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2023-07-13马永胜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课堂作文

马永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加强语文教学。阅读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过程,写作是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加工与输出。新时代的语文课堂呼唤将两者有机结合,立足于整体视角构建更加完整的语文实践活动,使阅读与写作活动各自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写作和阅读的联系,并将读写结合策略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从当前实际来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过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第一,对读写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中,读与写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在教材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精力过多集中在阅读活动中,而作文活动则主要集中在每单元的习作课中。这种情况下,阅读和写作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练习活动比较匮乏。

第二,读写结合的形式比较单调。读写结合的训练形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最终的练习效果。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中,由于教师对读写结合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通过阅读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以及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技巧上,所以往往会采用仿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方式。从效果来看,这种训练方式涉及到的训练层面比较狭窄,难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提升。同时,由于训练的形式比较单调,再加上读写练习是语文课程中的难点,所以容易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到枯燥。

第三,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比较被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文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缺乏合理性。一方面,教师在发挥组织者作用时没有适当控制权利界限,对学生进行了过多的干预;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处于被动的角色,在参与读写活动的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流于表面。

第四,读写结合的评价效果不佳。一方面,评价环节的重点有失偏颇。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过于关注学生读写练习的结果,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变化。此外,评价中所选择的方法不够恰当,局限在作业点评和考试评价层面。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指导阅读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从读与写的关系来看,阅读无疑是读写活动的起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达,素材的积累无疑至关重要。而教材中的文本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因此,在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使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并从中积累一些写作材料,从而为后续写作活动的进行做好铺垫。

比如,在《鸟的天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从这篇经典散文中学习写作素材,我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的同时,也会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如:(1)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对大榕树进行观察?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作者的观察顺序?(2)作者描写了榕树怎样的特点?(3)在刻画榕树的静态美时,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4)在描写榕树上的群鸟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展开阅读思考,并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交流讨论。这一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的写作结构以及语言特点,并且学习了一些景物描写方法。由此可见,在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中,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是必要的。

(二)组织读写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读写结合策略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这一目的,教师要以阅读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同时,在作文活动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结合阅读中的收获全面表达。

读写结合教学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作文训练方法:第一,扩写。顾名思义,扩写就是指在原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扩充。一方面,可以进行局部扩写,鼓励学生选择文中一些精彩的句子进行扩写,使句子的表达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整体扩写。即从文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扩写,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段落。第二,缩写。缩写就是指在保持原文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些比较长的语言材料进行缩减。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第三,续写。续写就是指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保持原文主旨不变的前提下,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设计原文后续的发展。总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恰当的作文练习是有效的方法。

(三)丰富课堂活动,加深学习感悟

前文提到读写结合的组织方法比较单一是当前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增加常规的读写练习方式之外,教师还要利用恰当的形式进一步增强读写结合活动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语文课堂的活动,以便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够从不同的层面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比如,《落花生》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议花生”。在文中,父亲将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子进行了对比,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习花生默默无闻的品格,这也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于是,完成阅读后,我鼓励学生进行了作文练习,让学生描写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谈一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作文中,很多学生对文中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石榴、苹果、桃子更值得人们学习,因为我们要大胆地展现自己,有些学生则认为花生的品质更加珍贵。对于学生的分析,我没有直接指导,而是组织课堂辩论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搜集相關素材,提炼出相应的论据。这种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灵活。

(四)完善读写评价,促进体验升华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一环节具有调节与反馈的功能。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准确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所以,要进一步完善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升华。

在读写结合教学评价中,首先要丰富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读写练习中往往会产生丰富的主观感受,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存在的困惑。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点评,使学生从他人的角度了解自己。其次,要拓展评价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仅仅针对读写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评价参与读写练习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活动中的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最后,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手段。比如,可以借助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每次读写活动中的表现。利用这种工具,对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纵向对比,对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横向对比。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读写结合的必要性,并立足于教学实践、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逐步推动读写结合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课堂作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