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6-26常影

天津教育·中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常影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分析了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情境创设的有关策略,旨在更好地指导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者更加重视改进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对践行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欠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提高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改变传统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降低其学习难度,保证较高的学习质量。应用该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将复杂的知识进行有效简化,提高知识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更轻松地开展学习。

一、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抽象性较强,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逻辑思维能力的影响,出现无法理解的情况,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将枯燥的原理或公式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加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績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比较突出,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学生参加互动的机会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少,这样的教学氛围久而久之会逐渐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想法,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提升数学成绩有不良影响。而情境创设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更好地互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二者之间有效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结合实际,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学习难度较高,对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出现无法理解的现象,增加了学习难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容易理解的概念,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相应的知识,从而保证学生对数学原理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内涵,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将其进行有效转化,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数学学习,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对学生未来的实际应用也有重要作用。

二、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设置相关问题,营造问题式情境,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问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方式,提问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结合课堂关键点设置悬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学习。在提问式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调查或者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状态,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连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渐建立数学学习的基本框架。另外,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设置的问题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保护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式情境开展教学。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生活中的函数问题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其通过有效的讨论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函数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对函数的内涵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充分掌握不同函数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有效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函数知识进行巩固,从而逐渐建立函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框架,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方面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更倾向于理解和接受比较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数学公式和原理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的知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过程的枯燥性,加上数学学习对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要求较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知识内涵,无法将其内化于心,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数学成绩迅速下降的现象。数学教师要针对这一教学情况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利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时,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开展教学,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或现象引入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生活化的情境既可以简化数学学习的相关知识,又可以保证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关注。在生活化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课下生活和兴趣爱好,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以确保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比如,在高中一年级立体几何初步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初步建立立体几何的概念。教师如果单纯依靠书面知识教学,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头脑中无法构建完整的立体图形,影响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引入课堂辅助教师教学。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可以更充分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初步建立立体意识,同时对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很好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了解。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开展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构建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天生对游戏充满了无限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游戏强烈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融入游戏中,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游戏情境教学不仅具备游戏的趣味性,也具备较高的知识性,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游戏情境创设过程中,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将其自然地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參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自然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又能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比赛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形式,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其主动探索和尝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比赛的游戏情境。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竞赛式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高中生都具有一定的好胜心,竞赛的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其更努力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深挖三角函数的内涵,加深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游戏情境教学大大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改善了传统课堂氛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游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游戏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情境的创设是解决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构建实践情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撑,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学生践行理论知识的阶段,是搭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既可以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又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其在活动中深刻感悟数学知识内涵,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时,要做好活动规划,将活动流程、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规定,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充分达到实践活动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对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实时追踪,及时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记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相应指导,确保实践活动效果。实践活动可以是实验操作形式,也可以是校外实践形式,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形式。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操作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或软件,通过一些教学演示软件,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亲身操作和体验的过程,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又能有效锻炼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是其他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无法理解的现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情境创设教学法是结合实际教学,创设与之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既可以改善传统枯燥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数学知识进行简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创设相应的情境,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从而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B1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