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023-06-26童大俊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议题设置素养

童大俊

随着新课程改革稳步落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秉持核心素养目标优化课程开发和建设,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议题式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授课方式,便于教师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环境,促进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高效互动中锻炼其综合能力。基于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吸收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核心素养目标指导下有序落实议题式教学,提出更具深意和探究价值的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抽象化理论知识。本文简要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促进思想政治教学增质提效,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优良育人生态。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模式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议题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之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议题探究为主要途径,达成理解知识、深度学习、综合发展的育人目标。议题式教学中强调教师设置实验探究活动,从学生学习和探究视角出发,以学生兴趣为基点,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仅需发挥支架作用,立足整体把控课堂进度并适当给予学生启发,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究。同时,议题式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情境为抓手,设置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的话题,以结构化学科知识为支撑主线,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和探究,在系统化和发展性学习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在师生互动、深度探究的议题式学习环境中达成师生协作,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思政课堂,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和启思赋能的教育价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困境

(一)育人理念滞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有效地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但是观察一线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发现,有的教师长期受传统育人观念和考评制度的双重制约,课堂教学存在教育理念单一、滞后等问题,影响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一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缺乏创新,在考评制度影响下,教师更倾向围绕“唯知识论”设计教学活动,口述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占比较大,难以发挥思政课程润心启智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思政课堂中仍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有限的课堂知识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究空间,难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在课余练习中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难以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吸收先进的育人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创新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议题式教学。

(二)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僵化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常见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导致知识传输不畅通,制约了教学实效的提升。主要表现为:第一,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忽视有机统一教育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设置统一的探究任务,导致课堂设问随机化和浅层化,难以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第二,在课堂中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内容,忽视了整合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第三,在探究中,师生互动不足,教师更侧重引导学生进行测试练习并集中讲解错题,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实施多元化评价,难以有效培育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第四,在课后以书面练习和知识背诵为主,缺乏学生探究和师生互动空间,难以引导学生巩固和拓展。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优化课内外活动设计,利用议题创设探究情境,借助系统化任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三)活动形式单一,教学缺乏创新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内容较枯燥,教师仅关注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阶段认知和发展规律,学生面对大篇幅晦涩的文字会产生抵触和畏难心理,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次,教师忽视围绕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练习,既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诉求,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致使学生难以深度解读知识并灵活运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忽视围绕多元化目标实施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缺乏整体性和创新性探究任务,难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不能达成综合素养培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新教学活动,借助议题式教学落实新课标要求,设置情境式、启发式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激活学生内在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学应用议题式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渗透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课程创新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视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个人素养、政治认同感等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内化吸收,逐步形成思政综合性素质。议题式教学模式突出围绕议题设置课内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议题中感知社会主流价值观,从而获得积极体验,增加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借助契合学生认知的议题鼓励其自主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在综合性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个性化与核心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设置议题式活动,围绕议题设置探究式情境,有利于在综合性学习环境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二)促进教学活动创新,构建综合环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可以推动教学方式和活动形式创新。首先,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议题为媒介联系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逐步打开封闭的课堂,引导學生形成关注社会热点与时政信息的意识,进而尝试运用教材内容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发展。其次,议题式教学能借助议题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表达和提问,在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实施便于教师创设同一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把握知识隐性联系,构建系统化和发展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开展议题式教学,通过创新学习方式打造综合性育人环境。

(三)推动课程与时俱进,落实改革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综合考量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进而设置合适的议题,并围绕议题设置系列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能够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师生良性交互中促进学生情感思维和意识品德综合发展。此外,议题讨论方式能融合教材内容与社会活动,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建设。由此可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议题式学习活动能够促进课程创新,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核心素养目标,促进思政课程与时俱进,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四、议题式教学模式助力政治教学创新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探究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慕课、智慧云平台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择优选取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图文交错的呈现形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趣味、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议题。因此在高中思政知识议题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生活热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视频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而凝练主题形成探究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法治社会”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形成法治思维,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提炼观点并思考探究。如教师可以展示为讨要78.2元而打了四年官司等生活内容,并提出视频中的人甚至为1元打官司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引出“学法守法用法”的议题,引导学生使用思政知識进行分析,由此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利用生活热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跃迁,形成法治观念,锻炼其学科综合能力。

(二)设置梯度思考任务,引领高阶思维发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问,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深度参与议题,在实践探究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议题。教师可以设置系统化的问题,发挥任务导向的作用,带领学生合作探究,以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和实践,在梯度性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针对议题设置层层深入的探究任务,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探究,并借助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议题,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自主创业公平竞争”学习中,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设置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解读议题。如教师提出“公平竞争,自主创业”议题,设置自主创业的探究情境,并提出创办什么样的经营主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怎样依法公示信息等问题,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借助层层深入的议题指导学生发挥自主深入探究。同时,教师借助探究任务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联系真实生活案例,择优选取探讨议题

新课标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视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做分离”等问题。因此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又能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性,提升教学实效。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起点,也是连接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的桥梁,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合生活特点和社会事例,设置探究情境,实现思政课程与生活实际的串联,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使用思政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发展。

例如,在学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教师将议题与真实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感受市场魅力,借助真实生活创设探究情境,在议题探究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如在“市场配置资源”议题探究中,教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鸡蛋设置生活议题,整合“鸡蛋大家庭的发展故事”,展示计划经济时期鸡蛋怎样分配到各个家庭中以及市场经济时期鸡蛋价格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市场资源配置的优缺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探究,由此借助议题串联生活与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四)创设翻转探究课堂,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议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翻转课堂,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辩证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设置议题式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总结问题,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师生互动,引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想道德全面发展。

例如,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议题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看待生活现象。如教师使用微课视频展示秦国发展以及生活中善恶美丑的情境,并设置翻转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并提出自身论点,评价视频中人物的功与过,发挥自主性,判断和分析生活事件,从而在辩证思考过程中建立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议题式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五)加强课内课外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视增设实践学习活动,在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议题串联的课内外活动既能缓解学生课余学习压力,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中思政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化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议题,在真实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议题,结合传统文化设置实践活动,在议题引领下融合生活与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教师在班级交互平台设置文化专栏,借助多种文化资源辅助学生自主探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题,并组织文化宣传活动,让学生在议题活动中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综合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议题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并在综合育人情境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设置梯度任务、整合生活元素、设置翻转课堂、加强课内外融合,利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落实议题式教学,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议题设置素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