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绘画艺术探究

2023-06-29杨雯琪徐莉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唐代美学

杨雯琪 徐莉莉

摘 要: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自由开放、华丽壮美的时代特征,使得唐代文化异常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成果辉煌,促使中国绘画艺术全面繁盛,造就吴道子、阎立本、王维、钱国养、殷季友、张萱、周昉、杨宁等杰出画家。另外,社会风气开放,民间生活多姿多彩,都使得唐朝呈现出高度的文明气象。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画坛活跃,名家辈出,风格纷呈。这一时期,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佛教绘画世俗化,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分科独立,绘画史论随之丰富,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

关键词:绘画艺术;唐代;美学

一、初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 618—712年 )

初唐时期,中央政府在宗教事务和政治事务中都十分重视艺术的教化作用。唐代皇帝在即位之初即成为强有力的艺术支持者。国家统一,宫廷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众多著名画家。初唐时期的人物画发展较快,表现现实生活,特别是以上层统治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日俱增,山水画多继承隋代的细腻作风,花鸟画也相应成熟,佛教壁画逐渐呈现世俗化趋势。

唐代是人物画的成熟期,涌现了大批人物画家。初唐绘画题材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绘画描绘的对象多为古代君王及重要历史人物。阎立本的《步辇图》就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唐初期,为稳定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此图细致刻画了吐蕃使臣禄东赞前来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文成公主此番前去,带去了中原地区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增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唐朝与吐蕃关系友好和谐,也使汉族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阎立本借此历史事件,以绘画形式歌颂汉、藏两族和睦相处的友好景象,展现唐朝太平盛世的大国风范。画中九名宫女左右排开,屏风扇下李世民正坐于步辇之上,即此图名称由来。人物的大小是由地位的尊卑决定,唐太宗面前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神态恭敬,谦虚有礼,唐太宗面色和蔼又不失威严,彰显出大唐国泰民安的和谐景象。《步辇图》构图语言简洁,形象塑造典型,注重人物表情,刻画细致,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更是两族友谊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根据画史记载,阎立本最著名的作品是两幅人物群像,创作于唐初的不同年代。一幅是绘于626年的《十八学士图》,一幅是绘于643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均已失传。现仅存一方拓自摹刻原画的石碑拓片,而且只留下四位功臣的肖像,构图与其绘制的《历代帝王图》类似。《历代帝王图》摹本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绘有十三位帝王形象。

唐代初期兴建寺庙以及佛教壁画中出现的新主题,都与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宗教绘画与政治权威进一步融合。敦煌壁画是佛教经画,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是整个壁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部分,内容大多刻画现世生活,画中对人物描绘细致,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远看富丽堂皇、恢弘大气,近看细腻精巧、形神兼备。莫高窟现存《维摩诘经变》等大型经变仅初唐时期便有十幅,完美将人物造型世俗化、生活化,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在花卉、鸟兽等形象刻画上具有很高的写实性,与现实的自然生灵息息相关,动物形象也十分多样:作为佛教推崇对象,初唐时期就出现的孔雀图像到盛唐时期更加栩栩如生;狮子作为佛教中最神圣的动物,画家在其五官、形态、动作的塑造上十分细致。这些都与佛教故事联系密切。

二、盛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 712—766年 )

盛唐时期是唐代绘画的辉煌鼎盛时期,山水、花鸟、人物三科蓬勃发展,各科独立发展,风格多样,名家辈出。随着国家繁榮统一,经济日益昌盛,人民生活逐渐富足,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使盛唐时期绘画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宗教绘画更趋世俗化,主要内容有经变、佛教故事等。

人物画从描绘初唐政治事件转为描写日常生活。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在艺术上,吴道子具有独创精神,在传统线描法基础上,融入渲染法的立体效果,使圆厚温润的线条更具生命力。他善于用兰叶似的线条表现衣纹,有飘举之势,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米芾《画史》称其“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吴道子幼年孤苦,早年做画工,不到二十岁就已技艺高超,开元年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为宫廷画师。天宝年间,吴道子奉召游蜀归来,于大同殿壁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一气呵成。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净饭王与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神的故事。

另一人物画名家张萱擅人物仕女图,传世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笔法精细,设色浓艳,现存的摹本犹存唐画风貌。其《捣练图》人物丰满,动作细致,极富意趣。画面分为三个单元,刻画了十二个在劳作的女性形象,但并非图解劳作过程,而是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富有生活气息且观察入微。在绘画艺术特征上,《捣练图》使用长卷构图、组合画式,用色考究。张萱继承了初唐时期画家阎立本的大气古典风格,又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对设色的感觉,使画面更生活化、审美更理想化,体现了唐朝艺术文化注重刻画现实生活又不失美感的特征[1]。

这一时期,山水画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此时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发展成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走青绿兼金碧山水一路,以工谨细丽自成家法,被视为山水北宗。《明皇幸蜀图》为李昭道所作,此图回避玄宗李隆基出逃的窘迫,着力描绘帝王游山玩水景象,细节中却将现实艰难跋涉,为避安史之乱造成的车马劳顿,以及未来要面临的残酷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隐于山水秀丽之间。盛唐时,“画圣”吴道子在山水画上也有突出贡献,他“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从而开创了豪放壮美的山水画新风格。他曾奉诏在大同殿画四川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与李思训用“数月之功”画的山水壁画迥然不同,但二者“皆极其妙”。因此,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山水之变,始于吴而成于二李”。

在中国文化史上,王维既是唐代著名诗人,亦工书画,开创了文人画,以不同浓淡的笔墨拉开画面层次,代替青绿设色,形成了独特的“泼墨山水”。苏轼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成为后世品评诗和画的标准之一。董其昌尊王维为南宗山水之祖。王维传有《辋川图》,表现其所居庄园的优美景色,抒发隐居山林为乐的志趣。王维的水墨山水,是一种从写实走向写意的艺术突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将人格力量与写意的山水融为一体,成为完美的统一。

花鸟画在唐朝开明的环境下日臻完善,盛唐时期花鸟画在技法上逐渐成熟。相比于初唐时期的单一题材、单调色彩,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更加凸显磅礴大气的盛唐气象,如用牡丹入画凸显雍容华贵,龙凤入画彰显富贵吉祥。

唐人多善骑猎,画马之风在唐代极为普遍。盛唐时期,多以鞍马画展示地位财富,展现英勇气节,著名画家有曹霸、韩幹、韦偃等。韩滉、戴嵩以擅画牛最为知名。存世的《五牛图卷》生动传神,传为韩滉所作。

三、中晚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 767—907年 )

中晚唐的绘画,一方面完善盛唐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以周昉作品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及宗教画更见完备。王墨等人的山水画发生了变异,盛行树石题材,渐用重墨,泼墨山水也开始出现。边鸾、滕昌祐、刁光胤等的花鸟画作品则体现出花鸟画的日臻完善。此外,李真与孙位也是当时的著名画家。

经安史之乱,大唐进入晚期,绘画艺术呈现向专科、某一题材的专门化发展。人物画家以周昉最为著名,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虽真伪仍有争议,但仍可在其中探究晚唐人物画发展。周昉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是唐代贵族妇女休闲生活的一个片段。画中人物身上的透明织衫若隐若现,彰显出唐代女子的丰腴华贵,纤细不失力道的线条使作品更加生动,辅以小狗、仙鹤、花卉加以点缀。此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時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赏花、扑蝶、戏犬、赏鹤,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经典的唐代仕女画代表作品,有着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另外,这一时期还有善画人物的孙位,绘有《高逸图》,善画火的张南本,善画罗汉的贯休等。

张璟、项容、王墨承王维泼墨画法的衣钵,成就卓著。禅宗在中唐时期极其盛行,使后期山水画审美发生了变化,相比于初唐、盛唐时期的豪迈华丽,此时的山水画变得华丽舒适,更具哲学意义。唐中叶后,山水画在构图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点景人物与山水之间比例趋于协调,在无尽山水中体会人物的渺小,释放心灵于山水之间。

花鸟画至唐代中叶独立画科,中唐有善画竹的玄宗李隆基、萧悦,善画鹰鸟的冯绍正、姜皎,至晚唐则薛稷、边鸾最为驰誉。与诗歌一样,画家借助花鸟走兽的寓意,抒发自己的情感。晚唐时期花鸟画绘画思想、表现技法日渐完善,形成了明显带有水墨写意、工笔重彩倾向的两大绘画风格,以花鸟、走兽、鱼虫等为题材的绘画不再依附人物画和山水画,在唐朝晚期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2]。善于花鸟的边鸾、滕昌祐、刁光胤等画家对花鸟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唐代绘画史论

唐代绘画史论丰富,画论著作颇丰,流传至今的绘画理论、史著有二十余种,尤其集中于中后唐时期,史料尤为丰富。唐代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画史著作,有《贞观公私画录》《后画录》《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

初唐时期裴孝源所著的《贞观公私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名画著录,序中表述了贞观年间的绘画史观。裴孝源关于图画的功用的观点,受到儒家兴成教化、训诫善恶思想的影响,认为图画的功能主要有两点:其一为写照的作用,即可以“体物”,照远显幽,侔列群象,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皆可“追而写之”;其二为“风化幽微”,即可兴成教化[3]。这部著作收录五十余位画家二百八十多幅古画名目,还记载了寺庙壁画创作情况。

《后画录》为唐太宗时僧人彦悰所著,点明画家师法传承关系、创作题材的特点和技巧风格。唐初文化政策开明,彦悰对所录画家品评时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评北齐杨子华为“北齐之最,唯公有图”、评隋王仲舒“精熟婉润,名辈所推”、评唐王定“骨气不足,遒媚有余”、唐刘褒“鸟雀其变,诚为酷似”、唐李凑“挥毫造化,动笔合真”等,各具特色。

唐代有一部十分完备的美术史著作,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享有盛誉,占有一席之地,即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探其体裁对象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多个美术领域,系统全面阐释了从绘画出现至唐约三百位画家的所处年代及人物经历,探究绘画的表现形式和造型特征,对画家继承关系进行考询。全书共十卷,前三卷为总论,后七卷为史传部分。作者张彦远生于盛唐时期,出身宰相世家,家族藏书丰富,自身也十分喜爱书画创作,促使他完成著作《历代名画记》,受社会风气影响,倡导“自然”,注重“法度”,重视绘画的政教功能,其运用的“六法”论、“书画同体”论影响一代代的中国画家,奠定了中国画论发展的基础。

唐中后期朱景玄撰写《唐朝名画录》是另一部画史著作,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绘画断代史,以“神、妙、能、逸”四品对绘画进行评述。朱景玄特别喜欢绘画艺术,著书期间四处走访,不见者不录,见者必录。在定画家品格时,不计其冠冕贤愚,以绘画作品质量为标准。此书仿《画断》体例。《画断》为开元年间张怀瑾撰写,将画家分为神、妙、能三品。盛唐文化开放多源,外来文化的渗入丰富了绘画思想,受道、儒、佛三教思想影响,形成新的绘画理论,《画断》亦是如此。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录画家生平经历,点评绘画作品,序中有论人物画居先,禽兽花鸟画次之,山水画居其后。

五、唐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唐代画坛人才济济,既继承了前朝的绘画特点,又自成一派。丰富的绘画理论与实践一同构成了唐朝辉煌的绘画历史,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也为唐代美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在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唐代绘画作品成为哲学思想与艺术审美结合的产物,为后世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

参考文献:

[1]罗琰娟.张萱《捣练图》的绘画艺术特征及价值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20(3):63-67.

[2]陈晓躜.论唐宋时期花鸟画的绘画思想和审美风气[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3]陈池瑜.唐代绘画艺术史学管窥:以《后画录》《贞观公私画史》《唐朝名画录》为例[J].艺术百家,2022(3):11-19.

作者简介:

杨雯琪,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徐莉莉,博士,中国计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史、媒介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唐代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