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小组有效合作的思考

2023-06-26洪艳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互联网+数学

洪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合理的策略提高合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将互联网信息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的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阶段的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多数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独立思考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若是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通过讨论能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各抒己见中形成活跃的班级氛围,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加入讨论,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各小组需要根据教师的提问展开深度思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组织和引领的作用,贯彻以人文本的原则,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问题的引导下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互动环节的有效性。教师要留心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汇报成果时,教师要以激励性点评为主,委婉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意识到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针对性改进。一系列的活动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为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七大学习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1+N”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尊重学生个体,致力于数学素养的学习,将一个班级分为N个小组,再由N个小组长带领N个组员对一个知识点提出N个问题,探究N种学习方法的小组合作课堂模式。在此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组内共学”,针对课前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时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经过讨论,不仅能形成较为全面的答案,而且能让学生的倾听力、合作力、表达力、对话、反思、复述、质疑批判“七大学习力”得到逐步发展。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为例:

组长:我们来给1号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坐过山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4号:我来说,因为2个十乘3等于6个十,也就是60,所以列式为:20×3=60。我说完了,你们同意吗?谁还需要补充呢?

本组人员一一答道:“同意,没有补充啦!”

组长:你说得真好!(竖起大拇指鼓励),还有其他方法吗?

3号:我有其他方法,我是这样想的:每人20元,3人就是3个20,所以列式为:20×3=60。我说完了,你们同意吗?谁还需要补充呢?

本组人员一一答道:“同意,没有补充啦!”

组长:你说得对极了!

2号:除了3号和4号说的方法,我还有其他方法:先把2×3的得数6算出来,再在6的后面添上1个0,所以列式为:20×3=60。我说完了,你们同意吗?谁还需要补充呢?

组长:这种方法很简便,我非常赞同!(竖起大拇指)你们赞同吗?

其他人员一一答道:“同意,没有补充啦!”

组长:如果将20变成200,也就是说20×3变成200×3,你们会计算吗?

1号:我不会,你会吗?

组长:我会,先把0前面的2 与3相乘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两个0。(边说边在本子上写)200×3=600,我讲完了,你们同意吗?谁还需要补充呢?

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啦!你们不仅完成了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还解决了本单元第六课时的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组合作对学生各方面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社会化素养逐步得到了协同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小组有效合作的策略

(一)借鉴“互联网+”“强基础”经验,奠定合作基础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科学组建小组是落实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教師应对班级学生有全面了解,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尽可能地使各个小组的实力处于对等状态,保证合作学习效率。合理分组能够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吸引更多学生其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相反,若是组内成员划分不够科学,就无法保证小组合作的最终成果,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确定小组人数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级和班级总人数出发,以小于50人的班级为例,低年级可以设置两人为一组的模式,也就是同桌间进行讨论;高年级则以3-5人为一组,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的数学基础、兴趣爱好、领悟能力、性格特点等,秉持互补原则,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取得进步,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可以采取“帮扶策略”,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形成引领与互助的关系,使学困生在小组成员的带领下逐渐领悟计算的基本方法,降低对数学的抵触情绪,与组内成员共同练习大屏幕上展示的习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保证学生在前后左右的范围内活动,避免大面积的人员活动影响课堂秩序。

2.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责是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并参与讨论过程,给学生提供适当点拨,确保活动顺利落实。合作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在于问题的引导,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教学大纲总结本课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合理把控教学难度。讨论主题必须具备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从而更好地吸收课程知识。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索应用小组合作的优秀说课视频,将其融入教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是否有大小呢?它们的面积应如何表述?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面积,通过讨论对本课内容形成更深刻的了解。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或及时鼓励,肯定学生的观点,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

3.选拔团队优秀代表。

即便小组合作的人数不是特别多,但也是一个整体,需要选拔团队优秀代表担任组长的职责,带领其他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应重视组长选拔环节,日常中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学生都要有大致了解,划分完小组后,初步拟定组长人选,而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由学生投票做出最终选择。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组长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尊重,这意味着组长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数学水平,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够帮助成员解决专业上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学生在讨论时难免出现不同的意见,组长要妥善地化解矛盾,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后续的活动,可见这一职位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二)借鉴“互联网+”“重技术”经验,制定合理目标

1.明确合作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技术是实施策略的重要保障,小组合作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合作目标的确立。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内容比较浅显,并不适用于小组合作,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向。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合作内容和目标,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任务,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探究。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本课合作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量角器中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角的度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通过恰当提示分割任务,组内成员各司其职,负责测量角的度数、检查操作结果、分析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记录不同的数据等,最终组长汇报测量成果。教师将各小组的成果制作成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近距离欣赏自己的劳动果实,感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明确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任务的合理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为团队贡献个人价值,在活动最后共享合作成果。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表扬时,这份荣誉属于组内所有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体现了明确合作目标的重要性。

2.把握合作时机。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惑,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顺利解决,或不能全面考虑问题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总结结论,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数学活动有很多操作无法一个人完成,需要同伴的辅助,小组合作学习是必然选择;第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其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见解,而后展开小组合作,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尽相同,在交流与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本节课的主题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同时锻炼倾听、表达、分析与归纳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若干道习题,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计算顺序,如59+155;354-58;50+363;755-1442等,学生利用本节课掌握的知识点能够很快完成任务。其次,教师出示应用题:小明和小军赛跑,小明3分钟跑了630米,小军用同样的时间跑了675米,小军比小明每分钟多跑多少米?要求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这一问题为四则运算的学习增加了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组内其他成员,经过探究总结出两个正确的算式,从而对四则运算有进一步了解,有效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三)借鉴“互联网+”“多推广”经验,巩固合作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云平台、微课平台等为学生推送自主学习任务;课上借助e-word工具辅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起到开阔眼界的作用;学生课后借助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作业,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理论知识应用技能,促进“1+N”小组合作模式的落实。为了保证活动质量,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知道很多任务都需要集体共同完成,在合作中可以从他人身上获得全新的感悟,升华思想。有了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形成合作习惯,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参与到合作中,在同伴的发言中获取关键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经过反复推论与验证形成最终答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吸取网络中的宝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其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以此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1+N小组合作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A02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师应互联网+数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