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教学 提质增效

2023-06-26林枝彬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提质趣味性小学生

林枝彬

“双减”背景下,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成为各科目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要想保证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势在必行,重要途径之一莫过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性格活泼和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而言,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双减”背景下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以顺利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效。

对思维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在“双减”的基础上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小学生体会“玩中学”的乐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其对数学科目的学习热情。此外,趣味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凸显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课堂活动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持续提质增效的强大助力。因此,以“趣味教学”促“提质增效”是“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可行方式,也是笔者开展此次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意义

首先,趣味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双减”背景下,以生为本、快乐学习等教育理念开始受到更多教师的认可与推崇。小学生年纪尚小,专注力和自控力不足,课堂学习时很容易分心,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而将故事、游戏之类的趣味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其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心情愉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自然会随之减轻,有利于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此外,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增加课堂互动频率,这对高效课堂和生成性课堂的构建极为有益。最后,趣味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其爱上数学、主动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对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也是极为有益的。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導入效果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极大。趣味性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设法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数学学科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使用实物或教具辅助等方式来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导入法,通过悬念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教师联系现实生活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4名学生去游乐园玩,中午大家又渴又饿,其中1名学生带了2个苹果,于是提议4个人分吃这2个苹果,每人分多少苹果才算公平呢?”小学生很容易就能给出答案:“每人分半个苹果”。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这半个苹果用数字该怎么表示呢?这节课将会为大家揭晓答案。”教师通过设置情境、问答互动的方式为小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我是小老师”的活动等方式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以学生组建的学习小组为基础,通过指导组内学生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借助群体效应促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带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又能完成整体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之间需要就任务划分、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沟通交流,课堂氛围比较热烈,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比较高涨,思维活跃度相对较高,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极为有利。

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具体而言,教师让各个小组自行讨论、制定探索方案、分配任务,再开始探索。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多学习主动权,探索兴趣非常高涨。各个小组经过讨论迅速给出探索方案,如“先制作一个圆柱体,通过拆解该圆柱体来探索其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分别找出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方式,再将其相加即可。”实践探索过程中,小学生创意百出,单就“制作圆柱体”这一步来说,有的小组直接用纸张制作圆柱体,有的小组则从饮料瓶上剪下一段圆柱体做柱身,上下用圆形纸片封口。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及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都是极为有利的。

2.我是“小老师”。

小学生普遍有强烈的表现欲,渴望自己的表现获得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认可。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争当“小老师”,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解知识点、答疑解惑,这也是凸显其课堂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想当“小老师”,自己要先学会相关知识,在为他人讲解的过程中,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总结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同学介绍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特点。台下的学生可以就“小老师”所讲内容提问,“小老师” 负责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辅助者,在必要时给出恰当提示或引导,确保“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三)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教师长时间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趣,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信息技术辅助、做游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不能生搬硬套,否则数学课堂看似热闹,却难出效果。

1.巧用童话故事 。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体积”的概念,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复述教材中“体积”的定义,不仅枯燥无趣,而且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巧妙借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思考为什么乌鸦衔石子放到水瓶里就能喝到水,顺势引出“体积”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2.善用信息技术。

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色彩艳丽的图片、造型可爱的卡通人物以及有趣的动画视频等,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以《负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短视频,视频内容为“雪白皮毛的北极熊寶宝在冰川上嬉戏玩耍,北极熊妈妈在冰雪做的小屋中休息,桌子上有一个温度表,显示小屋中的实时温度为-18℃”。借助该动画激发小学生对“负数”的探索兴趣,引导其从“-18℃”入手探究“负数”的秘密。

3.鼓励动手操作。

现代教育强调“手脑并用”,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开发学生智力,还能辅助其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数学知识的建构。以《测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实际测量书本的厚度、课桌的长度、椅子的高度、教室的宽度等,不仅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区分毫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从而保证本课教学效果。

4.设计趣味游戏。

小学生天生爱玩,对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情有独钟。教师设计趣味性的游戏,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以《表内乘法(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帮助小学生记忆7和8的乘法口诀。教师将乘法算式和答案分别写到卡片上,然后将这些卡片分发给学生,教师点名,学生站起来提问:“我是……(卡片上的内容,如7×7),谁是我的好伙伴?”拿着对应卡片的学生可以站起来回答:“我是……(卡片上的内容,如49),我是你的好伙伴。”当然,游戏需要配以相应的规则,否则学生极有可能争相表现自己,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质效不增反降。

(四)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又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一门值得教师终身追求的艺术,高超的“艺术家”能够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或枯燥,或抽象的数学语言变得既有趣又容易理解,让小学生一听就能明白,课堂教学质效自然会提升。此外,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还能唤醒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教师及时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也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以《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比喻修辞法,将1、2、3、4、5这5个数字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如“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棋子,5像鱼钩”,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具象物体,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再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通常由分子、分数线、分母三个部分组成,小学生有时分不清何为分子、何为分母。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拟人手法,分母为母亲、分子为子女,慈爱的母亲总是背着她的子女,因此在下者为分母、在上者为分子。通过这种方式,将分母和分子的关系类比为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既生动有趣又容易理解。

(五)创新课后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有助于小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极为重要。“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长,传统的题海作业方式已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积极创新课后作业形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为“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做出贡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菜单式的课后作业。所谓菜单式作业,就是作业种类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基于小学生自制力不足,为了避免其偷懒,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规定每个层级的学生最少完成菜单中的哪些作业。

以《可能性》的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类、提高类、拓展类等作业。基础类作业以选择、判断、连线、涂色等基础题型为主,内容涵盖本课所有知识点,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要完成,完成数目可以略有不同,如低层级学生完成8道题目、中层级学生完成6道题目、高层级学生完成4道题目。

提高类作业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设计,既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教师为小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超市要搞抽奖促销活动,分别设计了三个等级的奖品,其中一等奖价值最高、二等奖次之、三等奖价值最低,请同学们设计制作一个抽奖用的彩色转盘,将一、二、三等奖分别标注上,利用所学“可能性”相关知识,想想怎样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超市的抽奖成本?该作业中高层级的学生都需要完成,低层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

拓展类作业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如教师为小学生设计如下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内容应涉及今日所学的“可能性”相关知识。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要完成该作业,但是可以在日记字数上稍做区分。

三、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持续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势在必行。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为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提供保障。此外,教师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持续总结反思、创新改进,探索更多有助于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在推动“双减”政策顺利落实的同时,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提质趣味性小学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我是小学生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