总是存在一些优越感,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存在冷漠无视、不知感恩的情况。而大多数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陪伴,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以及自身品德的修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亲情(如《散步》《秋天的怀念》等)、友情(如《老王》《社戏》》等)和师恩(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的文章。为此,教师要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感化学生,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思想、人物形象等,使学生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品德,让他们对社会、对父母、老师和朋友等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身品德得到有力的治愈,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深度挖掘教材,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因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载体是語文教材,所以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教学,让学生深刻品味、感悟课本中的语言知识,领悟语文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从而增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认知。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蕴含着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此,我们可以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从教材本体出发,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剖析,挖掘其真正的含义及价值。比如,教师在讲解《乡愁》这篇著名的诗歌时,可以以多媒体APP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余光中的生活背景,再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背井离乡的经历。远方的游子非常思念故土,面对着与自己只有一水之隔的故乡,却又无法回到自己无比热爱的故土的那种无奈之情。以这种方式诱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热爱故土、不忘家乡的情感。教师也可结合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些思乡佳作中的名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来感受作者笔下的“乡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故土情怀”。相似的课文还有《可爱的中国》《七子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爱这土地》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精读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志向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文化内涵的认可与理解。

(二)以兴趣为出发点,开拓第二课堂

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当地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讲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让第二课堂配合课内教学。比如,在中秋节、腊八节、端午节让学生搜集民间故事,在同学之间进行互动演讲比赛,这些活动都是可以让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活”起来的很好的做法。又例如,在讲解鲁迅先生所写的《社戏》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当地具有特色的戏剧文化,可以向老一辈人询问当地戏剧的由来、剧种、特色等相关情况,并在课堂上介绍当地的戏剧文化,再与鲁迅笔下描述的社戏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似与不同,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再将文化内容延伸到清明的由来、庙戏的出现等,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和高效。教师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由点到面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把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地过渡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共鸣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让学生与作者“相见”,甚至相互“对话”,这样使学生便能够从独特的角度去理解内容和思考问题,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境创设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提问质疑、介绍背景等方式来实现。比如,著名诗歌《过零丁洋》一文,诗人传递出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将士将要奔赴战场的音乐来营造出特定气氛,再播放名家朗诵,引导学生想象诗人身披战袍,挺立在敌军船头,面对零丁洋思绪万千的场面,使学生领略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感受华夏儿女的爱国情怀,在思想、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质的共鸣。

(四)结合熟读背诵,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熟读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文教学中熟读背诵的方法可以熏陶和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精神感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论语》《岳阳楼记》等,在熟读背诵中积累,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中感悟古人的智慧以及做人的道理。

三、结束语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以兴趣为出发点拓展第二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等方式,将语文课程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传承发扬优秀文化,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材情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