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民俗文化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究

2023-06-26叶幼美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幼儿园区域

叶幼美

本土民俗文化富有地方特色,包括生活习俗、文艺风俗、民俗仪式和娱乐文化等所在地区的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选取本土典型、具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接近的以及幼儿能接受的本土民俗文化主题教育内容来完善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和结构。本文从本土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内容挖掘开发、应用、活动开展遵循的適宜性原则以及内容的筛选改编等方面,为本土民俗文化可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实践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本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对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选择适宜的素材作为区域活动内容,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和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学习和传承本土民俗文化中获取经验、全面发展。

一、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中,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要肩负起重大的教育责任,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科学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本土民俗文化的热爱,使幼儿在民俗民风中快乐成长。将本土民俗文化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展现出诸多显著的教育价值与作用:其一,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在实际组织区域活动时加强了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引用,自然而然地对幼儿进行文化熏陶,充分调动幼儿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学习探究兴趣,促使其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实践。其二,教师在区域实践活动时充分引用本土民俗文化元素,既可以引导幼儿充分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又可以自然而然地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与民族情怀,提高道德素养。其三,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教师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本土民俗文化可以弥补区域活动资源不足的问题,聚焦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稳步促进幼儿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二、本土民俗文化的挖掘与开发

基于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了充分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改善育人环境,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挖掘与开发当地的民俗文化。其一,教师要阅读大量书籍以及当地的报刊等,总结与整理本土民俗文化,包括丰州正月十五元宵节踩街、桃源攻炮城、丰州埔头水丸的制作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搜集大量相关图片与视频,全面了解其产生渊源与开展过程,并结合幼儿园区域活动特点分析如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以发挥其价值。其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力量,发挥幼儿的主体价值与作用,以搜集更多的本土民俗文化,为之后幼儿在融入民俗文化的区域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奠定基础。其三,教师可以在当地进行走访调查活动,可以与当地年龄较大的老人交谈,听他们讲述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也可以基于文化了解的目的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收集更多民俗文化内容。

三、本土民俗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经过前期的本土民俗文化挖掘与开发活动,教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其应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并基于实际不断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为幼儿营造科学的学习成长环境,提高幼儿的学习实践效果,最终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一)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将本土民俗文化引入活动区域,尽力打造浓郁的特色民俗文化氛围,如从互联网渠道搜集众多民俗文化直观图片,如丰州踩街等,并将这些图片张贴到活动区域的墙上,便于幼儿随时观看;与当地老人交谈、上网搜索等方式整理众多民俗文化故事,使用符合幼儿认知的趣味生动的文字语言描述这些故事,以供幼儿阅读讨论;通过园内的广播设备播放当地的民俗童谣,如《月亮月光光》《天黑黑》《丢丢铜》等,引导幼儿跟着念唱;搜集一些当地特色的建筑模型、元宵花灯、剪纸以及舞狮等,布置在活动区域,便于幼儿观察研究。通过上述系列手段,教师可以为幼儿打造良好的特色民俗文化氛围,为更进一步进行区域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二)组织民俗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活动是幼儿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为幼儿确定一个民俗文化主题,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包括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本地民俗生活场景以及代表当地文化习俗事物的制作过程等,为幼儿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幼儿基于自己的了解以及诸多民俗文化资料进行绘画创作。幼儿完成绘画创作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画作集中展示在指定区域,供大家欣赏,鼓励幼儿阐述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过程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参与民俗主题的创作区域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在充分锻炼绘画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强化民俗文化认知,增强文化素养。

(三)引导幼儿参与民间游戏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民间游戏是教师经常选择的活动形式,因为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往往更高。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幼儿参与系列民间游戏活动,如组织幼儿参与“攻炮城”游戏活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小班、中班、大班设计模拟攻炮城的情境,设置层层障碍。通过游戏式的角色代入,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闽南民间游戏的快乐与奇妙。

(四)开展民俗情境演绎活动

基于以往教学经验可知,情境演绎显然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增强各方面素养。教师可以融合本土民俗文化元素,组织幼儿参与情境演绎活动,以顺利地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如在丰州九日山祁风典礼、元宵节踩街等大型节日庆典中都有舞龙舞狮的活动,幼儿教师可以收集舞龙舞狮的图片和视频,欣赏龙狮的身体造型,制作舞龙舞狮的道具,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道具进行表演。通过参与民俗情境演绎活动,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与探究热情显著提高,更积极地投入区域活动中,同时有效丰富民俗文化知识,深化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领会精神内涵。

四、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根据教学经验可知,平时针对幼儿开展融合本土民俗文化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一定的生活性原则,以顺利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恰当的民俗文化元素引入活动区域,搜寻恰当的生活实践活动,并引导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共同演绎民俗文化生活场景。如开展小班户外娃娃家活动时,幼儿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树上掉落下来的芒果树叶制作龟粿,并将美食端上用地垫做的桌子,邀请朋友一同享用美食,提升幼儿游戏创造力的同时,大幅度加深幼儿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认识。

(二)经验性原则

基于本土民俗文化开展区域活动时,每个教师都要遵循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每次设计区域活动之前,都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确定所设计的区域活动的优缺点,加强对幼儿主体作用的重视,优化环境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大量探索,积极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其他优秀教师的建议,总结出更适用的活动指导策略,给予幼儿有效指引。这样,师生合力顺利推进区域活动计划,提高本土民俗文化传授效率,强化幼儿的文化知识积累,促进幼儿综合能力与素养全面提升。

(三)科学性原则

基于本土民俗文化组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科学性是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并遵循的原则,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势必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其进步与发展。每次组织幼儿参与本土民俗文化区域活动前,教师要对区域活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幼儿当前的学习能力、学习规律、知识积累以及性格特点等,从而选择相符的活动形式,营造科学的环境氛围,以改善幼儿的活动参与行为,提高其实践效果。久而久之,几乎每个幼儿都可以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大幅提升综合能力与素养,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四)探索性原则

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幼儿充分發挥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通常可以在幼儿积极配合下更顺利地完成区域实践活动任务。由此,组织幼儿参与本土民俗文化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主体作用的重视,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如确定活动形式、制定活动计划时,教师不能单方面决定,而是要为幼儿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其进行自主探索,并积极阐述自己的意见;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为幼儿留出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其自行总结解决方法与策略,适时给予其恰当的提示与启发。基于幼儿自主探索实践,通常可以更顺利地促进本土民俗文化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幼儿进行更有效的实践锻炼,逐步增强文化素养,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内容筛选和改编

在幼儿园基于本土民俗文化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本土民俗文化内容是活动计划施行的关键,所用民俗文化内容应是幼儿耳濡目染的,幼儿才能积极参与,从而发挥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的价值。由此,组织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对本土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筛选与改编。很多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幼儿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直接使用,幼儿可能因为无法理解而渐渐失去参与兴趣,影响活动实践。所以,教师要基于幼儿的特点将民俗文化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并融入动画、声音等诸多趣味元素,迅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区域学习活动。

例如,区域活动“武荣古早味--龟粿”,龟粿是闽南常见的一种米食糕饼制品,常用于节庆祝贺。在筛选适合幼儿游戏的内容上,教师主要筛选了龟粿最特别的地方,压制模具上刻有吉祥图案,让幼儿在了解龟粿制作的工艺手法的基础上,从设计更多幼儿喜欢的龟粿印模具图案方向开展,以工具了解本土民俗文化背景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又如,“九日山”系列主题活动,教师将主题活动经验融入区域活动,将石刻文化、祁风文化、部分景点传说和游客文化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淡化九日山“延福寺”部分佛拜文化和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典故,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延福寺”建筑特色文化方向。所以,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去除或改编本土文化内容中不适宜的点,再组织相应的区域活动,从而为幼儿营造一个自主学习优质本土民俗文化的环境,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稳步提升。

六、结语

总而言之,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整合适宜的、幼儿感兴趣的本土民俗文化内容,真正关注幼儿发展、关注幼儿生活、关注文化传承,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本土民俗文化的魅力,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提高区域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研究”(项目编号:FJJKXB20-115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幼儿园区域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爱“上”幼儿园
分区域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