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分层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2023-06-26王欣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分层文章目标

王欣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的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以及学习能力,这些差异轻者可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重者会对其未来发展甚至生活阶层造成影响。语文是学习所有知识的基础,其承载的思想和力量是学生行走于世间的内心导航,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理解和看待问题时具有的高度和深度,这是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既往高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教学效果长期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很难得到较大程度的突破。新教育标准由此出发,希望教师教学时重视优良教学方式的探寻,具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能够让新的教学模式不被蒙尘、有用的教学内容不被隐藏、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不被忽视。本文从多元分层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策略,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希望高中生能够在良好的语文教学引导下,拥有更绚烂多彩的人生选择。

一、建立多元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改善传统教学单一、低效的教学状态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常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的撰写也脱离不了模板的套用,导致教学形式长久单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班级的教学效率始终处在低水平。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如背诵课文、考试达标等屡见不鲜,关于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何提升班級整体教学质量等却很难真正立足于教学任务之上。同时,语文教师作为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涵的推广者,在教学期间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及情感的关注,这也可能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

(二)为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创造条件

新教学模式是立足于目前社会所需而制定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蜕变成新时代教学的推动力量。但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教学时仍处在新旧教育的交界点,即便实行新的教育模式,思想理念上仍然带着明显的传统烙印,因此需要在新教学模式融入前,找到现阶段教学整改难点所在。在高中语文教学时应用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层面出发,准确透彻地发现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同局限,不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优劣以及不同教学目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各种新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入,并在长存中发展。

(三)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虽然教育给了很多人学习的机会,但也让学生处在优胜劣汰的境况中,在某种程度上使教育丧失了其初衷,偏离了想让所有受教育人员明智增慧、习得一技之长而后惠及家庭及社会的目的。而分层教学就在无限接近这个长远目标,其由浅入深、由窄到广的深入渗透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发现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应设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能够促进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各自发展,推动班级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二、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分层教学资源

(一)创设分层教学目标,层层提升教学质量

每一课语文内容都有纷繁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应用,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而定,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适当提升,对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理所应当降低。这样层层设定清晰且具有教学目标的分层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改变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弊端,使其产生学习主观能动意识,愿意自发主动地探究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基础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以及创新创造性目标三个层次。其中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静下心跟随教师走进文章,并能掌握内容大意,理解和感悟其中的重难点字词和语段;技能性目标在兼顾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行文思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创新创造性目标则是立足于以上两者,学生对文章内容要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切实了解和掌握其中特殊字词和语段的应用,同时活学活用。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着重注意学生在基础性目标上的完成情况,这是班级学生能否一同发展的根本要求,一旦发现学生不能聚精会神地阅读,教师就要立即提醒,也可以在阅读前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行为。

又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插秧歌》教学中,此课为一首诗,诗的内容是农家四口冒雨插秧的紧张劳动场面,体现的是一家人忙碌却和谐、充实的生活景象,总体而言内容简单,寓意直接。只是由古诗词展示出来,对部分学生而言,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所以本课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置:兴趣淡薄且理解能力欠缺者,侧重对诗词的朗诵、感知和体验,要让学生在多读中激发对诗词的兴趣;兴趣与理解能力中等者,重在全面理解和感悟诗词内容与大意,同时学生能够归纳文章特点,并能依据文章背景、作者经历等总结作者如此写作的原因。课程还可以从深层次迁移,如应用情境想象或影视意境播放等方法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和意境中,让学生切实感受诗词的特殊及其存在的价值,并能从诗词具象化的天地里,懂得欣赏并学会体验美感;各方能力均优质者,教师主要给予其方式方法或点拨,让其在文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与作者站在同样的高度,实现情感共鸣,能在诸如此类的诗词里准确地挖掘出其中的点睛之笔或妙笔生花之处,并能够学以致用。

(二)合理分配重点与次要的教学内容,减少额外的教学时间损耗

一些文章的出现其实并不需要学生对其中的字、词、句全面掌握或深刻理解,之所以出现是想让学生探究文章深意,从而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并能由此规范己身。一些文章因为篇幅较长,纳入教学范畴也不是想让教师全篇讲授,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深入更广阔的阅读中,体验阅读的魅力,并由此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日积月累中收获更多知识。在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要顺应教学要求,以最少的时间损耗给予学生最有用的认知体验及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时,这节课讲述的是杂交水稻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文章内容篇幅较长,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要表达对农业科技领域重大成就的肯定以及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同时深切地表示了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及突出贡献的由衷赞叹。在这一课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教师就可以将理清文章故事组成部分,感受每部分文章表述思想及情感作为教学重点,而关于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文章行文思路及写作手法等均可以作为次要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领略完要点后再逐一突破,循序渐进地对文章中各种思想、情感、展望或重要字词进行深化,以保证最终教学实效。

又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教学重点应是激发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并鼓励其展开对《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而后才是带领学生了解或掌握其中的重难点,明确故事走向及人物关系。所以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时,对兴趣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分成小组,就其中的内容自行展开角色朗诵,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故事情境的基础上,逐渐被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带动,进而生出想读整本书的意愿;对兴趣较浓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其全身心进入文章默读,尽可能地将自己带进情境,明作者之所述,感人物之所感,并能自行咀嚼内容中各个人物语言、表情及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技能。同时,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閱读目标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分层设置,如兴趣浓者一个月读完,上学期间每日阅读1--2章,周末每日阅读6--8章;兴趣淡者2--3个月读完,上学期间每日阅读1章,周末每日阅读3--4章。这样明令的要求会使学生整体投入阅读中,久而久之,当阅读成为习惯,学生对阅读及语文的兴趣也会成倍增长,语文高效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

三、基于学生个体,针对性分层教学

(一)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推动学生各自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认知和理解能力,所以在理解语文内容的表面意思上并不会有太大障碍。对学生来说,语文中存在难度,容易让学生却步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历史类、研究类及文言文类,主要由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奠基知识导致。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分层设置教学目标,使其逐渐提升对这种具有深度的文章的理解力及学习兴趣,进而自觉主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课文,并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践行于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教学时,这篇课文是一篇带有历史性质的文章,对一些历史认知薄弱的学生来说具有理解难度,如文章中的“吴起镇”“红四团”“苏维埃政府”以及其中提到的一些人名“马鸿逵”“马鸿宾”等,于学生可能都是陌生的词汇,在面对这种课文时,学生很容易被禁锢在文章表面,而不能深入文章本质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写作目的。因此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待提升组,二是待优化组。待提升组由于明显对本课历史不熟悉,对长征及长征精神不了解,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基于本文回顾有关长征的知识,探究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领悟长征精神的内涵。对待优化组,教学内容可以在待提升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理解长征及长征精神对当时及现在社会的影响,并深入思考这种精神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同时探析现今社会中存在的哪些精神、思想及行为与长征精神具有相似性等。

(二)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展开不同的教学评价

要想分层教学切实满足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忽视教学评价的意义,积极的评价是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越挫越勇的重要手段。学生遇到学习难关时,若教师不能及时给予其关注和鼓励,那么前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展开的教学努力就可能因此被摧毁,最终分层教学质量也会与愿景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基于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不同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及逻辑思维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语文《过秦论》的教学时,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不同的学习评价。如对文言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其进行了一段有所偏差的翻译时,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批评,而应围绕有误部分,利用举例或深入分析等方式,引领学生走出误区,豁然开朗,以逐渐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文言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评价则可以从学生的误区着手,以提醒的方式将困扰学生的问题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上更进一步。除了问题回答上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利用试题的模式评定学生的分层学习情况,试题内容和难度也要分层设计,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式的反馈和补救。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教学评价能够增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感应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不良情绪降低学习兴趣等问题的出现。

四、基于教学模式,渐次推动教学发展

新教学模式的普及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契机,但高中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上其个性特征明显,在理解和接受相关语文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别。新教学模式虽然由新时代需求发展而来,但是若不能立足于学生实际,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差强人意,甚至徒劳无功。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语文《箜篌引》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设施及氛围创设恰到好处的学习环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情境内容的创设要兼具易懂和吸引力两个特性,帮助学生锻炼想象力和联想力,奠定情境共情的基础;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情境内容的创设可以侧重情境的营造,语言要偏精炼和优美,以培养学生更丰满、生动、鲜明的想象力,从而逐渐使学生在美的环境及感受中生成独到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班级学生全面发展,而并不是让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同样的重视,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消除对能力薄弱学生的偏见与刻意关注,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教学氛围。分层教学由于会将班级学生区分引领,于一些心理比较敏感脆弱的学生而言,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其自卑心理,因此教学期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及心理变化,一旦发现端倪,要及时处理,如一对一交流、教学评价等,以便将分层教学的弊端降到最低,将教学实效提升至最大。

猜你喜欢

分层文章目标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雨林的分层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有趣的分层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