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

2023-06-26郭伟张亮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德育

郭伟 张亮

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强调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而德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理念强调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尤其要充分融入教育教学的各阶段以及各科目,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品质。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协同育人是我国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呼吁的重要教育路径之一,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落实建设家校社共育共同体,更好地展开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本文以协同育人为视角,以小学教育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巧妙利用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以进一步推动德育的根本成效。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品质,特别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下,德育工作已经全面普及到各科目的教学活动,要求各科目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德育元素,以形成更有效的德育成效。而全人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教学活动应以人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且完善的人,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德育也是全人教育理论的重要彰显,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充分发挥协同共育的重要功效,以“1+N”的教育共同体形成有利的教育层次结构,进一步拓宽小学德育路径和实施载体,充分将学校、家庭、社区以及信息技術等先进教学内容融入德育体系,使小学德育主题活动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一、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价值

小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也是祖国的花朵,其思想品德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教育培养内容,更是社会大众充分关注的教育要点,尤其当下社会发展日益加快,诸多电子信息设备涌现,很多不良的信息内容容易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侵蚀,如何充分引导学生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中积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教育要考虑的关键内容。在小学阶段展开德育,绝不仅仅是校园主体一方教育即可实现的,更重要的是充分纳入多方教育主体,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功效。因而在小学阶段德育主题活动中,如何巧妙地以协同育人的路径实现主题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考量内容。

总的说来,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一方面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品质,并通过一系列具有德育品质特色的主题活动,使德育培养活动更细致,也更有针对性,自然能够充分发挥德育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德育是学校发展的必然建设方向,是素质教育理念下赋予小学教育的重担之一,更是时代发展背景下必须全面落实的重要教育内容。在当前新课改的教育趋势下,教师要贯彻落实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

(一)聚焦目标健全机制体系

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协同育人视角下进行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必然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一个极为关键的顶层设计要点便是聚焦德育目标,健全德育机制。小学阶段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必然要围绕学生展开核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意识,以奠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实品质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工作。而根据当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必然要以立德树人,德行育人的重要理念来培养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充分做好自身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校内形成全员育人体系,尽量建立班主任+科任教师双轨制的育人体系,以将德育充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形成更有效的育人成效。除此以外,校园主体应进一步做好校内文化氛围的打造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元素能够在学校全面铺展开来。

(二)指向生本理念设计框架

在德育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主体,形成分层次的德育主题体系,以更好地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德育需求。在进行德育培养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拉高培养目标,以强化学生自我实现的目标和动力,进而德育的方式自然能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实效,进一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在进行分层次主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前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根本学情以及喜好,分层制定相应的主题活动。

例如,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的过程中应注重德育意识,为此,在主题活动中应尽量以更清晰明了的活动主题实现德育功效;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尽量提升学生的勤勉意志和道德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或课外实践强化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而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则要适当拉高德育的框架体系,以发展的角度看待高年级的德育主题活动设计。

(三)全人教育构建成长共同体

全人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活动必然要注重人的完整发展,以促进学生道德审美以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是强化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路径,而这一教育理论在教学的应用应进一步融入德育中,也是促进德育实现的关键理论。结合德育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自然不能仅以小学学校为唯一的教学载体,而是应充分发挥教育成长共同体的积极价值,实现“1+N”的德育功效。简言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开展必然要基于全人教育视域下“1+N”家庭教育成长共同体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充分拓宽学生的德育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上,必须要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元因素,以更好地带动多方教育的合力价值,实现德育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秉承全人教育理念,积极构建教育共同体,以达到协同德育的重要目标,营造全方位的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德育主题活动价值充分落实。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充分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在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以及根本实施成效必然会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而在正式展开协同育人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是要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德育新机制,这样才能为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基础。具体来说,学校作为协同育人的主导者,应主动承担起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的重担,分别从组建家长委员会、畅通共育渠道以及健全共育制度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组建家长委员会方面,学校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与广大家长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强化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当然,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也是学校管理工作展开的关键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必然要经过层层筛选,从每个年级的班级群体中寻找家长成员参与到家长委员会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德育协同培养中的重要促进价值。其次,在进行新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共育渠道是尤为关键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线下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线上交流平台,构建畅通的交流机制,以全面提升校园协同共育成效。最后,学校可以打造自身的多媒体平台,如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班级微信群和家长QQ群等,以实现良好的家校互动沟通交流,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拓宽路径。

(二)协同课程开发德育主题活动

在德育主题活动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力量,积极融入多元课程体系,挖掘德育主题活动元素,以彰显教育教学的魅力,更好地协同科任教师,使德育工作体现更大的价值。为此,在德育主题开发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构建德育共享资源库,充分汇总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的重要德育元素和灵感,形成思维碰撞,开发更多德育主题活动。在整合共享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觉悟,积极做好自身的建设工作,以全面提高德育成效。

例如,在德育主题活动挖掘的过程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时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贫乏的劳动意识,缺乏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度以及体验感。为此,班主任应联合科任教师一同设计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德育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拟定为“爱劳动,爱父母,爱生活”。在这一主题活动正式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组织实施,并邀请家长参与,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完成劳动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辛苦与不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行为习惯,也能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从而更好地达成德育目标。

(三)协同各方践行德育主题活动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协同各方进行德育主题活动。德育绝不是学校一方的教学任务,而是应该由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完成的教育重任,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形成有效的德育路径,使小学生在更高质量的教学环境下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因而在德育活动主题的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考量社会各方主体,将其巧妙地融入德育主题中,融合家长、社会以及学校的根本教育力量,进一步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德育主题活动。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协作教育的引导功效,主动邀请社会各方参与德育主题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应有的价值。除此之外,在主题的选择上,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或更为实际的德育元素,体现德育主题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義。

例如,在校园教育过程中,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而在这一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开阔思维视野,巧妙地融入消防组织以及学生家长,不仅能够充实德育主题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各方协同育人的重要功效。正式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消防队,观看消防演习和地震灾害演习活动;其次,请一名消防队员为学生讲解遇到地震灾害或火灾时如何逃生;最后,由该名消防员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习,以检验学生在德育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成效。

(四)协同评价促进德育主题活动

在德育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注重活动评价方式的优化,尤其德育主题活动本身涉及范围较广,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涉及的内容更复杂,如果不能合理地优化活动评价形式,很难发挥德育的重要成效,也无法彰显德育主题活动的立德树人成效。而在德育主题活动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客观地挖掘各项元素,形成更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真实地反映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成效,有利于后续优化整个活动环节。除此之外,在德育主题活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参与到评价讨论中,共同探究如何有效评价德育主题活动的根本价值,征求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营造温馨动态的德育主题活动氛围,从而发挥德育主题协同育人的长久功效,以全面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关注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协同育人的重要功效,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充分融合,形成多元的德育主题活动,以实现良好的德育目标。学校要积极承担协同育人中的主动引导责任,构建良好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利用课程开发协同德育活动主题和各方教育资源,一同践行德育主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全环境育人专项课题“全人教育视域下1+N家庭教育成长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22ZJZX05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