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2023-06-26张欢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区域

张欢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关注度的提高,幼儿园愈发注重幼儿的身心发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改善措施。在启蒙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将会对幼儿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品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社会和家长的要求。借助游戏化教学能够帮助幼儿实现高效学习,随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户外区域活动模式逐渐引入幼儿园教学体系,并经实践验证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很多幼儿园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强调引导幼儿沐浴在阳光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确保幼儿始终保持童心,释放童年的天性。也有部分幼儿园尝试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并通过混龄化的方式以大带小,组成活动小队,促使不同年龄的幼儿成为朋友。在幼儿户外区域活动模式中,教师通常会提前准备活动内容和步骤,制定活动规则,这种模式下的活动容易限制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开展课程游戏化户外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占据主导地位,更好地学习课程知识,实现全方位进步。

一、课程游戏化与户外区域活动结合的优势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创新教学内容,新时期课程知识向趣味游戏转化已经成为重要且可行的创新途径,课程游戏化教学能够满足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幼儿高质量发展。同时,户外区域活动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天性,而将两者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显著促进幼儿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对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期望去接触、去探索,教师将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化和区域化的方式呈现,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促使幼儿更好地体会和感悟课程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深刻掌握课程知识与实践技能。

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将会表现得更主动。与课堂教学不同,户外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天性得到良好释放,幼儿可以全身心投入游戏中,并与其他幼儿合作,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模仿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小获得良好的协作技巧和方法。当幼儿内心埋下协作的种子,对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幼儿对游戏极为感兴趣,教师设置游戏活动环节,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在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一个健康、有序、良好的活动环境并引导其参与其中,可以有效促使幼儿主动接受课程知识,避免传统模式下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幼儿在通过自身感悟后所掌握的知识通常更深刻,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成就感。当幼儿反复体会和感悟,不断学习,将会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学习成就感日渐增强,对后续教学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铺垫与促进作用。因此,在幼儿教學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户外区域活动与课程游戏化深度结合,促使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更生动有趣,提升幼儿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组织策略

(一)创设活动环境,设置活动区域

开展户外区域活动前,幼儿教师应采用科学、合理、有序的管理模式划分活动区域,并严格规定区域活动的人数和时间。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规模、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高效利用幼儿园内的教学资源,搭建固定的活动区域;其次,教师应在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设置指示牌,规定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并在区域内放置常用的活动器材,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确保户外区域活动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最后,幼儿教师应关注环境的变化,此环境并非单纯地指幼儿园中的天气、温度等客观环境,还包括幼儿的数量、年龄结构、学习兴趣等主观环境,设置活动材料时要充分考虑所有幼儿的实际需求,促使幼儿的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可以得到良好发展。例如,幼儿常用的足球、篮球、跳绳、毽子、玩具等均可以作为活动器材,只有足够数量的活动器材才可以确保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深度参与、自主选择。

(二)联系生活实践,设计游戏主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充分熟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户外区域活动时,要尽可能地挖掘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各类事物和场景,以此为素材设计游戏活动方案。通常挖掘素材最有效的方式是生活经验分享。每一位幼儿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并不相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相互分享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使其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操场开展“讲一讲我最喜爱的玩具”主题活动,要求幼儿将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一个玩具带到幼儿园,为同伴展示玩具的玩法和特征,讲出最喜欢这个玩具的理由。其他幼儿可以针对分享内容进行评价,通过投票选出班级中最受欢迎的玩具。此类游戏活动较为符合幼儿的需求,当幼儿向其他同伴介绍玩具时,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做到有话可讲、有话可说。借助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户外区域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充分挖掘生活中熟悉事物的特征,在与同伴分享的过程中增长自身见识,锻炼思考能力。

再如,在学习“花朵的种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花圃中观察花朵,并鼓励幼儿尝试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识别花朵的名称。同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花朵的类型,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数量最多。幼儿在该活动中更容易产生竞争欲望和探索欲望,拓宽花卉知识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保护植物、爱护花草等,确保幼儿在活动探究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幼儿参与户外区域活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确保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在做好防护对策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提升教学成效。

(三)坚持以小带大,促进共同成长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尝试组织混龄游戏,引导年龄大的幼儿带领年龄小的幼儿,使大小龄幼儿均能实现思想和行为的进步。具体来说,开展混龄户外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游戏,鼓励大龄幼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要求年龄小的幼儿主动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使幼儿深刻体会到混龄模式下户外区域活动的快乐和趣味。

例如,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翻越草地的活动,要求幼儿依次爬行通过草地,并翻越不同的障碍物,最终破坏“敌人”的碉堡。对大班幼儿来说,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较为熟悉活动规则,可以给予年龄较小的幼儿指导,不仅可以做出示范动作,还能基于自身对游戏活动的理解表达观点和想法。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而言,其需要认真聆听大龄幼儿的分析并仔细思考与判断,可以有效满足求知欲。

管理该区域的幼儿教师要提前布置活动区域,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的想法和方式跨越“草地”、翻越“雪山”,给予幼儿正确引导,促使幼儿在完成活动后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教师应帮助幼儿探索适合自身的户外区域活动类型,并逐步引入幼儿活动中。例如,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大班幼儿通过亲自示范利用不同的材料搭建了建筑,小班幼儿以此为参考,自主选择积木开展搭建活动,持续熟悉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最终促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四)适宜指导活动,鼓励自主创新

幼儿教师对幼儿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无论是大班幼儿还是小班幼儿,无论是课程游戏化还是户外区域活动,教师均要对幼儿做出正确指引,正确评价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的状态,从而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对自身负责的户外活动区域做出系统化管理,认真对待户外区域的每个细节,以发展、客观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实际活动状态。特别是对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所表现的激动等状态予以积极回应,对兴趣不高、不积极的幼儿要给予其妥善帮助和引导。通常课程游戏化下的户外区域活动需要每一位幼儿参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设计活动。

例如,在一些户外骑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要科学、准确地利用交通指示牌和车辆等,确保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充分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户外涂鸦区,教师要肯定幼儿的绘画形式和内容,并引导幼儿全面观察客观事物,准确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画面,了解幼儿的绘画能力,与幼儿有效“对话”,分析画中蕴藏的内涵,打开幼儿的心门,走进幼儿的世界。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开展注意事项

第一,科學组织,适当引导。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全面优化教学策略,明确指导路径,确保活动真正体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活动价值。以混龄活动为例,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大班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以大带小,促使小班幼儿参与游戏,同时教师要鼓励小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完成各项任务。另外,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制定活动方案,做出科学指导。例如,在混龄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开展沙包活动时,教师无需对沙包的活动方式做出详细讲解,而是鼓励幼儿自主探究,摸索沙包不同的玩法,增强幼儿的户外区域活动体验感。借助此种模式,教师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而做出正确指引,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兴趣。

第二,总结问题,提升经验。户外区域活动结束后,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反映出的信息,未能对活动过程进行及时总结,导致活动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对户外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系统分析,将课程游戏化教学落到实处,使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相互学习、健康成长。此外,教师要科学把握活动的各个环节,正确指导幼儿的行为规范和活动步骤。例如,在户外区域活动积木建房中,教师要记录幼儿建房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多媒体或实际演示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建构水平,从而使幼儿在下一次活动中有效规避类似问题,增长户外区域活动经验。

第三,制定规则,有序推进。基于课程游戏化开展户外区域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规则,特别是组织混龄活动,更应该了解幼儿的实际状况。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做出相应判断,分析幼儿存在的疑惑或困难,从而制定科学完善的活动规则。例如,在幼儿园户外表演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实际表演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等设定活动规则,确保户外区域活动有序进行。

教师制定户外区域活动规则时应考虑到幼儿的意见,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确保在执行过程中幼儿认可相应的制度。如果幼儿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未能正确执行管理制度,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给予其提醒。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户外区域活动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游戏活动向着高水平方向推进。教师也应积极与幼儿家长沟通,将健康游戏活动理念传递至幼儿家庭,提升幼儿及其家长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游戏化开展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户外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布置活动环境,确保户外区域活动所使用的材料数量和质量满足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促使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相互交流、充分合作,提升学习成效。此外,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成为观察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保障户外区域活动的深度,确保幼儿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学习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区域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