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2023-06-26蔡奕新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跨文化民族

蔡奕新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有效的民族文化渗透和传统文化融合使其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此锻炼小学生自主交流中西方文化的能力,引导其正确看待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树立良好的国际视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为了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文从文化自信培养视角出发,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其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民族文化自信。

一、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英语教师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能够让其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意识还处于逐步开发与培养阶段,自主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差异化的观念意识。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客观看待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点,拥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同时,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价值观念,并在正确观念的引领下,提高民族文化综合素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对当前的英语教学而言,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传播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爱上中华文化。对此,在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注重锻炼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其尝试用英语知识展现中华文化,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以往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西方的文化思想,教师在这些素材的引导下也会更强调西方文化,小学生很难在英语课程中接触到更多中华文化知识,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多元文化差异意识,也难以提高对差异文化正确辨别的能力。另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依据教学材料设计授课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通常都是展示国外的生活场景,这不仅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还会使学生产生不符合真实生活特点的错误观念,无法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理解与认识,阻碍了其文化自信的形成。由此可见,要想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要加强对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根据当前英语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更高效、更有价值的授课活动,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具体措施

(一)研读教学材料,深挖民族文化知识

教学材料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对此,在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带领小学生深挖教材内容,积极探寻文本和插图中包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在转变学生对英语课程印象的同时,使其逐渐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

1.在文本中探寻文化知识。

教学材料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人文性”指的是“以文育人”,这说明在英语教材中,其语言文字符号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文化育人价值。对此,在文化自信培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主动探寻英语文本中包含的多元文化知识,从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另外,教师要让小学生知道文化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指导其透过表面语言符号信息探索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而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以“Whats he like?”课程为例,此单元要求小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词汇和英语句型描述教师的体貌特征与性格特点;能够准确问询各学科教师的情况;学会欣赏他人身上的长处。由于此单元知识涉及各学科教师,小学生能够在文本中看到与语文教师有关的信息,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古诗词知识。对此,英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古诗词文化开展知识拓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古诗词意境,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外国著名的诗歌作品,带领小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学知识的异同点,借此让其深刻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在插图中找寻文化元素。

小学英语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插画图片,而插图是辅助小学生高效理解英语知识含义,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重要工具。对此,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寻插图中包含的各种中华文化元素,再对这些元素进行拓展性讲解,以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富有深意的中华文化知识,增强其文化底蕴,使其真正感受到五千年文化的魅力,进而有效提高文化自信。

以“My favourite season”课程为例,在此单元学习中,小学生能够看到四幅有着较强中国景观特色的插画图片,这四幅图片分别展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景,而在美景中展现了独具中国古代建筑特色的四角亭,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古色古香的四角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育。首先,让学生观察四角亭的样子,引导其运用联想思维和迁移思维思考亭子的外形与中国汉字文化中的哪个汉字更相似。小学生通過观察可以发现四角亭的屋顶采用的是双面坡形设计结构,远远看去如同汉字中的“人”字。其次,教师结合亭子造型的稳定性特点讲解“人”字背后的深刻寓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教师可以从审美视角出发,带领小学生品味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造型美和对称美,以提高其文化审美能力,提升其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重视文化融通,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自古有之。有效的中西方文化融通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认识到更多元的文化知识,体会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通性,还能借此培养学生弘扬优秀文化的意识,使其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真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认同感。

1.渗透传统文化,感悟中华文化魅力。

在文化融通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要科学融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小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包容,引导其主动探寻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通性,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讲述底蕴深厚的中国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展其中华传统文化认知范围,还能使其充分感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提升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同时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提升文化包容意识。

以“I have a pen pal”课程为例,此单元围绕“笔友”展开,内容主要是表达自己的爱好和介绍他人的爱好,小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与兴趣爱好有关的英语单词,如puzzle/hiking/studies/cook等;能够正确使用英语句型介绍自己和他人的爱好,如I like dancing./He lives on a farm.等。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小学生了解更多与中国传统艺术技艺、文化思想和文化知识有关的内容,使其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例如,小学生可以在此单元看到与中国茶文化有关的信息,如“Teas ready.”和“You like tea a lot.”对此,教师要巧妙渗透中国茶文化知识,如茶的诞生、茶马古道、唐朝不同的茶烹饪方法、宋代的点茶文化等,让小学生认识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茶文化。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的异同,让其知道在古代各个时期,中国的茶文化是如何传播的以及茶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进而形成较强的文化自信。

2.渗透节日文化,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节日文化是比较重要的,也是被很多人熟知的一种文化。古代人根据天干地支和日月星辰等自然科学知识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以及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特殊寓意,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价值。英语教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能够让小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在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分析过程中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感受不同的思想文化,体会中华文化高度的包容性,从而真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My weekend plan”课程为例,此单元要求小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期望,运用所学的visit/see a film/take a trip/next week/Mid-Autumn Festival等英语词组知识和I a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We are going to draw some pictures in Renmin Park.等英语句型知识,以及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will等英语语法知识拟定科学合理的周末计划。对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合理融入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中西方不同的节日特点、节日习俗、节日寓意等设计内容多样的周末活动计划。

例如,讲解中秋节知识时,首先,教师讲解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让小学生了解月夕、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多个中秋节的别称,知道中秋节有祭月、赏月、猜灯谜、赏花灯、品桂花、饮桂花酒等特有的民族节日习俗。其次,教师讲解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感悟此节日的深刻寓意,认识到中秋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再次,教师可以结合中秋节团圆美满的寓意介绍与其含义相近的西方感恩节,引导小学生对比两个节日的异同,探索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不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增强实践体验,提高文化交流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只有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表达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此,英语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以锻炼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其学习体验感,提升其文化自信心。

1.提供语言支架,实现文化交流。

教师引导小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其更积极地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思想,宣传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要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沟通条件,提供科学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找到交流方向,从而提高文化探讨质量。

以“Lets eat!”课程为例,此单元围绕饮食文化展开,小学生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掌握eat/bread/juice/eggs等与饮食有关的单词,能够运用Have some…/Id like some…等英语句型表达喜欢的美食。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语言支架,展示富有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米饭、馄饨、米粉等和具有西方特色的食品,如披萨、薯条、汉堡、意大利面、牛油蛋挞等。然后引导学生对上述内容进行交流探讨,探索中华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讨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从中发现中华美食的优势和特点,以增强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自信。

2.设计演讲活动,弘扬中华文化。

为了增强小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化自信,英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以“Then and now”课程为例,首先,教师小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与中华文化有关的信息,如出行工具、建筑景观、服饰文化、社会生活、艺术文化等。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化、唐朝时期的多元文化、宋明理学文化等,让小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弘扬中華优秀文化”为主题进行演讲,用英语表达自己喜爱的中华传统文化,讲述这些文化的现实意义。自由演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主动表达英语的兴趣,还能培养其弘扬优秀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文化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是当前英语教师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也是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要素。对此,教师要优化授课思路,巧妙地渗透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思考、探寻和交流的意识,使其在多元文化学习与理解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有效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育策略的研究”(项目编号:FJJKZX21-01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跨文化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多元民族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